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步時機:順其自然
有些媽媽總想盡早讓寶寶學會走路,當寶寶出生7~8個月就讓其學走路。一般來講,過早地讓寶寶行走,對他的身體生長發(fā)育是很不利的。應該按寶寶發(fā)育生長的規(guī)律,適時的對其進行相應的訓練。
正常情況下,9~10個月的寶寶逐步會站立,扶著東西可蹣跚地走步;到1歲時可以獨立走步。每個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間都不相同,有的寶寶運動功能的發(fā)育可能比以上規(guī)律稍早些或稍晚些,甚至可能出現(xiàn)較大的差距。因此,學走路并沒有所謂最適當?shù)臅r機,必須視自身的發(fā)展狀況而定,只要寶寶在1歲6個月之前能獨立走路,就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學步過程:寶寶的時間表
學習走路,對寶寶來說,是個順其自然的過程,似乎有個天然的時間表在安排一切。從邁開第一步開始,到走得穩(wěn)穩(wěn)當當,中間還會有跌跌撞撞、搖搖晃晃的經(jīng)歷。
媽媽要做的就是學會放手,并提供合適的適于練習行走的環(huán)境,給予適當?shù)膸椭?,要勤加練習,在家中準備好寶寶學步的環(huán)境和輔助用具,一定要注意避免寶寶出現(xiàn)意外傷害。
第1階段:跌跌撞撞
寶寶開始想要邁開第一步時,可能還沒掌握好平衡的技巧,甚至還沒有站穩(wěn)就嘗試著想往前沖,結(jié)果很容易就跌倒。這時候,寶寶最容易摔傷、碰傷。如果跌倒的次數(shù)多了,寶寶就可能開始害怕,甚至不敢獨自走路了,要人扶著了。
此時,媽媽千萬不要強迫寶寶自己走路,這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更難自己走路;以下小設(shè)計可幫助寶寶在學步之初培養(yǎng)起足夠的興趣和自信。
爬行訓練:有的家長仍不重視爬的過程,其實早點開始練習爬行,對寶寶的行走及運動平衡能力很有好處。不會爬的寶寶大多行走較晚。大多數(shù)寶寶都是最先掌握腹爬,這為學習手膝爬奠定了基礎(chǔ)。在寶寶學習腹爬階段,媽媽最好將寶寶放在地面的墊子上,練習的平面盡量鋪設(shè)地光滑一些,這樣寶寶稍一用力就能前進,可以提升寶寶自信心,增強寶寶學習爬行的興趣。必要時可以交替一只腳一只腳的抵住寶寶前腳掌,扶助寶寶爬行。手膝爬是指寶寶雙手和雙膝著地,交替爬行。寶寶通常在8~10個月左右掌握手膝爬的技巧。訓練寶寶手膝爬時,媽媽最好經(jīng)常給寶寶做示范,并試著讓寶寶爬越枕頭、靠墊等障礙,以便促進寶寶學會抬身,進而逐漸掌握手膝爬的技巧。只要學會了手膝爬,說明寶寶就已經(jīng)掌握爬行的技能了。
姿勢轉(zhuǎn)換訓練:當寶寶腿部支撐力較強以后,媽媽就可以著手給寶寶進行拉站訓練。讓寶寶握住媽媽的大拇指,媽媽握住寶寶的兩只手腕,將寶寶從坐姿拉起,直到站姿,再學會從站姿緩慢坐下。另外從坐位到俯臥,從俯臥再到坐位的姿勢轉(zhuǎn)換練熟后,寶寶可以試著練習自己拉欄桿站起,扶欄桿蹲下。會獨站后,可以練習不用扶物的坐、跪、立位姿勢轉(zhuǎn)換。以上姿勢轉(zhuǎn)換是對寶寶的腿部、髖關(guān)節(jié)肌肉控制的練習,增強了寶寶的平衡能力,有助于寶寶站和走的訓練。
扶站,扶走訓練:剛開始媽媽還可以在寶寶身后扶住寶寶的胳膊,帶動他向前邁步走,慢慢地過渡到握住寶寶的一只胳膊讓他自己走,可以配合口令,以調(diào)動寶寶的興趣。注意不能牽拉或提起寶寶的前臂讓他行走,以防造成寶寶脫臼。
之后媽媽就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扶著沙發(fā)、矮茶幾等家具,練習自己站立。讓寶寶在可以扶走的環(huán)境里活動,如讓他扶著沙發(fā)側(cè)位移步。媽媽可以讓寶寶站在沙發(fā)的一端,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擺放在沙發(fā)的另一端,吸引寶寶扶著沙發(fā)過去取玩具。也可把沙發(fā)茶幾靠近留二小通道讓寶寶兩邊都有扶手的地方從中間走過。
獨站、獨走訓練:站立是走的前提,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與寶寶高度差不多的沙發(fā)或茶幾上,鼓勵他扶著站起來抓取玩具。
寶寶開始會因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媽媽可以遞給寶寶單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讓寶寶不知不覺放開雙手,獨自站立。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邊,逗引寶寶轉(zhuǎn)動身體,獨自站立。盡量不要使用學步車、學步帶或者媽媽牽著寶寶的手學習走路,最好是能夠讓寶寶自己逐漸學會行走??梢宰寣殞毥柚車陌揖呋蚴欠鲋軌蛲苿拥母咭巫幼约壕毩曅凶?。逐漸要鼓勵不扶東西的獨走。開始可以在一些稍硬的墊子上獨走,以防孩子怕摔疼而不敢走,熟練后要撤了墊子。
前方等待:當寶寶扶著會走后,媽媽可以蹲在寶寶的前方,展開雙臂或者用玩具,鼓勵寶寶過來,先是一兩步,再一點點增加距離。等寶寶敢走后,媽媽可以分別站在兩頭,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
精神鼓勵:給寶寶信心,讓寶寶不再膽小、勇敢向前邁步,時時給寶寶鼓勵就很重要。
當寶寶不敢向前走的時候,你一定要用諸如“寶寶,你過來吧”、“媽媽在這里等著你”等言語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張開雙臂努力迎接寶寶的姿勢,讓寶寶樂于向你走近。
第2階段:搖搖晃晃
當寶寶能獨自邁步了,他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甚至敢搖搖晃晃走到自己感興趣的任何地方,這時候的寶寶對環(huán)境探索充滿了興趣。此時,媽媽要做的就是給寶寶一個安全、自由且足夠大的空間。
環(huán)境安全最重要寶寶學走路第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陽臺,陽臺沒有圍欄或欄桿高在85厘米以下,欄桿間隔大于10厘米以上,或者陽臺上擺小凳子容易使寶寶爬上去,這些都是容易導致寶寶跌落受傷的危險因素,一定要排除。樓梯也同樣需要注意,欄桿間距不能大于10厘米。不要讓寶寶獨自在樓梯、危險的陽臺、開著的窗臺過低的窗戶旁玩耍。
其次是家具的擺設(shè),應盡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媽媽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如熱水瓶、玻璃杯、塑料袋、容易咽下的小東西等放置高處或移走,并且要留意有棱角的家具,盡量包上防撞條或防撞角,以防寶寶不小心碰撞。
還有就是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guān)門中發(fā)生夾傷,媽媽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盡量避免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以防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
走路姿勢細觀察在學走路的時候,由于下肢尚未發(fā)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現(xiàn)不正確的走路姿勢,但大多數(shù)都屬于正?,F(xiàn)象。偏外八字的姿勢最為常見。有些寶寶也可能由于腳踝重心偏內(nèi)而出現(xiàn)腳丫外側(cè)翹起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寶寶踝部的肌肉、筋膜支撐力量不足或走路較早造成的。
無論寶寶在開始學走時,是內(nèi)八字,還是外八字,或者用腳尖走路,媽媽都不需要過于擔心,隨著寶寶逐漸成長,大多會慢慢自行調(diào)整。
蹲在寶寶的前方當寶寶扶著會走后,爸媽可以蹲在寶寶的前方,展開雙臂或者用玩具,鼓勵寶寶過來,先是一兩步,再一點點增加距離。等寶寶敢走后,爸媽可以分別站在兩頭,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
盡量不用學步車學步車會使寶寶有很大的依賴性,不但不能促進寶寶的運動發(fā)育,反而使寶寶多方面的運動發(fā)育遲緩。使用過學步車的寶寶與未使用者相比,學會爬行、獨自站立和獨自行走的時間都比較晚,用學步車的時間越長,運動能力延遲越明顯。
另外,就學步車的安全性而言,在全世界各國,都有傷害及死亡案例的報告,因為借助學步車寶寶還能夠到平時夠不著的有毒物品或發(fā)燙的東西,非常不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學步的小推車是寶寶學步不錯的工具。它對于幫助寶寶建立行走樂趣并找到平衡能起到作用。
第3階段:穩(wěn)穩(wěn)當當
寶寶走得越好,探索世界的愿望就越強烈,他已經(jīng)不再滿足于對各個房間的探索,走到戶外去發(fā)現(xiàn)更大的世界已變得迫不及待。
這時候,媽媽不要因為擔心寶寶受到傷害而依然把寶寶困在足夠安全的家里,為寶寶選擇一雙合適的學步鞋,帶寶寶走出室外才是正確的選擇。
赤足學步有必要寶寶在家的時候,從開始站立時,就不妨讓寶寶赤足練習。因為鞋子會妨礙腳自如地彎曲,讓寶寶更難找到平衡和協(xié)調(diào)的感覺,而且這也會妨礙他們學會用腳趾抓地。而光著腳學習走路,則可以讓寶寶的小腳直接接觸地面,增加足底抓地感,培養(yǎng)寶寶平衡力。
因此,重在培養(yǎng)平衡和協(xié)調(diào)感的前兩個階段,赤足練習更能幫助寶寶獨立走好自己的路。
選雙合適的學步鞋寶寶在學步時,媽媽挑選學步鞋應注意以下幾點:
1 事先量好寶寶的腳長和腳寬。
2 童鞋的前面必須留有空間,以腳尖和鞋頭有一指的距離為宜。
3 鞋底要有適當?shù)暮穸群蛙浻捕?。鞋底厚度?~10毫米,鞋跟高度在6~15毫米之間。鞋底可以彎曲,但彎折的部位應在腳前掌的跖趾關(guān)節(jié)處。
4 童鞋的后幫應硬挺、包腳,能減少腳在鞋內(nèi)的活動空間。腳背處的鞋面宜柔軟些,以利于腳部的彎折。
5 夏天,寶寶不宜穿塑料涼鞋。這種涼鞋容易變形傳熱,影響腳的健康。最好買后跟有帶子的皮革或棉布制的涼鞋,寶寶穿這樣的鞋子走路才會跟腳。
6 寶寶生長發(fā)育快,建議2~3個月?lián)Q一雙新鞋。
如果到室外進行學走訓練,地面環(huán)境復雜,需要穿保護性較強的室外學步鞋,要挑選柔軟的、不要有高幫的學步鞋,否則只會延緩寶寶學走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