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進大一時班上第一次搞晚會,負責主持的同學忐忑不安地問班主任:“我有些害怕,會不會因緊張而說錯臺詞?!崩蠋煿膭钏骸耙嘈抛约?”她說:“我的信心是你們給的?!崩蠋煼瘩g道:“錯!你的信心只有自己能給得起!”
十多年過去了,這段對話在我腦海中仍記憶猶新。從字面上理解,我們都知道所謂“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自卑的人仍無法給予自己信心。我想,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給自己消極的自我暗示。什么是自我暗示呢?我們不妨做個小實驗來體會一下。
請找一張舒適的椅子坐好,深呼吸,放松,雙手在同一水平面上平舉,手心向上。然后閉上眼睛,想象。先想象有人在你的左手腕上系了十個氫氣球,這些輕飄飄的小可愛拽著你的左手直往上拉,當然,你也一直在努力地控制著自己的左手,令它和右手仍維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保持這一想象三分鐘以上,再進行下一個想象。想象有人在你的右手心里放砝碼,一塊接著一塊,十克、一百克、一公斤、兩公斤……沉得你的右手直想往下墜。當然,你也一直在努力地控制著自己的右手,令它和左手仍維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保持這一想象三分鐘以上,然后睜開眼睛,看看自己的雙手是不是已經(jīng)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了?沒錯,這就是自我暗示的作用!
你究竟是個自卑還是自信的人呢?取決于你的自我暗示是消極還是積極的。
當你向路過的同學打招呼卻得不到回應,你想的是:“他討厭我”還是“可能他在思考問題沒注意到我”;和朋友發(fā)生口角之后,你會把主要原因歸結(jié)為“我說錯話令他生氣”還是“他今天心情不太好”;被老師批評之后,你認為“老師不欣賞我”還是“老師關(guān)心我并相信我有知錯就改的自覺”;當別人贊美你時,你覺得“他在安慰我,其實我并沒有那么出色”還是“我當然有自己的優(yōu)點”;數(shù)學課聽不懂老師講的題目,你是煩惱“我太笨了”還是慶幸“不是在中考時才遇到這種類型的題”;物理測驗考砸了,你是用“我不是學物理的料”給自己判“死刑”,還是鼓勵自己“已經(jīng)是歷史最低分,只要努力下次測驗一定會有進步”……任何事物都有其消極面和積極面,自卑的人總是習慣于看到前者,而自信的人總要挖掘出后者。
曾有一個故事,描述上帝帶一個幸運的人去參觀天堂和地獄。他們來到兩所外表相似的房子前,先進了右邊的房子。只見房間里面金碧輝煌,中央放著一口金制的大鍋,里面的食物豐盛誘人,每個人都拿著一只很長的銀制勺子,比他們的身高還長。可奇怪的是,并沒有人在吃,所有的人都愁眉苦臉。“這里嚴格規(guī)定必須用勺吃粥。但他們都無法把粥送到嘴里,只好挨餓!”上帝如此解釋,“這里是地獄。”出了地獄,他們進了左邊的房子。同樣是金碧輝煌的房間,同樣的金大鍋銀長勺,同樣的嚴格規(guī)定,但這里的每個人都在快樂地吃著——人們在互相喂食,用自己手中的長勺喂自己對面的人?!斑@里就是天堂?!鄙系垡馕渡铋L地介紹。
你看,天堂和地獄擁有完全相同的物質(zhì)條件,不同的僅是人們的思維方式。自信還是自卑,取決于你對自己的評價,而非上天賜予你的能力。積極的評價自然會帶來積極的行為,無數(shù)次積極的行為總有一天會給你帶來積極的結(jié)果。所以我們不僅要學會如實地夸獎自我,還需要持之以恒。
你要自己的心住在天堂還是地獄,僅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