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達、吃食、在泥地里打滾,在香港的米埔保護區(qū),水牛小米就這樣管理著分給自己的一片濕地,自在悠然,卻也事半功倍—無需人力,植物已然生長有序;周圍的鳥也愛來,跟在它屁股后面找蟲吃。
“小米!過來,過來!”梁嘉善手握一把嫩蘆葦搖晃,像喚孩子似地招呼泥沼里棕褐色的大家伙。這位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米埔保護區(qū)主任很寶貝水牛小米,提到它都是“我們小米”如何如何。
2006年5月份至今,小米在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qū)待了3年半。工作人員想看看,食草動物對濕地生境會不會有改善作用。
到處散步,大嚼蘆葦和在泥潭里打滾,這就是小米的工作。但負責米埔保護區(qū)管理的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工作人員一監(jiān)測:水牛管的那片濕地,狀況還真是越來越好了。
濕地管理比較煩
米埔原本沒有水牛,這里長期生活著多種昆蟲、鳥和哺乳動物,它是香港西北邊境的一片濕地,大約380公頃,相當于50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
濕地雖好,卻逃不過自然演替的大劫,總有一天,它會被周邊討厭的植物侵吞水面,慢慢喪失掉原有的功能。于是,掌管濕地的人們寄希望于更有效的管理,想把米埔的好時候拖長。
米埔的好時候同時意味著越冬水鳥的好時候。每年,超過6萬只水鳥由中國北部和西伯利亞遠途而來,要在這里熱熱鬧鬧集體熬過寒冬。“自然保護區(qū)主要就是為水鳥成立的,要是太多植物占據(jù)了開闊的水面環(huán)境,水鳥會不舒服?!绷杭紊普f。
針對瘋長的植物,動用剪草機是一種常規(guī)辦法:夏天生長季節(jié)剪兩次,冬天候鳥來之前剪一次,來年四月份剪最后一次。這很耗人手。梁嘉善抱怨說,一個淡水塘平均需要2#12316;3人,忙活下來至少3天,“太麻煩了?!?/p>
況且,剪草機帶來一個弊端。一剪子下去,植物種子脫離后就落在植株旁邊,哪里落下哪里生長,造成生物多樣性愈加單一。而一頭邊走邊吃,邊吃邊撒的動物顯然會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牛來了
讓食草的牲口代勞管理濕地。類似的案例,國外早有。米埔這邊的工作人員聽說,英國在濕地保護區(qū)內(nèi)放了幾只山羊和驢子,證明效果不錯。他們躍躍欲試,并在2006年找來了小米。
當時的小米只有5歲,以人作比對,相當于十幾歲的青少年。它是一頭“溫馴的小母?!?,梁嘉善說,選擇雌性水牛是考慮到比較不具攻擊性,不至于影響游人。
這頭“溫馴的小母?!蹦芊窀愕嘞愀蹪竦啬?工作人員想讓它試試看。在米埔沼澤區(qū)南部,公眾參觀團不易經(jīng)過的地區(qū),梁嘉善和同事圈劃出一塊1.8公頃的淡水塘,那里的池塘坡度平緩,積水多,適合水?;顒??!靶∶卓梢园残墓ぷ髁恕!?/p>
這1 . 8公頃的區(qū)域叫“放牧區(qū)”,是由小米做主的地盤,除了雨天需要人工放一下水,不被施加任何人為干擾。放牧區(qū)之外,還有兩個起對照作用的相似區(qū)域:“管理區(qū)”和“保留區(qū)”。管理區(qū)沿用傳統(tǒng)的除草辦法,保留區(qū)則完全放任不管。
看得出,小米超愛吃那些野草。而從它嘴邊溜過的草木,不是被健碩的軀體壓彎,就是被踩扁。一年半過去,根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放牧區(qū)的植物高度被控制在了19.8厘米左右。同樣這個數(shù)字,管理區(qū)是30.8厘米,保留區(qū)是46.3厘米。
梁嘉善和同事還監(jiān)測到,米埔的鳥類密度在三個區(qū)域差異很大。放牧區(qū)平均每月每公頃16.9只,管理區(qū)19.3只,保留區(qū)9.5只?!翱磥砗孟窆芾韰^(qū)比放牧區(qū)高一點,但這其實是由于剪草的緣故。一剪草就有一大群鳥跑過來吃植物的種子,造成了高峰和波動,而用小米吃草就不會這樣。還有,管理區(qū)內(nèi)大黍比較多,會吸引一種愛吃大黍種子的斑紋鳥,一過來就是30幾只。”梁嘉善說。
工作人員相信小米對水鳥的吸引力,他們曾無數(shù)次看見這樣的景象:小米走過后,植物抖動,泥土翻松,各路水鳥飛來享用裸露在外的昆蟲大餐,一種白白的水禽甚至停到了小米背上。這種鳥叫牛背鷺,專門啄食水牛身上的蜱螨等寄生蟲。
牛背鷺的到來讓梁嘉善很欣慰,但她心里還盼著另兩種鳥—彩鷸和灰頭麥雞,香港濕地的保留種。單靠小米吸引,它們遲遲不肯出現(xiàn)。
新管理員禾木
再弄來一頭牛的想法產(chǎn)生了。
“引入新牛不僅為了吸引水鳥。雖然植物高度已經(jīng)被大概控制到20厘米左右,但理想的高度是10厘米,”梁嘉善覺得,小米自己畢竟胃口有限,“而且按照國際慣例,一公頃濕地一頭水牛最適宜?!?/p>
動物專家建議,這頭新牛必須是雄性的,否則會同小米爭奪地盤。7月29日,香港大嶼山貝澳區(qū)送來一只雄性水牛,名字是禾木,通“和睦”。他們的代表說,希望水牛管理濕地的計劃能提醒港人,水牛過去為香港農(nóng)業(yè)所作的貢獻。
昔日的香港以務(wù)農(nóng)為生,水牛因擅長泥地走動,適合水稻田工作受到推崇。但今天,香港大部分農(nóng)民已轉(zhuǎn)投其他行業(yè),水牛于是落得流浪荒野?,F(xiàn)在,只有南大嶼山和錦田等地還有水牛,且常面臨公路沖撞和食物中毒的危險?!拔覀円蚕M@個保護濕地的項目能調(diào)動起大家的愛心,聽聽水牛背后辛酸的故事,同時找到它在生態(tài)保護方面的價值。”梁嘉善說。
禾木上任以后,大的改變要等到明年年底,到時便會知曉適宜米埔的放牧密度。梁嘉善和同事盤算著一個大計劃,“水牛管理濕地可以節(jié)省下一筆不小的費用。人工管理一個水塘的綜合費用,10年大概要90萬港幣,用小米,只要43萬。在米埔,有18個這樣的水塘需要管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