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亞 喜劇 人文主義 友誼 愛情
摘 要: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創(chuàng)作的最優(yōu)秀的喜劇之一。當時的英國正處于伊麗莎白女王統(tǒng)治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全國上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熱情地歌頌和贊揚人文主義的友誼和愛情,極力提倡個性的自由解放。全劇結(jié)構(gòu)嚴謹,情節(jié)緊湊,內(nèi)容風趣橫生,人物栩栩如生,充滿濃厚的喜劇色彩,閃爍著人性光輝。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創(chuàng)作的最優(yōu)秀的喜劇之一。當時的英國正處于伊麗莎白女王統(tǒng)治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全國上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熱情地歌頌和贊揚人文主義的友誼和愛情,極力提倡個性的自由解放。全劇結(jié)構(gòu)嚴謹,情節(jié)緊湊,內(nèi)容風趣橫生,人物栩栩如生,充滿濃厚的喜劇氣氛,閃爍著人性光輝。
一
女主角波西亞是貝爾蒙一位富有人家的未婚女兒。她的父親生前留給了她三個金、銀、鉛匣子,根據(jù)父親的遺囑,所有想娶她為妻的求婚者必須在這三個匣子之中作出選擇,選中藏有波西亞小像的匣子的人才可跟她成親。富商安東尼奧的朋友巴薩尼奧下定決心要追求并贏得才貌雙全的波西亞。為了達到自己的愿望,他急需三千個金幣。他找安東尼奧幫忙,安東尼奧同意幫助他,但他的錢已全部投資到海上商船上了,于是,他和巴薩尼奧一起到城里向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那兒借債,并答應以他的名譽為貸款做擔保。夏洛克對安東尼奧長期積怨很深,因為安東尼奧對夏洛克和其他猶太人的高利貸行為經(jīng)常予以指責,安東尼奧在給別人貸款時從來不要利息,夏洛克和其他猶太人對安東尼奧耿耿于懷,認為他的做法也嚴重地破壞了他們的生意,損害了他的利益。盡管如此,夏洛克還是同意無息借給安東尼奧3000個金幣,但是夏洛克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如果還款日子到期,逾期不還欠款的話,他將會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其間,洛倫佐,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的密友,愛上了夏洛克的女兒杰西卡。洛倫佐正設(shè)法與杰西卡一起私奔,杰西卡設(shè)法帶走了父親的一大筆金幣。此事激怒了夏洛克,他發(fā)誓要復仇。
不久,巴薩尼奧在格拉夏諾陪同下來到貝爾蒙特向波西亞求婚,此時,波西亞剛剛送走了向她求婚的兩位王子,這兩個求婚者都沒有選中匣子,失望而歸。波西亞對巴薩尼奧一見鐘情,當巴薩尼奧要求選擇匣子時,她懇求他等幾天后再選擇匣子,巴薩尼奧堅持要碰碰運氣,他沒有選擇金匣子和銀匣子,而是選擇了正確的鉛匣子,里面裝有波西亞的肖像。巴薩尼奧贏得了波西亞,波西亞送給他一枚戒指作為訂婚禮物,巴薩尼奧發(fā)誓永遠把這枚戒指戴著,并準備盡快結(jié)婚。與此同時,陪同巴薩尼奧來貝爾蒙特求婚的格拉夏諾告訴巴薩尼奧,娜瑞薩,波西亞的女仆,接受了格拉夏諾的求婚,也送給他一枚戒指。兩對戀人都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之中。
正在此時,巴薩尼奧收到了安東尼奧的一封告別信,在信中,安東尼奧告訴巴薩尼奧他的商船海上失事,無力償還貸款,夏洛克要去法庭控告他,根據(jù)法律條文,夏洛克將要從安東尼奧身上割去一磅肉,被割去一磅肉后,肯定會死去。為救安東尼奧的性命,波西亞讓巴薩尼奧帶去6000個金幣加倍還給夏洛克,并將合同取消。他們走后,波西亞和格拉夏諾女扮男裝也離開貝爾蒙前往威尼斯。
此時此刻,在威尼斯,愛財如命的夏洛克一反常態(tài),寧可放棄被他視為生命的錢,也要報復他的對手,堅持要求按照契約割下安東尼奧的一磅肉。
波西亞和娜瑞薩假扮律師,來到法庭為安東尼奧辯護,成功地制止了夏洛克毫無人道的報復行為。波西亞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約規(guī)定割下安東尼奧的一磅肉,但在割這一磅肉時,夏洛克必須嚴格按照契約執(zhí)行,即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相差一絲一毫,在割下那肉的時候,如果有一滴基督徒的血液留下,根據(jù)威尼斯的法律,夏洛克的所有資產(chǎn)將會被沒收到威尼斯國庫。聽了這一番話,夏洛克根本無法做到,于是他改變主意,要求還給他三倍賠款,在被波西亞拒絕后,他又要求收回本錢,同樣,遭到拒絕。最后,波西亞根據(jù)威尼斯的懲處規(guī)定,夏洛克的財產(chǎn)被宣布充公,安東尼奧的性命被波西亞巧妙地挽救,夏洛克遭到了徹底的失敗。戲劇結(jié)尾時,安東尼奧的船隊安全返航,幾對相愛的年輕人也終成眷屬。
二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一部著名喜劇。其主題是歌頌友誼和愛情,反映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早期資產(chǎn)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xiàn)作者對待當時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趙澧先生在其《淺談〈威尼斯商人〉》一文中說:“《威尼斯商人》包含兩個平行的情節(jié)。主要情節(jié)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和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之間圍繞割一磅肉的訴訟而展開的沖突;次要情節(jié)是富家小姐波西亞尊父命三匣選親的故事。此外還穿插進夏洛克的女兒杰西卡同羅蘭攜款私奔的故事。通過這些相互聯(lián)系的情節(jié)沖突,莎士比亞表現(xiàn)出文藝復興時期兩種生活觀的斗爭。他肯定并贊美了安東尼奧、波西亞等人以友誼、愛情等為重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否定并譴責以夏洛克為代表的唯利是圖的生活態(tài)度,最后以夏洛克敗訴和三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滿結(jié)局,歌頌了人文主義生活理想的勝利?!?/p>
劇本《威尼斯商人》共分五幕,其中第四幕是全劇的高潮,劇情沖突的焦點是圍繞“一磅肉”進行的。夏洛克是一個自私、貪婪、吝嗇和殘忍的高利貸者,他復仇心重,心態(tài)扭曲,一登場就咄咄逼人,與威尼斯最高長官句句狡辯。平時愛財如命的他,為了復仇,一反常態(tài),對巴薩尼奧雙倍償還他的欠款的請求他斷然回絕。他孤注一擲,毫無同情憐憫之心;他對威尼斯公爵要他對安東尼奧發(fā)點慈心的勸說不依不饒,他強烈要求法庭照約執(zhí)行處罰,堅持要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眾人的勸說根本無法使他改變固執(zhí)、陰險的本性。在眾目睽睽的法庭上,夏洛克磨刀霍霍,其殘暴的本質(zhì)暴露無遺,成了一個十足的冷酷無情的復仇者。就在這關(guān)鍵時刻,波西亞假扮律師來到法庭為安東尼奧辯護。波西亞是莎士比亞塑造的一個典型的人文主義女性形象,她博學多才、才貌出眾、善良仁慈、談吐文雅;她熱愛生活、崇尚正義、珍視友情、忠于愛情。為了解救未婚夫的朋友,她女扮男裝,是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筆下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在法庭上,她敏慧機智,思路清晰,心如明鏡。她勸說夏洛克多一份慈悲,遭到夏洛克的拒絕。在發(fā)現(xiàn)了條約的漏洞后,她表現(xiàn)出驚人的沉著、果敢,她對夏洛克說:“——那商人身上的一磅肉是你的;法庭判給你,法律許可你。”正當夏洛克得意忘形,對安東尼奧欲下毒手之時,波西亞從容不迫、不亂陣腳,大聲對夏洛克說:“洛克先生,且慢!條約上明明寫著‘一磅肉’,沒有允許你取安東尼的一滴血,所以你只準割肉不準出血;假如在割那一磅肉的時候,要是讓基督徒安東尼奧流一滴血,按照威尼斯的法律,你的所有財產(chǎn)將全部被沒收并充公?!辈ㄎ鱽喬岢龅倪@兩個條件使夏洛克根本無法做到,繼而他提出的三倍賠款及收回本錢的要求,也被波西亞拒絕。最終,夏洛克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他的所有財產(chǎn)被宣布充公。在法庭上,波西亞以自己的智謀膽識欲擒先縱,唇槍舌劍,有效地利用了合同的行文漏洞,成功地制止了咄咄逼人的夏洛克毫無人道的報復行為,從刀尖下解救了一籌莫展的安東尼奧,如愿地解決了這樁案件,不僅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又使惡人繩之以法,深得人心。夏洛克是個吝嗇鬼的典型形象,同巴爾扎克《守財奴》中的葛朗臺、莫里哀《慳吝人》中的阿巴貢和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一樣,成了世界文學作品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在波西亞面前,夏洛克顯得狼狽不堪、愚蠢透頂,以自己的慘敗告終。莎士比亞在刻畫夏洛克的殘忍性格的同時,還有意地賦予這個反面人物機智善辯的才能,來訴說社會對他們猶太人的不公正。借他之口,作者表達了對當時處于劣勢的猶太民族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義理想。
三
《威尼斯商人》熱情地贊美了安東尼奧與巴薩尼奧之間的友誼和仁愛,歌頌了巴薩尼奧等三對年輕人之間純潔與樸實的愛情,揭露了高利貸者夏洛克貪婪、殘忍、兇狠的丑惡嘴臉,鞭撻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本質(zhì),贊頌了波西亞祟尚正義,超群出眾的勇氣和智謀。全劇結(jié)構(gòu)嚴謹、情節(jié)風趣橫生。在劇中,莎士比亞獨具匠心地塑造了一大批真實可信、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仁慈寬厚、俠義豪爽的安東尼奧;見義勇為、重情重義的巴薩尼奧;貪婪殘忍、冷酷無情的夏洛克;才華橫溢、行事果斷的波西亞,他們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亞高超的表達技巧使戲劇情節(jié)波瀾起伏、曲折有致,戲劇沖突緊張激烈,顯示了極高藝術(shù)水平。在劇中,莎士比亞的語言豐富生動、富于個性、富有詩意;文辭華美流暢,妙語比比皆是,對白詼諧幽默;比喻、排比和對比精辟深刻,極大地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夸張、奉承、回敬、挖苦、奚落嘲諷等技巧在《威尼斯商人》劇中使用得淋漓盡致,不僅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加強了喜劇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充分顯示了莎士(下轉(zhuǎn)第79頁)(上接第75頁)比亞的戲劇才能。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觸動了千百萬廣大讀者的心靈,成為當今國內(nèi)外讀者最受歡迎的優(yōu)秀喜劇之一。
作者簡介:楊大亮,上海電力學院直屬外語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評論;陳海立,河北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級講師。
參考文獻:
[1]Ousby,Ian,ed.TheCambridgeGuidetoLiteraturein English.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
[2] Bressler,CharlesE.,LiteraryCriticism:AnIntrodu-ctiontoTheoryandPractice.2ndedition.NJ:Prentice-Hall,1999.
[3] Harvey,Paui .TheOxfordCompaniontoEnglishLitera-
ture.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67.
[4] Zeiger,Arthur.EncyclopediaofEnglish.NewYork:ArcoPublishingCompany,Inc.1978.
[5] Smith,Emma.TheCambridgeIntroductiontoShakespea-r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7.
(責任編輯:水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