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的讀者當中,或許不會有人比美國中學生賈斯汀更“幸運”了。正當他因“老大哥”而悚然時,他正在閱讀的電紙書從終端里面消失了。
7月的一天,賈斯汀#8226;格勞斯基(Justin Gawronski)打開Kindle閱讀器,但他卻找不到他的小說《1984》了。它消失了!因為辛苦寫在閱讀器上的讀書筆記也一同消失,所以他決定起訴,對象是亞馬遜—全球最大的圖書在線銷售商。
誰動了我的作業(yè)?
17歲的賈斯汀住在美國密歇根州,因為選修的高級英語課需要閱讀大量課外書籍,于是他花了399美元買了一個Kindle?!叭绻吹轿业牡胤?,就會用Kindle的鍵盤在上面做個筆記”,賈斯汀說這些筆記很重要,因為“每讀100頁,我們就要寫一篇一頁紙的讀書報告,以說明我們已經(jīng)讀過?!?/p>
對于消失的讀書筆記,亞馬遜一開始試圖撇清關系,就像所有電子商務網(wǎng)站慣用的花招一樣,他們聲稱這是第三方公司干的。是第三方公司,而不是亞馬遜在沒有獲得該書授權時擅自上傳到了自助服務平臺上。而亞馬遜只是在被告知未獲得版權后,立即刪除了服務器上這本書的數(shù)據(jù)而已。當然,《1984》也就從所有訂購該書的Kindle用戶的終端上同步消失了。
在亞馬遜上,“60秒”購書體驗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只是這一次,新體驗變成了“被刪除”。是的,你花錢購買了,卻沒能得到自由閱讀的權利,連保留副本的機會也沒有。消費者被激怒了。
西雅圖聯(lián)邦法庭收到的訴狀中稱,“亞馬遜無權刪除消費者Kindle和iPhone上的電子書,就像它得為向消費者售出的紙質(zhì)書負責一樣?!钡拇_,購買Kindle時的服務條款上并未說明:亞馬遜可以刪除一項購買行為并予以退款。賈斯汀的律師說,“消費者的權利得不到保障”,“你開始懷疑有多少公司能進行遠程數(shù)據(jù)修改或刪除客戶的東西?!?/p>
“簡直愚蠢、無知,完全違背我們公司的行為準則?!眮嗰R遜創(chuàng)始人兼CEO杰夫#8226;貝索斯(Jeff Bezos)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2009年7月23日,他向所有Kindle用戶發(fā)送電子郵件,承認“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愚蠢的?!毖a救措施隨即迅速出臺,Kindle用戶得到的補償包括一份電子禮品券、30美元支票或喬治#8226;奧威爾的其他小說的電子版。
自由軟件基金會(FSF)對貝索斯的道歉表示歡迎,但這似乎平息不了消費者的擔憂。他們開始督促亞馬遜放棄DRM(亞馬遜使用專有軟件和數(shù)字版權管理系統(tǒng)DRM來實現(xiàn)遠程刪除,見本期次辭典),讓Kindle最終能成為一款真正自由的電紙書閱讀器。 “亞馬遜該做點什么了”,在亞馬遜論壇上,這樣的抱怨比比皆是。
被“云書柜”吞噬的私人閱讀
書被吞噬的危險不僅來自版權困擾。當《紐約客》進入Kindle Magazine的列表時,戴維斯(R.Davis)高興極了?!拔覑邸都~約客》”,戴維斯說。他喜歡攢上好幾個月才集中閱讀它們?!俺鋈ヂ眯形視S身帶上一摞,不過行李箱實在太沉了”,戴維斯于是很想擁有一臺Kindle,但他遇到一個問題:Kindle上的電紙期刊只允許保留最新的7期?!氨确秸f,你購買了25期《紐約客》,25周后你打開它們,卻只剩下了7期,其余18期都蒸發(fā)了。”
英國電信首席安全技術官布魯斯#8226;施奈爾(Bruce Schneier)也是Kindle的用戶之一,他說:“作為一個Kindle用戶,我很失望。我不能把書借給別人,也不能轉(zhuǎn)手出售我讀過的書,現(xiàn)在的情況是我甚至都不知道我的書明天是不是還在?!?/p>
這是真的。亞馬遜給每本電紙雜志指定了一個唯一的設備號,聲稱是出版商不想讓過期雜志被保留下來。當你連接到一臺新的Kindle上時,讀者不可能將雜志再下載到另一臺閱讀器上去,因為“服務器上根本就沒有”。喜歡通過交換書籍結(jié)交朋友的書蟲,在購買Kindle之前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這樣的書還能叫“書”嗎?在互聯(lián)網(wǎng)還在WEB時代徘徊時,電腦屏幕曾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可以看文字,還可以欣賞圖片,不時插播一段視頻還有背景音樂,而點一下文字里的關鍵詞,還可以隨便跳到維基百科,然后跳回來—多媒體和超鏈接網(wǎng)頁創(chuàng)造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閱讀方式。
然而讀一則新聞和看一本長小說,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興趣。想一想吧,當你睡前靠在床頭,打開抽屜拿出電紙書,不需要開燈,就可以安靜地閱讀昨天沒讀完的小說的下一章,困了就隨手扔在一旁。第二天,它會告訴你看到了哪一頁,做了哪些批注。深度閱讀是私人的事。你在安靜地看書,卻突然沒電了,或者哪個章節(jié)被莫名其妙刪除了,你會是什么感覺?
新玩意兒來勢洶洶。2009年9月15日,丹#8226;布朗的新作《失落的符號》一上市就占據(jù)了亞馬遜排行榜的頭把交椅。它破天荒地以電紙書和傳統(tǒng)紙張書兩種載體同步發(fā)行,開始了銷售征途。此前,從來沒有哪本超級暢銷書這么干過。在Kindle版《失落的符號》里,528頁的大塊頭變成了一個1244K字節(jié)的文件。出版商蘭登書屋宣布其精裝本首輪將印刷650萬冊,定價29.95美元。亞馬遜則負責這本書電子版的銷售,Kindle版的價格僅9.99美元。
有人將此事看作電紙書革命道路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標志著亞馬遜與傳統(tǒng)出版業(yè)較量過程中的一大勝利?;蛟S以此為分水嶺,紙書將一路敗退,最終被新貴趕下歷史舞臺。而且,這回亞馬遜似乎不用再擔心因為版權問題遭到投訴了。
但消費者卻仍然活在不確定當中:誰知道版權協(xié)議簽訂的期限是多久?誰知道亞馬遜會不會倒閉?圖書變成了軟件。它扔掉了紙張的殼,百分之百地成為了信息本身。只是這些信息,卻并未被任何一個讀者完全“擁有”—它在“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