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國際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主辦的“帝京‘印’像——西方版畫中的老北京”展覽于近日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舉行,共展出150余幅版畫和地圖、十余本西方古籍善本,以及北京古建筑模型及園林、營衛(wèi)圖,還有老北京建筑及民俗照片等。
在攝影術發(fā)明之前,繪畫是最記錄形象的重要載體,而版畫由于其便攜與可復制性,相較于其他畫種更為普及。因此,在照相制版印刷技術應用之前,版畫是最重要的形象傳播媒體。它天然地具備了兩種價值:審美價值和信息傳播價值。今天,這些印著精美版畫的當年的畫報、出版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珍愛的收藏。
從1 7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西方人通過制作版畫向讀者介紹當時還很神秘的東方古國,這其中也包括很多老北京的題材。西方版畫中的老北京,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獨特的窗口——穿越古今交錯的時空,見證皇廷與百姓的歲月變遷。內中既有為我們熟知或已然淡忘了的古都風貌和市井民情,也包含一個個有別于傳統(tǒng)視角下的差異解釋和奇特想象。對今天的中國觀眾而言,這些西方版畫,不僅能勾起每個親歷者對故人昔年的追憶,而且可以幫助我們從另外一個視角去審視和思考那段中國歷史。而對今天生活在北京的外國人來說,看到他們祖先留下來的生活印跡與思想記憶,也許會油然生出一種別樣的情感共鳴。
展覽按主題分為四個部分:
一、地圖翻開東西史章。地圖是空間界定與旅行的工具,它們的繪制和歷史發(fā)展與人們的行蹤密切相關。每幅地圖后面都有一連串的故事,特別是在手工刻印地圖的時代。
二、穿越古今京城魅力。19世紀中后期的古都并沒有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建筑還全部都是中國傳統(tǒng)風格。這部分展品中有用傳統(tǒng)手法原樣復制的城門模型,也有經過西方化眼光投射下的版畫摹本,再加上很多當時真實場景的照片,在中外與古今的對比中,越發(fā)能凸顯京城古都的獨特魅力。
三、版畫見證皇廷歲月。版畫記錄了晚清王朝時期皇廷內外的活動,包括皇帝的大婚、祭奠、外國使團覲見以及皇家貴族的日常生活起居、娛樂休閑等。
四、對畫尋訪故人昔年。這部分由兩塊內容組成:“清末京城西洋景”和“京城百姓生活篇”,前者表現(xiàn)了隨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大量外國人的涌入,皇城根下出現(xiàn)了很多有著傳統(tǒng)中國背景和外來的西洋生活方式雜合相生的景致;后者表現(xiàn)的是土生土長的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娛樂和市井見聞。
因此,這次展覽的立足點會有別于以往的老北京民俗與歷史回顧類的展覽,而是試圖尋找到一個歷史追憶和東西方文化碰撞的結合點。一方面,展覽強調的是這批版畫作為展示舊北京風貌的史料價值,說明文字和輔助展品以補充和修正史料為出發(fā)點;另一方面,這批版畫也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文化交流的證明,這種交流并不僅僅是過去歷史教科書上所強調的戰(zhàn)爭與對抗,其間也有學習與借鑒。
作為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2009“回望中國”主題年的收官之作,“帝京‘印’像——西方版畫中的老北京”展是一面史鑒之鏡、回窺之窗,將體現(xiàn)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珍貴藏品放在世界文化的平臺上與公眾分享,也是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一以貫之的策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