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發(fā)生的玉樹大地震和最近幾起殺傷幼兒園寶寶案,讓媽媽們的心更揪緊了,孩子的安全問題更加成為家長們關心的重中之重。要不要對孩子進行深入細致的安全教育,告訴他(或她)遇到自然災害,意外走失,竊賊入家,意外燙傷,游泳抽筋等情況該怎樣處理?在家長中一向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老是灌輸這些注意事項給孩子,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對社會產生疑慮和恐懼。孩子會被嚇到,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會縮手縮腳:而一種意見認為,如果不進行安全教育,孩子生活在父母為他構建的象牙塔內,很天真,把每個人都想像成好人,從沒感應到危機的臨近。但一旦某天真的遇險,孩子就會驚慌不已,不知所措,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因此,絕對不可弱化孩子的警覺心,和自我保護意識,如果經常以做游戲,講故事的辦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當這些安全知識完全為孩子所吸收,內化為孩子的本能時,萬一孩子遇到緊急情況,會鎮(zhèn)靜從容得多,孩子也更有可能抓住逃生或求生的機會。
孩子在自然環(huán)境下的安全問題
場景1
軍規(guī)A:應帶著孩子立即躲避。但躲雷電可不是躲貓貓!
很多躲貓貓常去的地方,這會兒可不要去像高塔、大吊車、腳手架的底部,開淘地的干草堆下,野營帳蓬里,道路旁的鐵皮房子,鐵皮工棚,廣告牌的背后,大樹底下,電線桿的背后等等,這些地方很容易引來雷電,造成傷亡。要是在人家的屋檐下躲避大雷雨,注意不要靠近人家的防盜鐵門,靠近木門是不妨事的。
軍規(guī)B:訓練寶寶蹲下護頭
平時就要訓練寶寶躲避雷電的正確姿勢,媽媽可形象化地教他: “就像在桌子下面躲貓貓一樣,但不要用手撐地?!弊尯⒆佣嘧鰩妆?,記得要領:雷雨時如果無處可躲,應該馬上蹲在地上,雙腳并攏。雙手合攏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頭,因為頭部最易遭雷擊。不要用手撐地,這樣會擴大身體與地面接觸的范圍,增加遭雷擊的危險。
軍規(guī)c:躲在車里別怕
外面雷電交加,要不要離開私家車跑去人家家中求助?不要!應留在車內,告訴寶寶別怕。車殼是金屬的,有屏蔽雷電作用,就算閃電擊中汽車,也不會傷人,因此,車廂是躲避雷擊的理想地方。雷電期間,最好不要騎自行車、騎摩托車。
場景2
寶寶告訴你他吹得站立不穩(wěn),說大風像狼外婆在吹哨子,要是這事發(fā)生在夏秋兩季,還伴隨著大風,說明有臺風經過,應注意避風點的選擇。
軍規(guī)A:注意不要在河堤上走,不要過橋!
盡量避免帶著寶寶在靠河、湖、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寶寶體重輕,很容易被大風吹倒或吹落水中,非常危險。
軍規(guī)B:不要在看起來擋風的臨時避風點避風!
為了躲大風躲到高大廣告牌的后面,躲到拆遷工地的危棚簡屋下,或就近的鐵皮工棚中,都是高危行為!要告訴寶寶臺風襲來時,要是來不及回家,不要在危棚簡屋、臨時工棚附近及廣告牌、霓虹燈等高空建筑物下面逗留,因為8級以上的臺風會把超過100平米的廣告牌或鐵皮屋頂像卷煎餅一樣卷起,砸下,每年都有人因此被砸傷。玻璃門窗、霓虹燈管等玻璃制品,也會被大風“嚼碎”,要是碎裂時你正好挨得很近,就會被碎玻璃弄傷。也不要緊挨著樓房的墻角走,因為一旦樓上的主人不小心,沒有加固或拿走花盆,沒有收起陽臺上的懸掛物,或沒有及時關好窗戶,在下面緊挨著走的人,很可能被摔下來的花盆或碎裂的玻璃窗砸傷。
軍規(guī)C:避開張開大嘴的陰井!
因為臺風常伴暴雨,有些地方會臨時打開馬路兩側的陰井蓋,以加速排水,這會給行人帶來危險。特別是3~4歲的寶寶,特別調皮,會覺得馬路兩側有地方打著旋特別好玩,一旦掙脫了你的手去踩水玩,就會掉入正在瀉水的陰井中,因此媽媽要反復告誡寶寶,凡是有水流打著旋的地方,要離著遠些!
軍規(guī)D:不要打赤腳或穿涼鞋,以免觸電!
必須在外行走時,要告訴寶寶盡可能避開地下通道等易積水地區(qū),小孩子都喜歡踩水玩,要提前給他換上漂亮的高筒雨靴,不要讓孩子打赤腳或光腳穿涼鞋,因為大風可能刮斷電線,電線的斷頭落在水里,水就帶電,橡膠雨靴最好,防雨又絕緣,可預防觸電。
場景3
寶寶告訴你,他吹得眼睛都迷了,睜不開,臉上被小沙子打得生疼,一說話就是一嘴沙,你就要警惕:沙塵暴來了。此時空氣受污染,黃沙滾滾,飛沙走石,能見度低,對嬌嫩的眼睛和呼吸道系統易造成損傷,應盡快躲避。
軍規(guī)A:立刻給孩子做好防塵!
給孩子戴上口罩,包上紗巾,有條件的要戴上風鏡,以免沙塵對寶寶嬌嫩的眼睛和呼吸道系統造成損傷。
軍規(guī)B:別騎自行車帶孩子了,下來推著走!
沙塵暴天氣首選的交通工具是地鐵,其次是私家車或出租車,再其次是公交車。最好不要騎摩托或自行車,沙塵吹得人睜不開眼,摩托車速度快,很危險。騎自行車帶孩子,順風或逆風雖不會造成太大危險,但是一旦側風向騎行,很有可能被大風刮倒,造成母子倆身體損傷。所以要是回家路上遇到沙塵暴,別騎車帶孩子了,下來推著走要穩(wěn)當點兒!
軍規(guī)C:不要在廣告牌和老樹下逗留
有的廣告牌由于安裝不牢,在強風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而 些老樹由于已經枯死,根基不牢,也非常有可能在大風天氣中斷裂,對孩子造成危險。這兩種情況造成的傷害,理賠都非常麻煩。
軍規(guī)D:不要因躲風走在高層樓之間的狹長通道 遇到沙塵暴時,媽媽帶著寶寶走路、騎車時,要少走高層樓之間的狹長通道。因為狹長通道會形成“狹管效應”,風力在通道中會加大,會把人吹得站立不穩(wěn),騎車更危險,會被吹偏摔倒。
場景4
大暴雨下了兩天兩夜,住在一樓的你們,發(fā)現臉盆拖鞋都像小船一樣漂了起來,寶寶興奮地說:“快把澡盆拿來!我要劃船!”或說:“有魚!媽媽我們來抓魚!”作為媽媽,你可沒有那么歡喜,天吶,洪水會不會繼續(xù)上漲?寶寶會不會卷入洪水中?
軍規(guī)A:架高家中所有電器,預防漏電觸電
把電冰箱、洗衣機等電器架高,預防漏電觸電。發(fā)現門外有高壓線鐵塔、電線桿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帶寶寶迅速遠避,防止觸電。還要通知檢修部門來排查檢修。
軍規(guī)B:訓練孩子如何逃生
如洪水繼續(xù)上漲,要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物,準備逃生。也可就近迅速向樓房的高層、附近的山坡高地轉移,或者爬上屋頂、大樹等高處暫避。由于洪水溫度低、夾雜一些漂浮物,輕易不要選擇游泳逃生。告訴孩子萬一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不要大聲哭叫消耗體力,要保持鎮(zhèn)定等待救援。
軍規(guī)c:要預防泥石流傷害
萬一發(fā)洪水時,媽媽正帶著寶寶在山區(qū)旅游,如果連降大雨,容易暴發(fā)山洪和泥石流。這個時候如果聽到異常響聲,看到有石頭、泥塊頻頻飛落,表明附近可能有泥石流襲來。如果水的響聲越來越大,已經可以看見泥塊、石頭越來越頻繁地掉落,說明泥石流就要發(fā)生,要盡快帶孩子逃生。選擇最短、最安全的路徑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順著泥石流沖來的方向奔跑——劉翔也跑不過泥石流。
場景5
海水突然漲潮,正在海邊筑沙堡或撿貝殼的孩子被困住,或被卷入水中!
軍規(guī)A:不要讓孩子離岸太遠
無論是你還是孩子,在炎熱的夏季,都很難抗拒海灘的誘惑。但是到海里嬉水不同于游泳池,需要知道一些海水的特點。特別是第一次帶著孩子到海邊玩時,更要做好安全防范。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不同的地點以及不同的時節(jié)里潮汐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在內海,比如渤海灣地區(qū),潮水漲落幅度僅在數米之間;但在太平洋地區(qū),潮水漲落幅度可能會有十幾米。媽媽要留神觀察潮汐的漲落留下的印跡,潮汐漲落會沿著海灘留下一條碎石線,位于很長的干沙地與每日都會被潮水淹沒一次的濕沙地之間,它的外形和質地都很特別。潮汐漲落還會給野草、貝殼的分布以及巖石層垂直斷面的顏色帶來變化,所有這些都會有助于分辨潮水漲落的位置。媽媽不要讓玩沙揀貝殼的孩子越過這條碎石線向海的深處走,就會減少孩子被漲潮切斷退路或者被退潮沖走的可能性。
軍規(guī)B:教育孩子玩耍時要“面朝大?!?/p>
一定別忘了檢查來去沙灘或巖石灘的通道,注意漲潮時的水位,確保自己不會有被潮水切斷道路的危險。教育孩子無論是在海邊筑沙堡或撿貝殼,都不要背對大海,而要面朝大海!媽媽要學會鑒別漲潮的預兆:遠處有一條白線在緩緩移來,近處的海水突然變混濁,出現大量的泡沫。這個時候就要馬上帶著孩子往回跑,絕不要低估了大海的力量和危險性。
軍規(guī)c:被海水困住后要耐心等待救援
要是大人孩子在礁石上逗留時間過長,趕上漲潮,很可能困在上面下不來。鼓浪嶼有一塊叫做“印斗石”的礁石位于海中間,在退潮的時候,印斗石是與海灘相連的,但漲潮后通往印斗石的所有道路都會被海水淹沒,若這時還在印斗石上,不要驚慌失措,要耐心等待救援。
軍規(guī)D:已經被卷入海流,不要馬上朝著岸邊方向游
在海里,可能會遇到強大的回頭浪或者暗流。有的海流或暗流速度非???,往往你還沒有察覺,就已經被卷入海浪之中,被帶離海岸。因此,一定要有一個成人始終陪伴在孩子身邊,要是大人小孩一同被卷入海流,切記要沿著海岸的方向平行地游(走),而不是朝著岸邊方向游(走),否則有可能被下一個浪頭撲倒。等到不再感覺被海水拖拽了,再帶著小孩朝岸邊的方向游回。如果覺得自己無法回到岸邊,要立即揮手尋求救生員的幫助,或向離得最近的人求助。
場景6
軍規(guī)A:馬上用濕紙巾或海藻搽去孩子疼痛處的粘液
暴風雨之后,水母經常會出現在海岸附近。有些水母的螯刺相當厲害,尤其是在熱帶海域。澳大利亞大堡礁的海蜂水母和棒水母最是危險,水母鐘形軀體長度不超過2 5厘米,但觸手伸展可長達9米。近乎透明的每根觸手上有著幾百萬個刺細胞,高濃度的毒液仍會引起皮膚潰瘍。
因此一發(fā)現孩子可能被水母蜇傷,要馬上除去觸手或擦去毒液,不然孩子還會被更多的刺細胞叮上的。先用濕紙巾或海藻掭去孩子疼痛處的粘液,用大量清水沖洗很重要。
軍規(guī)B:要是孩子出現嚴重不適,要帶孩子及時就醫(yī)
高濃度的水母毒液會引起皮膚潰瘍,嚴重時也能致人于死命。如果孩子被水母蜇傷,你又不知道如何處理,一定要帶孩子及時就醫(yī)。
場景7
正在玩沙的孩子向你哭訴眼睛疼,流眼淚,睜不開,很可能孩子的眼睛進了沙子!
軍規(guī)A:用濕毛巾把眼瞼上的沙子漸漸撥出來
假如孩子的眼睛進了沙子,要制止他貿然用手揉眼睛,因為這會使沙子刮傷孩子的眼球,應小心地把孩子的眼瞼打開,用柔軟干凈的手帕蘸純凈水,把眼瞼上的沙子漸漸撥出來。
軍規(guī)B:眼球上的沙子不要撥,要吹或沖洗
假如沙子在眼球上,不要撥拭,馬上用大量清水沖洗;假如做完上面的措施沙子還沒出來的話,馬上找最近的醫(yī)療機構,請醫(yī)生協助。
場景8
看潮人蜂涌而來,站在最前面的人,渾身已被水霧打濕。寶寶興奮得尖叫,不肯后撤。
軍規(guī)A:避開丁字壩觀潮點
每年八月十五到十八,著名的觀潮地,如錢塘江入??冢加瓉硪荒暌欢鹊摹坝^潮節(jié)”,期間潮水最大,觀賞性最好,危險性也最大。媽媽一定要把寶寶抱離江面拐彎處和有障礙物的地方,比如丁字壩,因為潮水一旦遇到障礙物就會改變形態(tài),如果這時候潮涌高度較高,激起的浪頭就可達數米甚至10多米,輕而易舉把一個人卷入江中;且在丁字壩前形成的回頭潮,會產生混流、漩渦,也很危險。所以,看潮一定要聽從現場管理,不要覺得自己會游泳,能救寶寶,落水了也不怕。
軍規(guī)B:給孩子換上抓力更強的鞋
潮水拍打堤岸時,會使堤岸上的石頭變得非?;仯苋菀资ё慊?,因此不但要把寶寶抱離被潮水打濕的地段,還要給孩子事先換上抓力更強的鞋,如鞋底有輪胎花紋的便鞋。
場景9
軍規(guī)A:馬上為孩子拔出毒刺!
假如孩子是不當心被蜜蜂蜇了,應馬上為孩子拔出毒刺,然后用清水沖洗傷口??纯疵鄯潋卮痰男⊙塾袔讉€,少于五個幾天后會自愈,要是多于十個就要去醫(yī)院醫(yī)治。因為對小孩子來說,受到很多蜜蜂的蜇刺,可能發(fā)生溶血、出血和中樞神經危害,要警惕。
軍規(guī)B:替其清洗裸露肌膚和鼻孔
假如孩子是花粉過敏,馬上用礦泉水或純凈水替孩子洗手、洗臉,并反復清洗鼻孔;為減輕過敏癥狀,回家后,洗個澡是最好的,就算不洗澡,也要給孩子洗一次頭,以免沾在頭發(fā)上的花粉成為二次過敏源。
軍規(guī)c:別讓孩子嗅花采花
只要發(fā)生過過敏,媽媽就要記住是哪種花引發(fā)的過敏,避免讓寶寶再次接近這種花。平時要教育寶寶不要嗅花采花,這不僅是愛護花草的問題,也是預防花粉過敏和被蜜蜂蜇到的重要措施。
場景10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樹地震,給媽媽們敲響了警鐘:給孩子訓練模擬地震避險和逃生的基本辦法,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很必要!
軍規(guī)A:戶外要遠離高樓立交橋
告訴寶寶,地震時要是在房子外面,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找空曠處躲避,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要遠離高壓線及化工廠、煤氣儲藏罐等設施。
軍規(guī)B:室內避震可躲在衛(wèi)生間
住在樓房的孩子,來不及跑時,應選擇廚房、衛(wèi)生司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墻根、墻角、堅固的家具旁等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也可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抱頭閉眼,躲在課桌或飯桌側下萬,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要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千萬不要乘坐電梯,更不能跳樓。
軍規(guī)C:耐心等待救援
要是被地震廢墟埋住了,用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系,不要大聲呼救,注意保存體力;設法用磚石等支撐上方不穩(wěn)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軍規(guī)D:迅速遠離海邊以防海嘯
要是地震中心在海洋周邊,感受到地動山搖后應馬上帶寶寶撤離海邊,離開距海岸只有幾百米或一兩公里的“海景房”,你可能只有一兩小時的撤離時間,因為超過三成的近海淺源地震會在48小時內引發(fā)海嘯,印尼海嘯就是前車之鑒。
場景11
你正忙于做飯或準備孩子的換洗衣服,忽然孩子大哭起來,一看,孩子的手或小腿,已燙出了一串水泡。
軍規(guī)A:別讓孩子接近灶臺
廚房里到處都是對孩子有潛在危害的東西,如果你全神貫注地烹飪,這些危險就會增加。當你正在烹調時,讓孩子離開烹調的地方——把孩子安放在搖籃或圍欄中較理想。要是他非要進來,記得在鍋的四周裝配一個有防護作用的鐵架,湯鍋的手柄不要朝外放。記住,電飯煲、水壺及熨斗在你關掉電源后,還是熱的。要避免孩子觸摸它。
軍規(guī)B:不要用臺布
進餐時,滾燙的食物和湯要放在孩子抓不到的餐桌中央。不要用臺布,因為孩子會把它拉掉,使熱的飯菜打翻到自己身上。
軍規(guī)C:防止玩火。
火柴和打火機一類易燃引火物決不能讓孩子去玩弄,以免發(fā)生燒傷或燙傷意外。教育孩子玩鞭炮和焰火時要特別小心,禁止過小的孩子玩這些東西。
軍規(guī)D:先放冷水后放熱水
無論是要給孩子洗臉還是洗澡,都要先放冷水后放熱水。先放熱水的話,要是孩子一屁股坐進或跌進浴盆,很容易將孩子燙傷。兌好溫水后,在尚未把孩子放進水中前,先用你的肘部或手腕的內側探測水溫。
軍規(guī)E:供暖后要加強暖氣管防護
暖氣片和4歲以下兒童的高度是相同的,孩子很容易摸到它或撞到它。用毛巾將熱的暖氣管蓋上并不安全,為避免孩子燙傷,應該用固定的木架將暖氣管罩上。
場景12
你正在整理孩子的衣物,孩子突然跌倒大哭,并向你展示頭上鴿蛋大的淤紫。
軍規(guī)A:給所有家具的尖角加上護套
有小孩子的家庭里家具最好是圓角的。要是不想更換家具,就要給家具的尖角加上橢圓的塑膠護套。成年人所用的飯桌和書桌通常是1歲上下孩子會撞到的高度(約100公分),一定要給桌角加上護套。折疊椅也經常造成意外傷害,家里最好避免使用。
要保持室內房間通路暢通。如從門口到床邊,最好是直線距離,不要讓孩子繞過桌子才能到床邊。
軍規(guī)B:孩子的玩具要收在低處
把孩子的玩具收藏在低柜里或小拖車上,使他不必攀登即可拿到。不要在玩具下面墊襯紙或布,一旦孩子把它拉掉,玩具就會摔下來砸中孩子。
軍規(guī)C:拿掉小床上的“踏腳石”
2歲以下的嬰兒,不要在他的有欄桿的小床上放枕頭,大的玩具或坐墊要從床上拿走,否則孩子會把它們當作“踏腳石”而爬出來,很容易摔傷。
軍規(guī)D:排查桌子下的傷人隱患
5歲以下的孩子,看到桌椅底下的空隙就鉆,一定要記得檢查桌子底下是否有凸出或沒釘好的釘子。
軍規(guī)E:窗戶和陽臺裝防跌落柵欄
2~6歲的孩子特別喜歡探出窗口,或者爬上臨窗的凳子,看媽媽回來沒有,這都有墜樓危險,安裝防跌落柵欄很要緊,平時開窗后要趕緊鎖好柵欄。
場景13
正在嬉鬧的孩子突然沒了聲息,媽媽上前查看時發(fā)現他臉色蒼白或青紫,呼吸困難,這是意外窒息,要急救!
軍規(guī)A:倒拎孩子雙腿拍打其背部
要是異物嗆入孩子的氣管,馬上倒拎孩子雙腿,拍打他的背部。平時要教育孩子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瓜籽、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fā)生意外。盡量不要給孩子吃小粒果凍,不要給孩子吃帶核果品如桂圓、枇杷,必要時去核再給孩子吃;不要給孩子吃花生瓜籽等容易卡嗆的炒貨。
軍規(guī)B:取下孩子頭上的塑料袋,為其做人工呼吸
平時要教育孩子不要把塑料袋當做面具往頭上套,以免引起窒息。家長也盡量將塑料袋收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軍規(guī)C:避免任何繞頸的危險
決不要用繩子把玩具系在孩子的小床上,因為繩子可能會纏繞到他的頸上,繞頸窒息。窗簾的繩子最好用手轉式的硬把手取代繩線。
軍規(guī)D:讓孩子面朝下,拍背控水
不要讓孩子一個人進浴室,即使只幾秒鐘也不行,起碼孩子4歲前要做到這一點。還應在浴缸內放一塊防滑浴墊,不然孩子滑倒后容易發(fā)生嗆水室息的危險。要是孩子已經嗆水室息,馬上將他面朝下橫放在腿上,替他拍背控水,最后在急救醫(yī)生到來前做人工呼吸。
場景15
孩子誤食洗碗液后不得不被送到醫(yī)院痛苦地洗胃。 軍規(guī)A:不是飲料的液體千萬不要放在飲料瓶子里,以免被孩子誤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軍規(guī)B:家庭里常用的消毒液、潔廁靈等對孩子能夠造成傷害的物品,父母要一一講明要是喝下去會造成怎樣的傷害,可以在家以表演誤喝后的痛苦,讓孩子認識到它的危害性。一味收藏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4歲以下的孩子熱衷于翻箱倒柜,你藏得越好的東西,有時越會引發(fā)他的好奇和品嘗欲。
場景16
孩子大笑跌倒時,筷子從喉嚨里插入,在喉部捅出兩個血窟窿。
軍規(guī)A:孩子的勺子柄做成圓潤變形的,使用不會摔碎不會割傷人的塑膠碗。不要給孩子使用刀叉及筷子。
軍規(guī)B:不要讓孩子用尖銳器物當玩具
不要讓孩子隨便拿刀、剪或其他尖銳器物當作玩具,但也不是一味把刀、剪等藏起來,而是要教會孩子正確使用刀、剪等工具。給孩子買一把圓頭的安全剪刀,教他剪紙,滿足他對使用剪刀的好奇心。
軍規(guī)c:要告誡孩子“含物不跑,跑動空口”
小孩子喜歡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處跑,這樣容易扎傷孩子。要告誡孩子別隨便把東西含在嘴里,嘴里有東西時不跑動。
場景17
軍規(guī)A:在街上要讓孩子走在自己的右邊
一般人多使用右手,所以右手較左手靈活,萬一孩子忽然從自己身邊跑開,右手要把他們拽住也比左手敏捷有力。我國交通規(guī)則是“車輛靠右行”,因為自行車和大小機動車都比人步行快,它們在超越同向行人時,自然是從行人左側經過。這時,大人走在孩子左邊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當然,如果在帶孩子上街的時候,不得不沿著行車道逆行時,則應該讓孩子走在大人的左側。
軍規(guī)B:穿越馬路應帶孩子走斑馬線或過街天橋
穿越馬路時一定要牽牢孩子的手,走斑馬線,有地下通道或過街天橋的地方,要走地下通道或過街天橋,這樣比較安全。在穿越沒有人行道的小街或胡同時,更要隨時注意來往車輛,特別是胡同交錯的路口更是容易出事故的地方,要格外小心慢行。過街時按照“車輛靠右行”的交通規(guī)則,要先看左側有無來車,過雙黃線后,再看右側有無來車。
軍規(guī)c:讓孩子走在自己的略前方
一般情況下,應該讓孩子走在自己的略前方,這樣便于觀察,好及時做出反應,媽媽們千萬不能只顧自己一個人往前走,把孩子落在后面,以免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措手不及。
軍規(guī)D:千萬不要闖紅燈
家長應告知孩子紅綠燈表示“停,準備停,行”三層意思,在任何情況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闖紅燈,以身作則,讓孩子從小樹立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有時候即使是在無人的十字路口,只要紅燈亮起,也要等到綠燈亮了才走。寧停三分,不搶一秒。只有人人都遵守交通規(guī)則,交通才能暢通,孩子的安全也才能得到保障。
軍規(guī)E:要嚴禁孩子在馬路上玩耍、馳騁
不要在馬路上或過馬路的時候追跑打鬧、跨越護欄,不要讓孩子在馬路上騎童車,溜旱冰,玩滑板,尤其是后者被視為時髦運動,~定要注意運動的場地,最好在機動車不能入內的市民廣場和學校操場上玩,而不要在行駛的汽車旁邊穿梭耍酷。
場景18
爸媽帶著寶寶自駕車回老家去看爺爺奶奶,媽媽為了讓寶寶看風景,抱著孩子副駕駛席上。可就在爸爸躲避渣土車時,急剎車帶來的巨大慣性,讓寶寶的頭重重撞在儀表臺上,寶寶當場昏迷不醒,被送去醫(yī)院搶救。
軍規(guī)A:請讓寶寶坐后排
坐副駕駛席抱小孩,等同于把孩子當“氣囊”。因為有試驗數據顯示:如果汽車以4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突然急剎車,兒童自身體重產生的慣性可達其本身體重的10倍,家長抱得再緊也不一定能阻止孩子被慣性拋出車外或者頭部撞在儀表臺上,孩子反而成為了大人的“安全氣囊”。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強制安裝兒童座椅的法規(guī),但一定不要讓孩子坐在副駕駛的位子上,乘車時還是把孩子放在后排座為好,為孩子系好安全帶,旁邊有大人看管,是相對“安全”的。
乘車時不管站著還是坐著,都要抱緊孩子并讓孩子抓住把手,以防急剎車。
軍規(guī)B:禁止把頭或手伸出車窗外
在車上,要禁止孩子把頭或手伸出窗外,因為這在車輛的“貼身會車”時會十分危險,可在一秒鐘內就“報銷”孩子的一只手或性命。
軍規(guī)c:教孩子撞擊時的自救措施
在事故不可避免發(fā)生的時候,讓孩子學會自救的基本知識,將會大大地降低孩子受傷害的程度。父母要教育孩子,當坐在車內發(fā)生意外時,也應迅速抱住頭部,并縮身成球形,以減輕頭部、胸部受到的沖擊。當車身翻倒時,切記不要死死地抓住車內的某一個部位,最好的辦法是抱頭縮身。
場景19
購物時,孩子在自動扶梯上興奮地逆向奔跑,忽然摔倒,腳被自動扶梯擠傷,多處軟組織挫傷,腳面淤青。
軍規(guī)A:告訴孩子自動扶梯的正確乘坐法
告訴孩子踏上自動扶梯時,不要踩在自動扶梯標有黃框的部位,因為這是自動扶梯的折疊區(qū),很容易擠傷腳;上了自動扶梯要靠右站,把左側通道留給有急事的人;走下自動扶梯時不要停留,一定要離開自動扶梯的“下梯端口”,不然可能堵了后面下梯人的路,被后面下梯的人推倒。
軍規(guī)B:不要把自動扶梯當玩具
自動扶梯不是大型玩具,它的階梯較高又較寬,不是為攀登服務的,是為舒適地站立服務。所以絕對不要允許孩子在自動扶梯上逆向奔跑,小孩子很容易被階梯絆倒摔傷,而這種“使用不當”,自動扶梯所有方是不負責任的。
場景20
媽媽用自行車帶著寶寶外出,正騎得高興,突然車后寶寶座上的孩子大哭,一看,孩子的腳伸到車輪中拔不出來了。
軍規(guī)A:孩子的后座椅一定要有防護裝置
孩子坐在后座上時,好動的天,性使得他們總想活動活動腿腳,有時還會出于好奇心將腳伸到車輪中,因此,腳很可能被旋轉的車輪絞傷,輕則皮下淤血、水腫、表皮擦傷;重則會損傷腳部的韌帶。因此,自行車后座椅必須有小腳蹬,以防孩子的小腳懸著,不留神絞了腳。同時,在后座椅和車輪可應隔上塑料或鐵皮擋板,使孩子小腳伸不到車輪中。此外,還要教育孩子,將腳放在車輪內是危險的。
軍規(guī)B:絞傷后要冷敷不要熱敷
如果已經發(fā)生了絞傷,在處理時要分別對待。表皮損傷的,可以用紅汞藥水涂擦后,敷上消毒紗布;如果有青紫的血腫,但皮膚沒有破損,應馬上用冷水做局部冷敷,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此時,切忌用熱水熱敷或涂上活血藥去揉腳,因為這么做只能加重出血。
場景21
超市為了招徠孩子和他的父母來消費,特意安排了小孩自推的迷你購物車,寶寶一見樂瘋了,馬上抽出一輛,在超市里七拐八彎地高速推行,一不小心連人帶車,卡進了一個走道中間的堆貨展示臺里,展示臺上滿滿當當的可樂罐子,劈頭蓋臉砸了下來。
軍規(guī)A:各有手推車時,讓孩子走后面
一定要教育孩子,超市不是“瘋狂游樂場”,迷你購物車也不是瘋狂賽車;有的超市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或吸引眼球,會在通道上安排堆貨展示臺,通道到了這些地方驟然變窄,有時只能勉強通過一輛購物車,要是不留神撞上去,撞翻的貨物就會讓人受傷。安全的辦法是爸媽推一輛購物車在前探路,這不但可以控制兒童購物車的行進速度,而且因為成人購物車比兒童購物車要寬,前者可安全通過,后者就沒問題;要是遇到窄的地方,家長馬上可以感覺到,并回頭提醒。
軍規(guī)B:要當心避讓上貨人
在大型超幣,爸媽要教育孩子避讓上貨人,有的上貨人操作不規(guī)范,會在高梯上將堆放在貨架上層的成包貨物扔下來,準備補貨,要是孩子在通道間笑鬧追跑,上貨人一個不留神砸到孩子,后果不堪設想。爸媽一定要牽著孩子一起走,教育他看到有人登在高梯上,馬上避讓。
軍規(guī)c:別讓孩子在冰柜前多逗留
不要說跳進冰柜空當里躲貓貓了,孩子就算穿著短袖或背心在冰柜旁玩耍久了,都會凍感冒。夏天冰柜的溫度是16度到18度,離冰柜半米內的溫度在10度左右,所以夏天帶孩子去買冷飲或速凍食品時,要給孩子套上一件薄外套,出了冰柜區(qū)再脫掉。平時要教育孩子別拿著冰凍雞腿、黃魚的碎冰玩耍,因為這不但可能感冒,還可能引發(fā)冰凍食物的變質。
場景22
寶寶和媽媽要乘公交車外出春游,但人多擁擠,寶寶擠了上去,媽媽竟然直到車開也沒有擠進來!等車開走了,媽媽傻眼了,孩子肯定會在車上哭鬧不休,這可怎么辦?
軍規(guī)A:約定遇到此類情況與媽媽在底站見面
媽媽在節(jié)假日帶孩子外出時,要預見到會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為預防孩子隨便下車,與找尋的媽媽錯過走失,孩子要立即向司機求助,要求司機將他帶到底站的公交調度室去,在那兒等媽媽趕來。絕大多數司機都會幫忙照看孩子的,這也是對司機的工作和其他乘客的出行影響最小的方式。就算到底站司機馬上又要出發(fā),公交調度員也會照看孩子的,媽媽自可坐下一班車安心趕來。
軍規(guī)B:由下一站下車的乘客帶孩子下車,等媽媽過來
約定遇到此類情況,孩子要立即向司機求助,由司機將孩子托付給下一站下車的乘客,將孩子帶下車,就地在公交站牌下等媽媽趕來。這種辦法最能縮短母子相見的時間,但有一定的風險性——要保證孩子交到有責任專的乘客手里。
軍規(guī)c:到目的地站再下車等媽媽
這對寶寶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年齡起碼在5歲以上,到達的目的地要事先去過,要事先約定,萬一寶寶上了車媽媽沒有能擠上來,“寶寶就到動物園站,下來等媽媽,媽媽下一班車肯定到?!?/p>
軍規(guī)D:媽媽打車跟著公交,看寶寶是否中途下車
要是寶寶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意外,不懂得怎樣處理;或者寶寶膽子特別大,冒險精神特別足,這種辦法最能保障寶寶的安全。但這樣做也有風險,一是媽媽不能保證在第一時間打到車;二是媽媽不能保證跟車不會跟丟了,因為如果對公交線路不熟悉,一個綠燈沒趕上,就可能不見了前面大公交的身影。
軍規(guī)E:萬一被關在轎廂里,可按警鈴求援
要是媽媽沒趕上上電梯,孩子所乘電梯又發(fā)生故障,半路把孩子和陌生人一起關在轎廂里,怎么辦?媽媽要事先告訴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正確出路是按警鈴求援。千萬不可強行扒門出逃,停在兩個樓層之間的轎廂和扒開的廳門會把你置于雙重危險中。在孩子向外爬的過程中,萬一電梯運行,人即刻被門框和轎廂擠壓!如果你僥幸爬出了轎廂,當你試圖向下跳到樓層地面時,身體極易失去重心而墜入空井道!
場景23
孩子和媽媽一同去單位,等著坐電梯的人很多,寶寶嬉笑著往里鉆,等到媽媽擠到電梯口,電梯已經發(fā)出超載的警鈴聲,下了一個人,電梯開走了,媽媽急得去拍電梯外面的門:“我的孩子在上面!”
軍規(guī)A:應事先告知孩子要去的樓層
不管是去媽媽單位,去商場,還是回自己高層的家,都可能出現媽媽沒趕上電梯的情況,因此媽媽要盡早告訴孩子我們到哪一站下,并告訴孩子撳亮對應樓層的感應鍵,等感應鍵上的燈滅了,寶寶要去的樓層就到了。要是孩子不認識數字,或感應鍵很高夠不到,可以教孩子讓同乘的人幫忙——媽媽和寶寶一同上電梯時,就要經常對寶寶進行相應的訓練。
軍規(guī)B:告訴孩子不要用手去扳門
有些孩子發(fā)現電梯正在關門,而媽媽沒上來,就用手去扳門。雖然電梯夾人或夾手一般不會傷人,因為廳門和轎門之間的安全觸板在觸碰到其他物體時會使轎門自動敞開,但不同電梯對小孩的敏感度不同,如果小孩的體重在它的感應范圍之內,電梯會視為無人,悲劇于是就會發(fā)生。因此,無論如何要求孩子在電梯關門時,都不要把手伸到兩個門扇之間。
軍規(guī)c:孩子可向樓面接待或保安求助
媽媽要盡早告訴孩子,如果在陌生的樓層下了電梯,發(fā)現不是自己要去的那一層,不要慌,有兩個辦法可擺脫困境,一是孩子可向樓面接待或樓面保安求助,讓他(或她)想辦法護送自己去“媽媽的樓層”;一是孩子可按下樓面上的下行鍵,重新坐電梯回到一樓大廳等待媽媽。
軍規(guī)D:絕對不要在電梯內急得跳腳
在缺乏大人監(jiān)護的情況下,有的孩子會以跳腳發(fā)脾氣的方式來發(fā)泄媽媽沒跟上的怨氣,可是這是相當危險的!因為孩子在轎廂內的猛跳幾下,容易導致轎頂安全鉗電氣開關動作,電梯會突然停止運行,在慣性的作用下,孩子的頭部、手臂碰撞轎廂壁,可能會受傷。媽媽平常要告誡孩子,無論有沒有大人陪護,都要安安靜靜在電黼內站著,要是電梯內有扶手,要拉牢扶手,絕對不能在運行的電梯轎廂內嬉戲玩耍、打鬧、跳動,以免發(fā)生危險。
場景24
軍規(guī)A:先留心泳池深度
你留意過寫在池邊那些大大的數字嗎?這些是深度標記,告訴我們在這一處的水有多深。帶孩子下水之前,一定要先看看水的深度。如果孩子還不會游泳,要讓他待在淺水區(qū);如果他已經會游泳了,或者膽子很大,千萬注意不要讓他從水淺的地方跳入池中。因為如果深度不夠,孩子的頭部有可能撞到池底,使頸部受到傷害。
軍規(guī)B:孩子下水前,幫他試一下水溫
如果水溫過低,可能會使孩子的身體突然受激,心率加快。過冷的水還可能使孩子的肌肉收縮,引發(fā)腿部抽筋。氣溫較低時最好帶孩子去溫水泳池,能幫孩子活動開四肢,減少溺水危險。
軍規(guī)c:孩子下水前,檢查漂浮工具是否正常
游泳氣墊、游泳圈等物品是孩子嬉水的好“幫手”,但每次下水前要檢查塞子是否牢靠,有無破損漏氣的地方。同時,要讓孩子明白,并不是套上它們就萬事大吉,需要自己注意安全。
軍規(guī)D:保證孩子在游泳池里始終有大人監(jiān)護
決不要在沒有大人或救援人員監(jiān)護的情況下,讓孩子獨自進入游泳池。給孩子配一頂鮮艷的泳帽,方便救生員看到他。
軍規(guī)E:人多時不要互相推搡
炎炎夏日,游泳池和水上樂園人多時就像下餃子一樣,此時要告訴孩子在游泳池邊不要推別人,也別讓別人推自己,因為游泳池四周和底部都是如同巖石一樣堅硬的混凝土,孩子穿得又少,一個打滑或者摔倒都可能會造成意外傷害。告訴孩子在游泳池邊要慢慢走,不要奔跑,以免腳下打滑跌入水中受傷。
軍規(guī)F:嬉水時別給孩子吃東西
游泳時不要讓孩子嚼口香糖或吃東西,這些食物可能會哽住喉嚨,使孩子窒息。飲料也要上岸再喝,免得嗆著。
場景25
笑笑媽媽出門去超市給女兒買好吃的,把笑笑一個人留在家里,過了不到半小時就有陌生叔叔敲門,笑笑問他是干什么的,他說,我是你媽媽的同事,你媽媽給你買好吃的了,讓我給你帶回來;笑笑問: “我媽媽呢?”對方說: “你媽媽半路讓領導叫去加班了?!毙π呢堁劾锟吹綄Ψ秸嫣嶂蟠蟮馁徫锎樱乓詾檎?,就開了門。結果陌生叔叔一進門就露出兇相,用刀子威脅笑笑。
軍規(guī)A:不要給陌生人開門,不論他說出什么借口
家長要對孩子講明壞人誘騙孩子開門的種種借口,如: “我是你爸爸(或媽媽)的同事,你的家人給你買好吃的了,讓我給你帶回來”; “我是你爸爸(或媽媽)的同事,你爸爸(或媽媽)生病了,讓我來接你”; “我是你沒見過面的大伯伯啊,從某地趕來看你”; “我是抄煤氣表(水表)的”等。可以跟寶寶一起探討,當對方說出這樣的借口,應如何應答。作為家長,應告訴孩子遇有陌生人敲門,不要透露自己是一個人在家里,可以用“爸爸正在睡覺”或是“大人到樓下買醬油”等來暗示、嚇退陌生人。即便真的是孩子認識的同事、鄰居或是遠房親屬,也應告訴孩子提高警惕,開門前最好先打電話大聲通知家長,并盡量讓門外人聽到。
軍規(guī)B:防止壞人破門而入
教會孩子父母離開家后就鎖好防盜門,將能夠進人的窗子也關好,防止壞人破門而入或從窗子潛入室內;晚上開燈后,要拉上窗簾,不要讓人從窗外看到是個孩子在家。
軍規(guī)c:遇到糾纏不清的人,應撥打110報警。
孩子平時一定要記住父母的電話、本地派出所的電話,最親近的鄰居的電話,以便在緊急情況下求助。
場景26
亮亮媽媽上夜班時,將亮亮反鎖在家中睡覺。大約晚上23點的時候,亮亮被門口異常的響動驚醒了,不是爸媽開門的聲音,好像有人在撬門!亮亮緊張地坐了起來,他該怎么辦?
軍規(guī)A:若竊賊沒有發(fā)現你,應趕快藏起來
若竊賊進屋時,沒有發(fā)現家中還有個孩子,這時不可盲目喊叫,要迅速做出反應,藏到他們找不到的地方,如床底下,儲藏間的門背后。等他們亂翻找東西時,尋找時機,跑出去報警或求救。
軍規(guī)B:若竊賊發(fā)現你,不要反抗
如果壞人入室,只是為了錢財,孩子不適當的反抗只會帶來傷害。要告訴孩子,被搶走的財物和金錢不管多貴重是可以補償的,而生命只有一次,爸爸媽媽不會責怪你的。要是竊賊已經發(fā)現你,不要盲目反抗,也不要盲目呼救。要裝作聽話的樣子,要記得保護生命不受傷害是第一位的。
軍規(guī)c: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報警
告訴孩子,報警的電話是“110”;要詳細、清楚地說明白家庭的位置;若見到了壞人,要講清楚壞人的特征,比如性別、個子大約有多高、胖瘦、臉型、發(fā)型、身上明顯的標記等等。
場景27
軍規(guī)A:別讓孩子輕易離開你的視線,幾分鐘也不行
孩子3歲前,父母做好監(jiān)護是第一位的,不要鼓勵這么小的孩子與陌生人單獨接觸。孩子好奇心強,極容易受誘惑,兩三歲的寶寶分辨能力和反抗能力都很弱。
軍規(guī)B:隨時留心周遭的陌生人
天氣晴好的時候,一些家長帶孩子外出曬太陽,會放松警覺讓孩子跟其他同齡孩子一同玩,自己遠遠待在一邊和人聊天,而其實不少孩子走失的事件就是發(fā)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要隨時關注孩子的狀態(tài),并留心周遭的陌生人。最好是父母一同出行,這樣一旦一人需要離開去買門票或辦其他事情,還有另外一個大人陪伴孩子。
軍規(guī)c:家長強調陌生人危險性要適可而止
如果對孩子講了太多“可怕”的故事,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和對他人的信任,家長強調危險的程度和頻率要適可而止。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叮囑,是將陌生人等同于壞人了。而事實上,許多侵犯幼童的犯罪往往是通過熟人關系發(fā)生的。在家長在場的情況下,就不必約束孩子與他人交往;反而可以讓孩子多接觸陌生人,讓孩子學會辨別陌生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建議家長,可以引導寶寶自己思考,教孩子識別“過分熱心”的陌生人。
軍規(guī)D:用游戲方式教會孩子防身
要把教給孩子的防身本領變成一個個情景游戲,常帶孩子玩一玩,這樣孩子記得牢,遠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很多。通過做“要是……該……”的游戲,可讓孩子通過獨立的思考,對潛在的危機故出防護反應。比如,可以跟寶寶一起探討: “如果有陌生人問你,爸爸媽媽干什么工作、咱們家住哪兒、平時是誰接送你,你會回答陌生人嗎?”再比如:“雨下得很大,要是有人邀請你搭他的車回家,寶寶會跟他一起走、一起玩、一起吃零食嗎?”等,讓寶寶自己思考,同父母幫助引導。這樣增強孩子自我防護的意識,同時也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眾多沒有危害的陌生人時,不必感到恐懼。
軍規(guī)E:別隨便跟人走開
告訴孩子,任何時候,要離開家人,一定要經過爸媽允許。不管這個人認不認識,甚至包括家里的鐘點工或保姆、爸爸媽媽的親朋好友。孩子的單純和幼稚往往是某些人利用的工具,如“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是你媽媽的同事”,這樣一說,孩子就容易把對爸爸媽媽的信任轉移到陌生人身上,輕易地聽從別人的話。
軍規(guī)F:謝絕陌生人的禮物
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被人許諾的好吃食物、漂亮玩具和新鮮游戲項目所誘惑。讓孩子明白,無論多么誘人的東西,只要不是自己的,不經爸爸媽媽同意,就不能接受。至少要教會孩子簡單而堅決地說“不,我不要”!
軍規(guī)G:出門別給孩子戴珍貴飾物
帶寶寶出門時,給孩子穿的衣服要盡量樸素,更不要戴任何黃金翡翠等飾物,以免不法分子發(fā)現其家境不錯見財起意,綁架孩子。
場景28
帶寶寶出門,媽媽難免提心吊膽,如果在人擁擠的場合寶寶走丟了怎么辦?
軍規(guī)A:別帶孩子去過于擁堵的場合
過于擁堵的地方空氣不夠流通,不但對孩子的健康沒什么益處,還容易發(fā)生踩踏事故。因此像商場的答謝,超市的周年慶瘋狂搶購活動,都不宜帶孩子前往。如果發(fā)現已被卷入擁堵的人潮,盡量抱緊孩子或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肩膀上,避免被洶涌的人流沖散。
軍規(guī)B:在孩子的口袋里放一張聯系卡片
提前對孩子進行一些基本的安全教育,如牢記家人電話、爸爸媽媽的姓名、自己的名字。一般說來,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完全記住上述內容。教孩子辨別警察叔叔、超市工作人員、保安等,一旦走失可以求助;告訴孩子如果一時找不到爸爸媽媽,可以待在原地等待,或者就近找一些帶孩子的家長求助。為防萬一,出行前請記住孩子所穿衣服的顏色,萬一孩子走失追求協助時,能夠具體形容其衣著和特征。還可以在孩子的衣服口袋里放一張家長的聯系卡片。
軍規(guī)c:在超市將孩子放在手推車里
孩子在超市里會特別興奮,要是他習慣在貨架間和媽媽捉迷藏,很容易和媽媽失散。最好把不滿5歲的孩子放在手推車里,坐在手推車的小隔椅上,這是確保孩子隨時在你身邊的辦法。
軍規(guī)D:一旦發(fā)現孩子走失要第一時間向保安求助
帶孩子去公園、商場,一旦發(fā)現孩子不在身邊,馬上告訴保安人員,并迅速分頭把住各門口,廣播找人,同時請求其他顧客按照孩子體貌特征協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