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圖像系統(tǒng)是教材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材體現(xiàn)人文價值取向的一項不可或缺的指標之一。人教版三套必修教材,有大量的圖群,配以相應的文字,組成蘊涵著豐富人文價值信息的圖像系統(tǒng)群,通過對人教版3個必修教科書深入的人文價值具體內容統(tǒng)計與分析研究后,得出該套教材圖像系統(tǒng)主要蘊涵著“關”、“真”、“愛”三個人文價值內容取向。
關鍵詞 高中生物教科書 圖像系統(tǒng) 人文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隨著圖像文化的發(fā)展,作為濃縮和承載生物科學基本成就的教材,插圖語言愈來愈顯示出文字語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圖像系統(tǒng)是教材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材體現(xiàn)人文價值取向的一項不可或缺的指標之一。
人教版三套必修教材,有大量的圖群,配以相應的文字,組成蘊涵著豐富人文價值信息的圖像系統(tǒng)群。據(jù)統(tǒng)計,三套必修教材,共配有423幅插圖。本研究就是以人教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必修2遺傳與進化》、《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進行人文價值具體內容的統(tǒng)計與分析。
1 教科書圖像系統(tǒng)類目人文價值取向內容
人教版《必修分子與細胞》、《必修2遺傳與進化》、《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通過對這三冊教材中的圖像系統(tǒng)群深入細致的挖掘后,所有人文素材及其相對應的人文價值取向如表1所示。
2 頻度統(tǒng)計
通過對表1所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最后結果如表2所示。
3 結果分析
3.1整體方面
表2最后兩列數(shù)據(jù)表明,人教版整套生物必修教科書在圖像系統(tǒng)方面追求的人文價值集體表現(xiàn)在“視覺美”、“藝術美”和“求真”三維度中,出現(xiàn)的頻度分別為20、20和19,總計占到了整個高中生物必修模塊的69%,這個比重非常之高,也向接地說明了在此次生物新課程改革中,追求人文價值中的圖像維度上,很看重對學生“美”的教育,既有“視覺美”的追求,也有“藝術美”的熏陶,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學會享受美,學會創(chuàng)造美。給學生一種“美”就在我們身邊的人文主義價值觀,“美”在世間萬物中的唯物主義價值觀。當然,整套教材在追求“美”的人文價值的同時,也不是盲目的,并非一味地為了“美”而“美”,而是“美”在“真”中,這體現(xiàn)在“求真”這一人文價值標桿,在人教版整套必修教材中的比重超過了20%。
在追求“美”與“真”的同時,教科書中也或多或少加入了一些其他人文因素,比如環(huán)保意識、關愛、歷史厚重感,這些因素為教材追求人文價值取向,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時,這種理念的編寫與設計,也符合課標中提出的課程目標:“關心我國…,更加熱愛家鄉(xiāng)…增強使命感與責任感?!?/p>
進一步來說,這種人文價值在教科書中出現(xiàn),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梢詮膬煞矫鎭砝斫猓旱谝?、任何內容的選擇,背后都會體現(xiàn)出相應的價值取向,或隱性或顯性。本套教材也不例外,在編寫內容時,特意編選了一些插圖,再加上點綴的文字,這樣有目的的選擇,所反映出來的,就是存在所看不到的一種人文價值體系、人文價值思想,在支撐;在控制著教學。那么,為什么要選擇這些圖像呢?為什么要體現(xiàn)出“美”與“真”,還有“愛”的人文價值傾向呢?這與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背景,學校所信賴的教育和社會哲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第二、這類價值上的取向,也和學生所處的年齡,尤其是心理學年齡相關。學習心理學認為,達到一個目標需要花多長時間,在哪個年齡段做這樣的努力最有效率。也就是說,不同的學段,應該安排不同的內容,讓學生獲得不同的具體價值目標,如,在高中階段,生物課程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圖像系統(tǒng)方面,獲得“美”、“真”、“愛”相協(xié)調的人文思想。
3.2 各必修模塊方面
首先,看必修1《分子與細胞》這冊書,表1和表2數(shù)據(jù)顯示,圖像系統(tǒng)類目人文價值取向在書中共出現(xiàn)19次,比較偏重視覺美、藝術美和求真上面。下面舉例說明:比如,第六章章首的整頁彩色插圖,那濃濃的底色渲染開來,馬上抓住了學生的心。這樣的圖畫放在色彩斑斕的畫廊里也許激不起你內心的漣漪,但它單放在這有著嚴謹?shù)闹R體系的生物教科書里,那自然就不一樣了??梢娦陆滩木幷叩莫毦呓承暮陀靡庵?。整幅圖的底色是嫩的綠,泛著濕潤的朦朧,襯托出詩一樣的意境。近的視線里是兩枝花,婷婷的青色莖梗,白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一枝稍高的,一枝半掩草叢。遠處則是淡淡的紫間或點點的黃,若隱若現(xiàn),似有花的清香浸潤開來。在它的右上方,是一幅較小一些的正在分裂期的細胞圖,以水彩的方式繪制,形象而不失韻味,與整個彩圖相得益彰。“鮮花吐蕊,綠葉蔥蘢,抑或花瓣凋落,枯葉飄零,展示著個體的生命現(xiàn)象,折射出細胞的生命歷程?!边@些精妙的文字在畫中更是點睛之筆。如果學生讀到這一頁,單是視覺上就會帶來一種美的沖擊。因為各個學生的背景知識、感悟能力、思考深度不盡相同,那么其心靈產生的共鳴層次就會不一樣。有的可能感嘆平凡的花草原來如此的美麗,感受的是一種美;有的可能贊嘆這份美麗原是緣于小小的細胞啊,生命歷程大都短暫,卻都對個體一生有一份貢獻,領悟到的是一種尊重;有的可能會產生對生命的敬畏,意識到充滿活力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力量,那為什么不讓自己也充滿活力呢,激發(fā)的是一種熱忱。僅僅這幅章首圖,在視覺美和藝術美上,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又如,細胞模型這一人文素材的編排,書中強調了,在構建細胞模型時,不應該僅僅為了追求美和藝術,而忽略了細胞模型的科學性。遵照事物本來的面目,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不會刻意地去美化,實事求是做科學的最基本態(tài)度。如果沒有了真那就沒法去談美,科學要求真,做科學要求認真。這告訴了學生,在學習生物時,要有一種“真”的思想,在真的基礎上,去構建實實在在的“美”。
其次,必修2《遺傳與進化》這個模塊,人教版教科書在選取內容圖像時,樣式豐富多樣,有邏輯圖、現(xiàn)象圖、科學史圖、實物照片、模型圖、現(xiàn)象圖等,這些圖像在書中呈現(xiàn)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在章首頁,有的在正文,有的在節(jié)圖里面等。整冊書設計的圖像系統(tǒng)給人的感覺是充滿了美感,既有視覺上的享受,又能禮物到藝術的美感,還有著深深的歷史厚重感,如第七章的章首頁,整幅圖片,但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也不失為一副上乘的作品,“貝格爾”帆船的線條,若隱若現(xiàn)的云彩,配上古樸的色調,很大程度上給以視覺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遐想。“遠去了‘貝格爾’的帆影,無涯是進化論的航程,撥開那億萬年的迷霧,尋覓著生命史的真容”——點睛式的文字,一股股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悠然而開,不自覺地讓學生“回”到了達爾文遠航的帆船上,行駛在浩浩的海洋中,一同尋找著進化的足跡。
另外,也充滿著“愛”的味道和“真的味道”,如在教材第36頁,有一幅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患兒的實物照片,教材在處理時,在他的眼睛里加了一道“保護罩”,就是這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無不讓人感受到,教材具有強烈的人文情感關懷,它保護著這個孩子的將來,尊重孩子;在“真”方面,教材第30頁,有一幅“熒光下的基因”圖片,從生物學角度看,這是一副非常真實的圖片,很好地體現(xiàn)出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的科學知識。
最后,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在圖像系統(tǒng)方面所追求的人文價值,信息多樣,方式豐富,層次分明,每一種類型的人文目標,都有所體現(xiàn)。不過,這些人文思想承載體,在書中出現(xiàn)的格式,顯得比較單調些,主要體現(xiàn)在章首頁、節(jié)圖、正文這三大欄目中。
該套書除了追求“美”與“真”外,還追求“環(huán)保人文”這一價值觀,在書中共出現(xiàn)了5次,比重為16.7%,僅次于“美”和“真”。如,第6章章首頁整幅圖,淺藍色的基調,遠近層次分明,遠遠的有些朦朦朧朧的山巒,疊疊層層,視野慢慢的拉近,油彩畫般的畫面,有綠樹,有梯田,有人家,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猶如置身在陶淵明的桃花源里面,悠然自得,舒服暢快,這就是大自然,這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無形中,就給學生們一種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的人文意識,關愛地球,關愛家。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S4-4,教材第79頁的正文插圖。這個畫面,給人的感覺是:國畫似的基底,藝術性的畫面,配上古樸厚重的淺黃色,再加上形象逼真的模擬繪畫,組成一幅具有濃濃人文藝術氣息的畫卷,給人一種非常唯美的享受;由裸巖到地衣,到苔蘚,到草本,到灌木,最后演化成為森林,這一個個階段的演替,時間,空間,給人厚重的歷史人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