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上市,當(dāng)做水果吃,味道尚不算太理想;如果能做成菜——拔絲蘋果,在親朋好友聚合時,端上餐桌,眾人一齊舉箸,瞬時銀絲滿席,其趣味無窮。
食用時,先在桌上準(zhǔn)備好一碗冷水。用筷子夾起裹滿糖稀的蘋果,能“拔”出長長的金黃色的糖絲,然后在冷水里一蘸,絲就斷了,而且蘋果塊一點不粘筷子。
蘋果一斤,花生油一斤(實際只耗用一兩),白糖三兩。把蘋果用小刀削去皮,切成滾刀塊,大小要均勻。
把鍋坐在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熟后把火關(guān)小,倒入蘋果塊,炸成金黃色。用手指捏蘋果塊,感覺很軟,沒有生心,就說明已經(jīng)炸透。這時撈出蘋果塊,控干油備用。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熬糖了。熬糖有水熬、油熬兩種。水熬較易掌握。油熬是將炸蘋果剩下的油留少許在鍋里,燒熱后倒入白糖。糖化開后用勺慢慢攪動,使糖均勻受熱,燒到糖呈淺黃色時,再把火關(guān)掉,這時糖里的水分蒸發(fā),會出現(xiàn)許多大氣泡,糖的顏色開始由淺變深,氣泡也由大變小,這說明糖中的水分已經(jīng)耗得差不多了。這時把事先炸好的蘋果塊倒入糖中攪勻,使每一塊蘋果都裹上糖,即可食用了。
可以先在蘋果塊的表層裹上一層面糊,這樣炸出的蘋果塊表面呈金黃色,不僅好看,還減少了水分的蒸發(fā)。面糊一般用水和玉米粉或淀粉調(diào)成,先調(diào)得稠一些,然后打一個雞蛋,不用蛋黃,把蛋清調(diào)成氣泡狀后倒入稠面糊中攪拌均勻。炸時先把蘋果塊裹上一層干面粉,再裹上一層蛋清調(diào)的面糊,一塊一塊地炸成金黃色。這樣做出的拔絲蘋果外焦里嫩,十分可口。
拔絲這種烹調(diào)方法,是利用了糖在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具有延伸性這一物理性質(zhì)。所以,只要掌握好熬糖時的溫度就能拔出絲來,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一般家庭中,都能很容易地制作出來。
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覺得這“拔絲蘋果”一點也不難做吧!
■
這篇文章介紹了拔絲蘋果的制作方法,講解還算透徹,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只是條理不夠清楚,似乎沒有按照拔絲蘋果制作和品嘗的先后順序來寫,讓人有云里霧里的感覺。另外,文章缺少一些必要的表明先后順序的詞語,顯得層次不夠分明。
因此,寫作時應(yīng)該理清思路,寫出制作拔絲蘋果的先后步驟,行文時加上一些表明順序的“首先……,然后……”等語句,就會使文章條理分明,眉清目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