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析字聯(lián)”又是對聯(lián)中的一朵奇葩,變化無窮,妙趣橫生。
傳說,康熙求才若渴,一旦發(fā)現(xiàn),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聽說一位和尚很有學問,便請他來宮中下棋??滴踹B輸三盤,出上聯(lián)試和尚:“山石巖下古木枯,此木為柴。”此聯(lián)析“巖”、“枯”、“柴”三字而成,文字連貫。不料,和尚隨口而出:“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更妙。”康熙一聽,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對得無懈可擊,心中十分高興,便委以重任。
咸豐年問,有一位知府叫卜昌,他小有才氣,但傲氣十足。有一天,他來到一家學館,見兩個學童正在讀書,便想賣弄文墨,于是同兩學童對句。卜呂冷笑道:“兩火為炎,既然不是鹽醬之鹽,為何加水變淡?”一學童笑著對道:“兩土為圭,既然不是烏龜之龜,為何加卜成卦?”卜昌一聽罵他是烏龜,氣得滿臉通紅。另一學童見卜昌丑態(tài),也對道:“兩日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娟,為何加口便唱?”卜昌一聽氣壞了,可兩個學童對得文韻俱佳,也無可奈何。
北宋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訪蘇東坡,大吹佛力廣大,佛法無邊。坐在一旁的蘇小妹便有意開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狈鹩∫宦牐卜磻蛩宦?lián):“女卑為婢,女又可為奴?!碧K小妹和佛印的妙對,就是利用析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戲謔,妙趣橫生。
唐伯虎才思敏捷,寫有一副膾炙人口的析字聯(lián):“十口心思,思國思君思社稷;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秋香。”巧妙之處在于把“十口心”合成“思”字,“八目尚”合成“賞”字,而又串成一氣,文義通暢。
據(jù)說,有兩姓聯(lián)姻,男方姓潘,女方姓何,在舉行婚禮這天,一客人贈聯(lián)祝賀:“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鄙下?lián)以“水、田、米”合成“潘”字,下聯(lián)以“人、口、丁”合成何”字,既暗含雙方的姓氏,又反映了雙方的愿望,幽默詼諧之中增添了喜慶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