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產品是超市經營中必不可少的,但難度極大,永輝超市將之做成了最大特色。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農貿市場是購買生鮮產品的第一選擇,而在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輝超市”)出現(xiàn)之后,情況正在改變。作為北京區(qū)域總經理,彭華生已經習慣在早晨7點半超市開門時看到近30位顧客在門口等待。一年前,永輝超市進駐北京,“到超市買菜”被迅速接受。
比彭華生更欣慰的是張軒松。這位高中沒畢業(yè)就踏入商海的70后董事長在2001年創(chuàng)立永輝超市,帶領公司開創(chuàng)了本土超市的特色化經營——把能夠吸引客源、但往往以聯(lián)營或代理方式出現(xiàn)的生鮮產品收回自營,變成占據(jù)40%以上面積的主打產品,用低價和新鮮帶動銷售。
這種“農轉超”方式如今成績斐然,永輝超市2008年銷售額達70億元,2009年增長到100億元。在獲得匯豐直接投資亞洲有限公司累計7,500萬元美元投資之后,永輝超市正走出福建,在重慶、北京、合肥等城市飛速擴張,并計劃上市。
取代農貿市場
之所以選擇生鮮產品作為突破口,源于張軒松的經歷。當時他已經是好幾家超市的老板,對前景十分看好,卻不免遇到瓶頸。他早年創(chuàng)辦的古樂微利超市從一開始就主打低價,之后在福州市火車站地區(qū)創(chuàng)辦的超市也打破火車站產品價格高的規(guī)律,在當時掀起不小風波。
但看好市場的不只他一個。2000年后,新華都購物廣場進駐福州,此后好又多、麥德龍、沃爾瑪?shù)染揞^紛紛闖入,張軒松的幾家超市顯得勢單力薄。他發(fā)現(xiàn),因管理不善、環(huán)境“臟、亂、差”而讓政府部門很頭痛的農貿市場還能夠吸引百姓光顧,主要原因就是便宜——分散商戶銷售的菜、肉、魚價格往往是大超市的幾分之一。
而這類產品往往又是洋超市中最“雞肋”的部分。作為“生”、“鮮”兼具的產品,保質期比多數(shù)產品都短得多,種類卻又紛繁復雜,還要以品質分為高、中、低檔。多數(shù)大型超市因此都選擇與別的公司聯(lián)營或者代理出去,這使最后的毛利普遍在6%以下,雖然能夠吸引客源卻是個費力不討好的角色。
如果把低價移植到擁有好的購物環(huán)境,而且產品質量又有保證的超市,完全有可能與沃爾瑪們匹敵,并取代農貿市場,“這樣才能杜絕偽劣產品、以次充好、短斤少兩的現(xiàn)象?!庇垒x超市董事長助理翁海輝說,“此外還要在超市內配備果蔬農藥殘留檢測儀、水產品甲醛快速檢測儀、肉類水分檢測儀等設備,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p>
基于這個想法,張軒松開始暗自構想自己的超市產業(yè)鏈計劃。要產品新鮮,又要低價,如果想要減少代理環(huán)節(jié)的層層加價,最好就去直接到農戶那里采購。他將第一步鎖定在采購環(huán)節(jié)。
見招拆招做直采
采購的第一步,張軒松選擇了自己最容易做到的——福建靠海,就從水產開始,張軒松派住在海邊的同事們就地采購,與漁民一起打漁,現(xiàn)場挑貨。
初見成效之后,他開始構建更為龐大的采購隊伍?!巴ǔ6紩欣喜少弳T‘傳幫帶’徒弟幾年,擁有豐富經驗的老采購員們對生鮮管理、蔬果種植和水產養(yǎng)殖都是半個專家,而新手多來自各個門店,從搬貨押車開始,到理貨環(huán)節(jié),業(yè)績突出并經過層層挑選。”彭華生說。
之所以這樣做,張軒松希望他們能夠對生鮮產品建立認知,了解不同產品的質量狀況,準確給出產品單價和要貨量。從超市里積累足夠“內功”的采購員們需要駐扎在產品所在地,同農民打成一片,熟知產品的生長情況。目前這支近300人的隊伍分散在全國20余個基地,承擔著全國幾百家店鋪的貨源工程,是永輝超市的幕后英雄。
不過這種“直采”的模式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以蔬菜為例,通常菜販會去基地向農民購菜,再放在大型農貿市場進行交易,之后經過代理轉手進入超市渠道,如果購菜量少農民則會選擇自己賣掉。而永輝超市強調“只購大流量、高流通、高落差的商品”,東北五常大米,福建平和蜜柚,山東煙臺蘋果等產品能采購到上百噸,成本自然就降了下來。
成本更低的方式是自建基地,目前永輝超市建立起一批自營與合作相結合的養(yǎng)殖與蔬果生產基地,主要在福建;此外訂單農業(yè)也是張軒松大力推廣的方式。為了讓農民放心,永輝超市先墊付農資或給出收購保底價,把一批貨全部包下,比如幾艘船捕撈的魚蝦量或一片果園,親自參與訂下的果園采摘,然后自己做等級分檢。
目前永輝超市生鮮產品主要有幾種來源——直接采購、訂單農業(yè)、自有基地三者靈活運用,同時會與山東家家悅超市等企業(yè)進行聯(lián)合采購?!叭藗兛傉J為采購需要基地化、產地直銷、跨越城區(qū)去采購,這是個誤區(qū),在主城區(qū)商業(yè)網(wǎng)點能夠較大規(guī)模統(tǒng)一采購、配送,但是縣域市場如果通過主城區(qū)的采購部門就可能造成大量損耗?!蔽毯]x稱,“我們外圍的門店實行當?shù)夭少?,和農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或者同聯(lián)合供應商合作直送門店。”他表示:“生鮮農產品的品種多、種植地廣、建設周期長。我們摸索十年建立的‘產、供、銷’一體化機制是外資超市很難炮制的?!?/p>
擴張再提速
永輝超市的進駐對于周圍的農貿市場、其他超市生鮮部通常是個“噩耗”。去年夏天的西瓜上市后,北京六里橋門店的爭搶情況很嚴重,同事們找到彭華生“訴苦”。聽說后,他特意跑到后倉,準備把一車西瓜拉到超市前倉。“沒想到剛進前倉,就被顧客們哄搶而光,有的老大爺甚至要費勁地抱走兩個。”低價的背后,除采購成本外,還有物流運輸與門店經營的一半功勞。
在福建,永輝超市的第三方物流車隊幾乎一天到晚跑在路上,通常貨物直接被運到福州市近郊的配送中心,再進行每個店鋪的配送,由于店鋪比較密集,100余部車都有固定路線,這樣一來能節(jié)省不少成本。相對于配送中心的方式,很多超市的“直采”之所以不能被農民接受,也是因為需要自己去送到各門店,會預先支出太多物流費用。
頻繁的配送也能保證產品質量。海南摘下的荔枝通常是凌晨運貨,如果在開動的車內放太長時間就會變質;被俗稱為“水菜”的葉菜在晚上或者凌晨發(fā)到超市,挑揀和扎捆之后盡決銷售。在福建,人們通常習慣每日買菜,永輝超市夏天的營業(yè)時間定在5點半,員工通常在4點多就要上班。
永輝超市負責生鮮的人員普遍要比規(guī)模相似的超市多出七、八十人,上貨、挑揀菜都極其頻繁,肉類貫徹“豬排骨只放五塊”的原則,每小時銷售兩輪左右,然后隨時補貨,力求減少損耗。這使他們生鮮產品的損耗最低可控制在3%左右,而許多超市甚至會達到20%。目前永輝超市的總銷售額中,生鮮農副產品的銷售額占到總銷售額50%以上。
“從永輝的發(fā)展歷程來看,2000~2004年完成特色產業(yè)鏈的蛻變,2004年后進入新的擴張期?!蔽毯]x說,“2004年對重慶進行考察后認為消費總量、人口密度、市場格局等方面的優(yōu)勢顯著,列為走向全國的第一站;之后又分析北京的零售總額大,但集中度低,列為第二站。”
在北京,2010年還會有7家永輝超市陸續(xù)開業(yè),彭華生希望新店都能突破魯谷店每日12,000~15,000單的火爆情形。而第三站合肥的擴張更為迅速,“正月初五之后,幾乎會以25天1家店的速度開業(yè)?!迸砣A生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