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阿拉伯文學,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阿拉伯民族在世界文學的舞臺上給全人類帶來過什么樣的光輝或震撼?懸詩、《一千零一夜》抑或紀伯倫?回首這些輝煌的時候,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名字——納吉布·馬哈福茲,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阿拉伯作家。
他一生用其不盡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對人民生活的關心與熱愛創(chuàng)造了不可數(shù)計的偉大作品:3部愛國主義小說《命運的嘲弄》《阿杜比斯》《埃伊拜之戰(zhàn)》,4部揭露社會黑暗、呼吁社會變革的小說《新開羅》《赫利市場》《梅達格胡同》《始未記》,里程碑式的三部曲《宮間街》《思宮街》《甘露街》,此外還有《小偷與狗》《道路》《乞丐》《尼羅河上的絮語》《平民史詩》等等。他對自然和百姓生活的不斷思考是其不竭文思的源泉。文學創(chuàng)作對于他而言,不僅僅是職業(yè),更是一種友情與忠誠。他忠于他的愛好,忠于他的文字,忠于他的時代,同樣忠于他的人民。
流連咖啡館的文學大師
馬哈福茲曾說,咖啡館的生活在他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他理解和感悟生活有著莫大的影響。費沙維、瑪塔迪亞、尼羅河宮……這一間間不為人知的小咖啡館為馬哈福茲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源源不盡的靈感與啟發(fā)。在這些最為普通、城市中最為狹小的地方,反映出的卻是最為全面的開羅當時的社會狀況、宗教情況以及百姓的文化氛圍。其中蘊含的是各種不盡相同的民間思潮和思想火花。
上世紀40、50年代,開羅街頭遍布大小各異的咖啡館,費沙維是馬哈福茲經(jīng)常光顧的一家小咖啡店。馬哈福茲便是在這里接觸社會各階層的人士,了解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從而搜集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素材。在馬哈福茲看來,創(chuàng)作的靈魂在于生活,而生活的源泉并非坦露在那些奢華的宮殿與宏偉的建筑之間,而是靜靜地躺在我們身邊、等候著我們的城市一隅。
1911年12月11日,馬哈福茲出生于埃及開羅杰馬里那街區(qū)的一個普通公務員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簡樸的開羅古街區(qū)度過的。大眾的生活讓他真切地感受到民眾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也感受到社會上不同職業(yè)不同背景的人的不同精神內(nèi)涵。他對工人、雜貨鋪店主乃至妓女的刻畫都精妙到位,仿佛把當時開羅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社會狀況真真切切地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費沙維的店主曾回憶道:“馬哈福茲曾對我說,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真正的價值,即便是水煙所冒出的煙氣,也同樣是我們身邊美妙的風景?!?/p>
忠誠高于一切
在我們對馬哈福茲創(chuàng)作源泉進行探究時,其天賦與駕馭文字的才能并不是使我們滿意的答案。不是天賦,而是忠誠——對生活的忠誠,對信仰的忠誠。他筆下產(chǎn)生的那些真實生動的有關埃及社會風情的圖景都來自于他真真切切對生活的感知。在《宮間街》等三部曲中,我們透過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三代人的生活看到了20世紀上半葉整個埃及社會的風云變幻,以及不同時代人們不同的精神軸心,至今仍被視為當代阿拉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巔峰之作。
他對生活的忠誠還表現(xiàn)在他嚴格的個人作息習慣上。他堅持早起,每天清晨在尼羅河畔散步,夜晚則與朋友暢談創(chuàng)作靈感與思想。他每天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飲酒乃至吸煙。正是這些良好的習慣使他遠離疾病的痛苦,筆耕不輟。用他夫人阿迪亞的話來說,就是“嚴格堅持自己的意見與習慣,謙遜、善良,忠于生活?!被蛟S,這種忠誠也是為什么至今埃及文學創(chuàng)作仍深受馬哈福茲寫作風格影響的原因。
馬哈福茲并不總是這個國家的寵兒。因為呼吁宗教寬容,他成為極端主義勢力的眼中釘。諾貝爾文學獎給他在世界范圍內(nèi)帶來的巨大名望反而令他身陷危境。1994年,一名刺客在開羅馬哈福茲所住的公寓大樓外對他施以奪命突襲,而后鉆入汽車逃遁。馬哈福茲頸部被砍傷,雖僥幸保住性命,但傷及右臂神經(jīng),手幾乎完全拿不住筆。對此,他當時的助理這樣形容道:“他勉強寫在紙上的東西歪歪斜斜,幾不成行,難以辨認?!彼€患有糖尿病,幾致全盲。但就在這樣的困境下,他依然忠于他的文字,忠于他的信仰。
他謝絕了警察為他配備保安的提議,照舊早起散步,流連咖啡館,每晚出門找老友談天,交換笑話、小說構思和小道消息。在無法執(zhí)筆的情況下,他僅憑口授,讓來為他讀報的朋友代筆,堅持創(chuàng)作。所以,這段時期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以短篇為主,有的甚至短到只有幾個段落。他生前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描寫來世的短篇小說集《七重天》便是這樣寫成的。
馬哈福茲不僅是一名在他整個創(chuàng)作歷程中一直堅守自己風格的世界著名作家,同樣也是一位嚴于律己、堅持自己70余年嚴格生活習慣和處世準則的偉人。作為第一位也是到目前為止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殊榮的惟一一位阿拉伯作家,他的文字給我們在文學藝術領域打開了一扇通往獲取無盡精神力量的天窗。但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世界中,生活就是一部小說,由他的文字所激發(fā)出的對生活的期望、吶喊以及追求是對我們現(xiàn)世生活的最好指引和激勵。他的文字告訴我們,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根本,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字得到世界認識的根本元素。惟有忠于自己的生活,忠于自己的民族,忠于自己的信仰,方能在重重困難中找到通往未來的道路。 [編譯自科威特《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