關愛,尤其是關愛生命,是人類至高無上的美德。關愛,作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幾千年來一直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源遠流長。
改革開放以來,“關愛”作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其內涵也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得到了新的提升,折射出愈加燦爛的光輝。
在國內數千家制藥企業(yè)中,就有一家“奏響關愛生命美好旋律”的企業(yè)。她,就是坐落在美麗太湖之濱的華瑞制藥有限公司。
華瑞制藥有限公司(簡稱華瑞制藥)是中國和瑞典兩國間的第一家合資企業(yè),建立于1982年,總投資額達4510萬美元。1999年,德國費森尤斯一卡比公司成為華瑞制藥的外方股東,并擁有51%的股權;中方股東為中國醫(yī)藥集團總公司,擁有49%的股權。
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華瑞制藥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從1987年商業(yè)化生產至今,銷售收入增長了近百倍。2008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2.6億元,2009年預計可達15億元。
多年來,作為中國第一家臨床營養(yǎng)液專業(yè)生產公司。華瑞制藥致力于提高中國臨床營養(yǎng)支持治療水平和人民的健康水平。公司引進先進的臨床營養(yǎng)支持治療概念和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有效改善了國內病人的臨床營養(yǎng)狀況,縮短了住院和康復期,挽救了千千萬萬病人的生命。
“關愛生命,造福人類”已成為華瑞制藥至高無上的社會責任。
華瑞制藥占地18萬平方米,是一座現代化、高科技的生產基地,公司總部于2003年底遷往北京。
在簡樸的會議室里,我們見到了特地從北京趕來的華瑞制藥總經理劉洪泉。
他篤實、憨厚、謙和,戴著一副眼鏡,猶如一位學者。這位與華瑞制藥一起創(chuàng)業(yè)成長、對當今世界醫(yī)藥科技發(fā)展趨勢了解深刻、熟悉國際化管理運作模式的總經理劉洪泉,與我們聊起華瑞制藥來,臉上洋溢著陣陣快意,侃侃而談。
回首悠悠歲月,華瑞制藥的足跡一一重現;生命的旋律在心頭蕩漾……
締造生命奇跡
1992年7月,在上海市西區(qū)一個寬敞明亮的房間里,出生剛滿百天的女嬰蔡惟,正舒舒服服地依偎在臉上洋溢著歡欣母愛的周綺思懷里。有滋有味地喝著牛奶。
目睹這溫馨的一幕,沒有人會不被感動。因為周綺思是中國唯一靠人工合成營養(yǎng)液維持生命達24年之久的小腸全切除病人,而蔡惟,更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靠人工合成營養(yǎng)液孕育的嬰兒。
目睹這溫馨的一幕,沒有人會不被感動。因為給周綺思帶來生命關愛的是華瑞制藥,是她引進了瑞典的靜脈營養(yǎng)輸液,給她們母女倆締造了生命的奇跡!
雖然這一切已經過去很久,但劉洪泉總經理卻依然記憶猶新,為我們講述著那動人的一幕。
1986年正月初五,一位嚴重休克的孕婦被送上了上海中山醫(yī)院外科的手術臺。主刀醫(yī)師打開她的腹腔,發(fā)現小腸已經全部壞死,妊娠7個月的胎兒也夭折于腹中。別無選擇的醫(yī)師切除了壞死的全部小腸,他們的心情如同那取出來的一臉盆發(fā)黑的腸子一樣沉重,他們再清楚不過兩個嚴酷的事實:第一,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全部靠小腸汲?。坏诙?,世界上尚無移植小腸的成功先例。
這位不幸的少婦就是周綺思,時年27歲。她插著輸液管躺在病床上,腰部還開著口子,接著一根瘺管,吊著3個瓶子存放胃液。她顯得那么脆弱、無助,仿佛一陣風就能把她托起,把她帶走。她已無法像常人那樣通過消化系統(tǒng)攝取生存所需的營養(yǎng)了。那么,她何以面對將來?她還會有將來嗎?醫(yī)生們心急如焚!
恰在此時,華瑞制藥請到中國講課的斯達芬,巴克醫(yī)師得知了這一情況,并報告了華瑞制藥的副董事長雨果,鐵林先生。華瑞制藥決定先從瑞典緊急進口腸外營養(yǎng)產品,以挽救周綺思的生命,待日后華瑞制藥投產后,再無償提供周綺思使用。
所謂靜脈營養(yǎng)治療,就是把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yǎng)物質,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電解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通過特殊配方經靜脈途徑直接輸給病人,替代原來腸道的作用,讓人在不進食的情況下正常生活。而華瑞制藥生產的英脫利匹特、凡命、安達美等系列營養(yǎng)液和微量元素正是靜脈營養(yǎng)治療的物質基礎。以往這種營養(yǎng)液僅為開刀病人等短期使用,讓一個年輕的小腸全部切除病人長期使用并維持正常生活,國際上罕見,國內還是首例。
于是,上海中山醫(yī)院的吳肇光、吳肇漢、黃德驤等醫(yī)師又主持了周綺思的兩次手術,一次是讓胃區(qū)的十二指腸直接與大腸接通,去掉了掛在腰部的3個瓶子;另一次是在周綺思的胸部開了一個口子,用一根管子連接體內的靜脈,使得周綺思每天能通過這個口子往體內輸入營養(yǎng)液。手術成功了。自那以后,華瑞制藥生產的全靜脈營養(yǎng)產品,就像血液、氧氣那樣源源不斷地輸入周綺思體內。
一身輕松的周綺思笑著向朝夕相處了幾個月的醫(yī)師們告別。望著她漸漸遠去的身影,醫(yī)師們卻是又欣慰又擔心:她能適應新的生存方式嗎?她與死亡搏斗時的無畏和勇氣能在繁瑣、漫長的歲月中保持下去嗎?她能保證胸前的輸液“窗口”長期不被感染以避免發(fā)生致命的并發(fā)癥嗎?……
此時,我們的心也像醫(yī)師們那樣,被懸了起來!
而劉洪泉總經理一個輕松的故事,卻很快消除了我們的緊張心理。
華瑞制藥生產的英脫利匹特、凡命、安達美等系列營養(yǎng)液,是周綺思的營養(yǎng)之源。在醫(yī)師們和丈夫的精心護理下,她沒有發(fā)生過一次感染,平時甚至很少有感冒、發(fā)熱之類的小毛病。1989年,她甚至還和丈夫一起去廣東旅游了20多天。在珠海和深圳,看著別人下海游泳,她也忍不住,顧不上沒帶護理用品,買了泳衣就跳下海游泳去了?;厣虾:螅d高采烈地告訴了中山醫(yī)院的醫(yī)師,讓他們個個大驚失色。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禁不住為華瑞制藥的營養(yǎng)液產品而感嘆不已。
就是依靠全靜脈營養(yǎng)液的“滴滴”關愛,在維持生命6年之后的1992年4月,周綺思還“十月懷胎”成功地生下了女兒——蔡惟。孩子一出生,周綺思的丈夫小蔡就興高采烈地給華瑞制藥領導打去了報喜的電話:“我老婆生了,是個女兒!2020g,一個小猴子,看上去蠻健康的。我們已經給她取好了名字,就叫蔡惟,因為她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依靠人工合成營養(yǎng)液孕育的嬰兒啊!”
現在,蔡惟已成為世界上完全依靠人工全靜脈營養(yǎng)液孕育的第一人,周綺思母女的事例也因此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1994年6月,周綺思一家在華瑞制藥的支助下前往瑞典訪問,其間他們見到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腸外營養(yǎng)產品——英脫利匹特的發(fā)明者、三次榮獲諾貝爾醫(yī)學獎提名的惠特林教授。75歲的惠特林教授親切接待了周綺思及家人,與他們合影留念,并感謝她和女兒蔡惟為全靜脈營養(yǎng)液的應用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周綺思從惠特林教授這番真情的話語中,重新找到了生存的意義,意識到自己肩負著莫大的責任與使命。
世界上有報道的依靠靜脈營養(yǎng)液生存的最長紀錄是21年。現在,幸福地生活在上海的周綺思,已經刷新了又一項新的世界紀錄——依靠人工全靜脈營養(yǎng)液維持生命最長時間的紀錄,達到了24年!況且,她還有蔡惟,世界上第一個靠人工靜脈營養(yǎng)液生存者孕育的孩子。
每每想到此,周綺思總是激動萬分,常遺憾于無以回報。她說,沒有華瑞制藥,就沒有我的生命,就沒有我女兒蔡惟的今天!
華瑞制藥總經理劉洪泉則謙和地說,這是華瑞制藥的社會責任,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無償提供到永遠。
這對母女的存在堪稱為醫(yī)學奇跡。
她們每一天的生命,都在訴說著華瑞制藥人“關愛生命”的一個驚心動魄而又美麗動人的故事。
她們每一天的生命,都是華瑞制藥人“關愛生命”美好旋律中蕩氣回腸的激昂樂段!
擔當超然使命
2000年春節(jié)過后的北京,春寒料峭。然而在北京建國飯店內,卻溫暖如春。
在飯店內一間會議室里,華瑞制藥的中方董事會領導正在與一位剛過不惑之年的先生交談。他們推心置腹地談到華瑞制藥的處境和中方股東的擔憂,希望他不計前嫌,重回華瑞制藥擔當重要使命。這位依然有著沖勁、講仁義的先生一口答應:回來!
他,就是劉洪泉。
1959年9月出生于山東沂蒙山區(qū)的劉洪泉,1983年畢業(yè)于山西財經學院后,分配進了國家醫(yī)藥管理總局。碰巧被副局長、華瑞制藥第一任董事長高惠如相中,一番“年輕人還是要到基層去鍛煉”的鼓動說得他心熱,于是他從北京直奔無錫太湖之濱的華瑞制藥,而且就此扎根,成家立業(yè),娶妻生女。
憑著自身的睿智,他從會計開始一直升遷到精通財務管理的公司副總經理,華瑞制藥有他的成長和成就、自信和自在、朋友和愜意。此前,他從沒想到過自己有一天會因一種無端指責而驟然離開這塊“熱土”。
這場小小的風波,引起了個性隨和、內斂的董事長金同珍的極大關注。他親自跑到上海,與外方副董事長雨果,鐵林和法一普中國市場公司總裁狄培德商量,要保證為小劉的去向作出妥善、合理的安排。法瑪西亞方面。很快同意接受劉洪泉到上海辦事處工作,而且在收入、職位等方面盡可能給予優(yōu)待,讓他先后擔任法瑪西亞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總經理。有意思的是,在充分肯定劉洪泉在華瑞制藥作出的貢獻的同時,雨果,鐵林先生還特地留下了這么一條書面約定:“如有需要,小劉重回華瑞制藥任職是有可能的。”
長期以來,公司董事會領導層對自己的肯定、鼓勵和關心,使劉洪泉心存感激,一直銘記在心頭。
劉洪泉動情地說:那年我愛人生孩子,我忙完了工作才匆匆趕到醫(yī)院。公司董事長得知后也趕到醫(yī)院,坐在椅子上陪著我,一直到凌晨4點我愛人生好孩子才離去。還有一次,我到瑞典培訓回家,一看原來的小房子換成了三房一廳,真讓我喜出望外。這次華瑞制藥發(fā)展受到影響而需要我的,理應挺身而出,擔當重任。
畢竟,這是他留下12年青春和美好人生感受的地方,他渴望做完當年沒有做到的事,更覺得自己對她懷有深深的感情和責任。
2000年8月,劉洪泉被任命為華瑞制藥總經理兼黨委書記。頓時,華瑞制藥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劉洪泉回來啦!”
這次總經理的更替看似突兀,實則事出必然。因為,所有華瑞制藥人都知道,無論是中方股東還是華瑞制藥本身,都需要一個能夠帶領公司加速前進的領跑者——更年輕靈活、更有充沛體力和磅礴激情的人。
此時,劉洪泉已經站在了起跑線上,蓄勢待發(fā)!
在接受任命的會議上提出要完成營銷目標、讓公司提速發(fā)展的任務后,人們突然發(fā)現劉洪泉“銷聲匿跡”了。其實,他多半時間是關起門來研究各類報表數據;更多的時間是到各省實地考察銷售情況。在連續(xù)做了3個月的實地調查、跑了100多家醫(yī)院后,劉洪泉對原來的營銷系統(tǒng)作出了“扁平化”的機構調整:將原來的12個大區(qū)削減成7個,各地辦事處內設商務主任,專門負責與商業(yè)公司的聯絡和回款跟催。由于減少了機構和層次,使指令的正確下達更快捷、反應更迅速。
新任命的7大區(qū)主任有一個共同之處:年輕。7個人的年齡全在35歲以下,最年輕的還是“70后”。
同時,還對300多人的醫(yī)藥代表和營銷管理隊伍進行了“大裁員”,總共有170人分批離開,人員流動率超過50%。真可謂煥然一新,雄姿英發(fā)。
此時,有人提醒說:“我們是不是動作太大,‘砍人’太多了?”劉洪泉的回答是:“現在,我們仍然是營養(yǎng)產品市場的領導者,只要積極努力,就能夠在最短的時期內‘消化’調整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公司一直帶病拖延下去,不可能長得健康強壯,拿什么來面對別人的競爭?快刀斬亂麻,成功與否取決于我們的意志和決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劇烈的變革并沒有像有人擔心的那樣影響指標完成,相反,它立竿見影。公司2000年最后一季度的銷售收入過山車般地急速竄升,全年超過3.2億元,比前一年上升了8%;從上一年起下滑的利潤也止跌回升了。更讓人驚奇的是,到8月份還在不斷增多的欠款,年底時一下子減少了22%,只剩下2700萬元。公司在這一年里回籠貨款達3.8億元,多年來第一次做到了當年銷售、當年回籠貨款,資金回籠率在醫(yī)藥行業(yè)中排名第一。
華瑞制藥人再一次被劉洪泉高超的管理能力所傾倒,紛紛對他投以贊許的目光。
近10年的發(fā)展,已經和正在不斷地印證著華瑞制藥的輝煌。
自擔任華瑞制藥總經理以來,劉洪泉滿懷“關愛生命”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大膽吸收和借鑒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發(fā)展核心產品、調整產品結構、拓展營銷市場、提高新產品質量與品牌等一系列措施,使華瑞制藥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在國內臨床營養(yǎng)支持治療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并成為唯一通過歐盟GMP認證并向歐美國家出口大輸液產品的公司,為中國的醫(yī)藥企業(yè)贏得了國際認同。
劉洪泉被評為無錫市優(yōu)秀廠長(經理),還受聘為江蘇省企業(yè)家協(xié)會會員和《中國藥事》第四屆編委,并任中國醫(yī)藥企業(yè)協(xié)會和上海醫(yī)藥行業(yè)協(xié)會的副會長。
他擔當起了黨和人民賦予他的超然使命,他無愧于這些榮譽和稱號。
中國GMP典范
藥品GMP,英文全稱為“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正式的名稱是“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它指的是藥品生產中的一整套過程控制和質量管理體系,也是評價一個制藥企業(yè)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1980年,中國與瑞典就制藥合作項目開始可行性研究時,全世界已總共有63個國家頒布、實施了GMP。
在中國的制藥史上,是華瑞制藥在中國最早倡導并實施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GMP,也是華瑞制藥開創(chuàng)了我國醫(yī)藥行業(yè)GMP管理的先河。
1987年,坐落在太湖之濱的華瑞制藥建成投產。工廠占地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整個廠區(qū)按照衛(wèi)生要求,劃分成了一般區(qū)、控制和衛(wèi)生一、二、三級區(qū)。所有建筑都通過聯廊相連,不同的衛(wèi)生級區(qū)之間,由密閉性能極好的大門隔開,開門后空氣只會從高級區(qū)向低級區(qū)流動,而相鄰兩扇門的開、關時間差都有控制……
廠房嚴格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GMP標準進行建設,投產的第二年即順利通過了瑞典衛(wèi)生部的GMP檢查,1998年又通過我國GMP認證。
一個GMP工廠的樣本,從此在中國誕生了!
一時間,來華瑞制藥參觀“豪華”廠房和設備的人流絡繹不絕。參觀者中,有像瑞典大使貝爾費萊基、外交部長吳學謙這樣的高官,有醫(yī)師和醫(yī)藥大學的學生,更多的是來自衛(wèi)生部門和醫(yī)藥企業(yè)的人。他們沿著纖塵不染的長長走廊透過門窗觀看整個生產區(qū)時,人人都感覺進入了“童話世界”,為能一飽眼福而興奮異常?!皢?,車間的地面比家里的床鋪還干凈!”很多人都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
多年來,華瑞制藥還舉辦了上百次GMP培訓班,為藥監(jiān)部門和國內同行提供了數萬人次的GMP培訓、參觀和學習機會,并有各級藥監(jiān)部門和幾百家國內制藥企業(yè)參觀、學習了華瑞制藥GMP管理的模式與經驗。
GMP就是藥品質量,來不得絲毫含糊!
說起GMP和藥品質量,劉洪泉又為我們講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那是在1996年2月,太湖枯水期間。一天,負責自來水水質的污水站職工報告說,他們剛剛發(fā)現,因為太湖水中氨氮有機物成分含量過高,已超過每升水中2 mg的標準。由于報警系統(tǒng)失靈,沒有斷開供水管道,可能使冷卻水中的大腸桿菌超標。
這則異常報告被迅速層層上報,驚動了整個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系統(tǒng)。質量保證部的取樣結果,也證實了污水站的反映。
與此同時,質檢、車間和倉儲、技術服務等部門協(xié)同檢查了生產記錄,發(fā)現受到冷卻水影響的“嫌疑”產品總計已多達65個批次。因為質量檢驗等周期因素,這些產品雖多數已經入庫,但還沒有發(fā)貨。
財務部門也很快計算出,受影響的脂肪乳產品,僅生產成本就有387萬元。如果按照市場價格計算,再加上停工檢驗、重做驗證、人工銷毀等其它工序費用,總費用高達八九百萬元。
如何處置這些“嫌疑”產品,成了考驗公司管理者的一道難題。
有人認為,用這樣的水來沖淋藥瓶,不符合歐盟GMP文件中“滅菌后藥品的冷卻用水應是無菌的”規(guī)定。不過,對已用這種水冷卻過的幾批產品做細菌培養(yǎng)檢驗發(fā)現,并非所有產品的包裝蓋上都有細菌存在。所以有人認為,按照中國1992年版的GMP標準,這些脂肪乳產品完全合格。
但副總經理伯爾·托斯坦松堅決不同意放行。他說:“英脫利匹是按卡比一法瑪西亞公司的工藝和許可證生產的,必須符合西方的質量管理規(guī)范才能出廠。”
“幾十萬瓶產品里,只要有1瓶有問題,對用到它的那個病人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幾率?!蓖兴固顾蓮娬{道。
對這樣的說法,在從華瑞制藥成立第一天起的GMP培訓中,就一遍遍地被強調著,人人耳熟能詳。大家都明白,制藥企業(yè)設立的這么多操作規(guī)程、死板苛刻的環(huán)境要求,要防范的就是“萬一”的風險。
最終,這批產品全部作了報廢處理,沒有一瓶進入市場,確保了病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
華瑞制藥推廣GMP的成功經驗,對推動中國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第一,為國內制藥企業(yè)GMP的實施提供了寶貴經驗與運作模式;第二,基于公司通過了嚴格的歐盟GMP認證,實現了國內無菌制劑出口發(fā)達國家的夢想,縮短了我國醫(yī)藥領域與國外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并打消了發(fā)達國家對中國藥品的質量歧視,樹立了中國醫(yī)藥產品新的國際形象。
這就是引領中國GMP的典范。
這就是“關愛生命”旋律中的又一時代強音。
關愛凝聚你我
在華瑞制藥,“關愛”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文化價值觀。
在華瑞制藥,“關愛”的文化價值觀豐富而有人性。
在華瑞制藥,“關愛”不僅僅是對生命、健康的承諾,而且也是對員工思想、工作和生活的“關愛”。
作為華瑞制藥總經理的劉洪泉,還兼任公司黨委書記。自然,他把對員工的“關愛”也融人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了。
年會并不是新鮮事,幾乎所有的企業(yè)都有類似的年終活動,但大多數是聚餐一頓、觀看一場演出或集體旅游幾天的“老一套”。
劉洪泉上任后,把它來了一個“顛覆”。他為我們介紹了一次“延安之行”。
那是2001年7月,劉洪泉第一次組織了70多名黨員去延安集訓,在延安窯洞里舉辦入黨宣誓儀式、講歷史故事、唱革命歌曲。公司幾年前曾捐款15萬元在延安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學。那一次,他們又特地帶上學習用品,去看望農村的孩子們。參加活動的黨員們都很興奮,很受教育,一再要求多組織這樣的活動。
在延安的時候,除了參加集體活動,還有不少人私下與這位新“老板”聊天。一位部門經理甚至從晚上8點一直滔滔不絕地談到了早上5點,來時一臉迷茫郁悶,走時雖然一夜未眠卻腳步輕松堅定。從中可以看出,這種坦誠的交流,實際上比一紙命令、文件更難也更重要,它真正讓大家超越小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減少內耗,鍛造精神品格。
這正中劉洪泉的“下懷”:要走進新世紀、打造新華瑞制藥,需要有一支對公司未來、對人生與事業(yè)有共同理想和信念,充滿奮斗激情,能夠無障礙溝通和協(xié)作的團隊。
這樣的“紅色之旅”就此啟程。以后每年7月,公司的黨員和積極分子們都要集體出發(fā)去一個革命紀念地,接受革命傳統(tǒng)的熏陶和洗禮,進一步堅定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結果,要求人黨的年輕人漸多,幾年后公司的黨員就發(fā)展到了100多名,形成了一支忠誠于黨、忠誠于事業(yè)、忠誠于未來的骨干力量。
新年伊始,在靠近馬山工廠的度假村會議室里,劉洪泉在新員工的培訓會上提出了“把華瑞制藥辦成一所大學”的新倡議。
“我想把公司辦成一個學校,讓所有員工都在公司里受到良好教育,打上華瑞制藥的烙印?!?/p>
一批處在學習和吸收力強盛期的“80后”,聽了劉洪泉的一番鼓動大受鼓舞,異常激動,一種渴望成功的沖動油然而生。
為此,公司每年投資數百萬元進行員工專項培訓,選送優(yōu)秀員工出國學習,成功地培養(yǎng)出一大批專業(yè)從事產品研發(fā)、生產、質量管理和營銷工作的優(yōu)秀人才。
很快,在華瑞制藥掀起了一股學習的熱潮。
工作中,劉洪泉發(fā)現,除了他們這些經常與外方老板和專家打交道的總部成員外,多數中層干部見到老外都有點“縮頭縮腦”,不敢開口。于是,從2002年起,公司組織了一個“英語沙龍”,利用周末和業(yè)余時間活動,一起學習《新概念英語》;再聘請外教到全國各個辦事處進行“巡回培訓”。到2005年,又變成了派出經理、總監(jiān)們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進行為期3個月的英語語言培訓項目。
劉洪泉把對員工的這種培訓稱之為“核心員工計劃”,或叫做“接班人計劃”。就是從各部門挑選工作出色、有潛力的年輕員工,有針對性地加大培訓力度和深度,給予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和鍛煉機會,然后實現培訓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增強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華瑞制藥員工中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64%;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比例合理,專技人員占員工總數的57%;有2人為江蘇省“333工程”重點人才,4人為無錫市學術帶頭人。
“公司花了這么多費用,這些員工培訓后跳槽怎么辦?”我們擔心地問。
劉洪泉笑笑說:“就算培訓后他有機會跳槽了,也不是白花錢,這個人還不是在中國,在醫(yī)藥行業(yè)做事嘛;就是出國工作,他也是中國人,他一定會懷念華瑞制藥,因為他是在這個公司里成長的!”
其實,華瑞制藥人是質樸的,懂得感恩的。劉洪泉扳著手指說:我們已經培訓了張健、沈敏躍、劉小群等這么一大批人,他們去了英國后又都回來了,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跳槽離開。
在華瑞制藥的1400多人中,有將近一半的人常年奔波在各地搞銷售,有時難免寂寞。他們懷念家鄉(xiāng),懷念家人,但是他們更懷念的還是公司的食堂。
這是華瑞制藥關愛員工生活的真實寫照。
食堂里,有油面筋塞肉、醬排骨、清蒸魚、清炒水芹、菌菇湯……還有餐后水果,總是花樣繁多又保持新鮮。這批銷售人員說:我們在公司的時候,每到飯后就擔心吃得太多而發(fā)胖,而每次遠離公司,大腦還沒多想,嘴和胃倒先“懷舊”,讒起食堂的飯菜香和那間簡潔明亮、暖洋洋的餐廳來了。
這次我們也很榮幸地與他們的員工在這間食堂里共進了一次午餐,有了一次身臨其境之感。
坐在整潔舒適的餐廳里,員工們邊吃著可口飯菜,邊閑聊家常。看得出,這是他們辛勤勞作一天中最輕松快樂的時光。在這家公司工作,是幸福的!
與別的企業(yè)不同的是,對外來的就餐者,不論你是哪國貴賓,或是公司客戶、參觀者,在食堂里都享受“歧視”的特殊待遇。因為不像公司員工那樣經過定期的嚴格體檢,食堂給外來者準備的是紅色塑料餐盤、用的是一次性碗筷,而不是像普通員工那樣使用的是不銹鋼餐盤和碗碟。餐前餐后,這些紅色塑料餐盤都要經過嚴格消毒,以避免可能的細菌傳染。
經過切身體驗,我們嘗到了那種“一國兩制”的味道,更品嘗到了華瑞制藥“關愛”為本的細節(jié)味道。
夜幕漸漸降臨了。
室內,燈光璀璨,溫暖如春。
作為華瑞制藥創(chuàng)業(yè)者的劉洪泉,如數家珍,談性正濃;聆聽者,感慨良多。
室外,月光輕瀉,太湖波涌。
20多年的風雨歷程,華瑞制藥人譜就了鳳凰涅槃的華彩樂章;更以他們的“關愛”,讓人與自然、科技與文化在煙波浩淼的太湖邊絕妙交響,高奏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