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手工藝品,俗稱“民間手工藝品”,是指民間勞動人民為適應(yīng)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產(chǎn)為主的一種工藝美術(shù)品。由于各地區(qū)、各民族的社會歷史、風俗習慣、地理環(huán)境、審美觀點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藝品也就有了不同的風格特色。
一說到中國飲食文化,許多人會對中國食譜以及中國菜的色、香、味、形贊不絕口。中國的八大菜系,你了解多少?
請你介紹一種手工藝品(如宋繡、剪紙、泥人、陀螺、空竹等)或一道菜肴,關(guān)鍵要介紹清楚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過程。要求:①立意自定;②必須是說明文;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⑤使用合理的說明順序,然后用通俗、準確的語言寫成文章。
中國的面塑藝術(shù)源遠流長。在漢朝時,人們就開始用面捏出牛、羊等用作祭祀的供品。姜子牙用捏出的面人去打仗的神話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如今,面人作為一種工藝品,深受國內(nèi)外人士喜愛。
面塑藝術(shù)為什么會流傳得這么久,這么廣?捏出的面人為什么如此受歡迎呢?
其一,制作面人的材料簡單。把面粉和江米面(南方人叫糯米粉)按3∶1的比例和好,燙熟,上鍋蒸,蒸好以后,再調(diào)上蜂蜜和防腐劑,揉捏均勻,面料便準備好了。
其二,制作面人的工具很常見,僅需竹簽子、挑子(用有機玻璃或牛角磨成扁平狀,一頭尖一頭圓)、小剪刀、小梳子。
有了準備好的面料和工具,就可以著手捏面人了。比如捏一個娃娃,首先先捏娃娃的頭部輪廓,在本色面中加入所需要的顏色面,揉捏均勻,面團的顏色便成了娃娃的膚色;將捏好的娃娃頭插在竹簽子上,然后用挑子滾一下,使臉部光滑,再用挑子尖的那一頭定出五官的部位,用黑色的面做出眉毛和眼睛,講究些的還可以做出眼白來;接著用挑子挑出鼻子,為防止干縮,可以塞入一些面;用同樣的方法挑出耳朵;再安上紅色的嘴,黑色的頭發(fā),這樣娃娃的頭部就完成了。做上肢時先把面搓成一條,安在娃娃身體的兩側(cè),再用剪刀剪出手指;下肢可根據(jù)需要,做成坐、站乃至踢球等不同的姿勢;最后給娃娃穿上紅色的肚兜,抽出竹簽,一個活潑可愛的面娃娃就做成了。
面人捏好后先放在不透風處,等里外都干了,再拿出來欣賞。因為面料中加有蜂蜜和防腐劑,所以二十年內(nèi),面人是不會干裂的。
面塑在我國流傳很廣,可分為京、魯、滬三大流派。北京的面塑古色古香,山東的面塑民間氣息濃,而上海的面塑色澤鮮艷,較為秀氣。
面塑這門民間藝術(shù)在國外也流傳很廣。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小學里開設(shè)有面塑課,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和動手能力。在我國,需要做的不僅是普及這門藝術(shù),還要在面料上進一步改革,使其制作過程更加簡單;在制作上創(chuàng)新,為更多的人所接受,讓中國的面塑在世界藝術(shù)之林中大放異彩。
■
本文緊扣題目要求,介紹了工藝品——中國面人,交代了捏面人的面料制作過程、捏面人的工具,并以捏一個娃娃為例詳細地介紹了面人的捏制過程。整個過程是以捏面人的先后順序來介紹說明的,富有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