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二十世紀80-90年代時期的重要藝術評論家,栗憲庭以一己之力見證且推動了中國現(xiàn)代藝術運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引薦、提攜了幾乎所有的一線畫家,這在哪個國家、哪個行業(yè)領域內(nèi)都是罕見的。這個在中國當代藝術界無疑是最重量級的人物,作為“首屆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主席,
他說自己三十年來一直在探索的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當代藝術價值標準的問題。
與共和國同齡的栗憲庭是邯鄲人,1978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歷任《美術》、《中國美術報》編輯,推出“傷痕美術”、“鄉(xiāng)土美術”、“85美術思潮”、“新文人畫”和具有現(xiàn)代主義傾向的“上海十二人畫展”、“星星美展”等,對一些敏感的藝術觀念問題,如“后現(xiàn)代主義”,“大靈魂和語言純化”等藝術問題組織過討論。1989年以后,栗憲庭為新的藝術現(xiàn)象定名并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推出了“政治波普”、“玩世現(xiàn)實主義”、“艷俗藝術”等藝術流派。1990年以來,他以獨立批評家和策劃人的身份活動至今,慧眼推介無數(shù)有潛力卻尚默默無聞的藝術家。著有文集《重要的不是藝術》。
粟憲庭被尊為“中國當代藝術之父”,有雜志甚至使用“栗憲庭時代”的提法。他對中國活躍在第一線的當代畫家如張曉剛、方力鈞、周春芽、曾梵志等幾乎都有過知遇之恩,更有各種神乎其神的傳言,說栗憲庭隨便在哪幅畫前多站了幾分鐘,之后就立即賣出幾十萬的高價……盡管2000年后,栗憲庭藝術活動減少,處于“半隱退”狀態(tài),但其巨大影響力仍然使他的“隱退地”北京通州區(qū)宋莊鎮(zhèn)小堡村變成了一個藝術家的聚集地??梢哉f,栗憲庭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和中國藝術家的生存和創(chuàng)作,操了一輩子心。
“重要的不是藝術”:三十年來求索路
早就聽說宋莊栗憲庭的房子和庭院全由他一人設計完成,一棟一梁,一門一窗都自然天成而充滿設計美感。這次采訪,我們便有幸在栗憲庭家品茗坐談。初見栗憲庭,恐怕誰也很難把眼前瘦瘦小小、溫和親切的老人同當代藝術界叱咤風云的“教父”級人物聯(lián)系起來。他穿著素凈的布衫,須發(fā)盡白,笑容可掬,言談之間盡是謙遜。一聽人提起“當代藝術之父”這種外人早就習慣的稱謂,栗憲庭還會露出孩子般不安的神情,說哪有那么夸張,我干的都是小事情。
如果說以前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閃光的展覽或文章、不遺余力推介的當代藝術大家都是“小事情”的話,這次定于9月開幕的首屆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暨中國收藏家藏品邀請展,到了栗憲庭嘴里一定又是另一件“小事情”?;顒影l(fā)起人、收藏家李冰先生告訴我們,栗憲庭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再策展,前幾天“宋莊藝術節(jié)”為了能辦一屆更好的藝術節(jié),才請到他出山。栗憲庭認為這次的中國當代收藏家年會和收藏家邀請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答應擔任年會主席。談到開辦收藏家年會的初哀,粟憲庭說主要還是從建立中國自己的當代藝術市場出發(fā),集藝術家、收藏家、藝術批評家等多方之力,探討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價值標準,一來可以為中國自己的收藏家樹立價值的標桿,二來也能引起社會更廣泛的重視、拉近藝術同民眾之間的距離。
栗憲庭早在《中國的藝術市場需要自己創(chuàng)造》一文中就指出:“價值標準作為評判藝術好壞的尺度并不就是藝術作者的社會地位、名氣、學歷等這些外在的面貌,更不是買賣和收藏者的口味,而是把是否反映特定時代的精神、心理氣氛以及從藝術史角度看它所具有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作為尺度的。而這個尺度就是當代藝術尺度,但價值標準在一個正在進行的時代恰恰是一種非常不確定的觀念性的東西?!敶囆g收藏必須面對價值標準,然而意義也大得多,因為這種收藏和買賣意味著收藏和買賣者將通過他們的行為來證實自己是否有資格成為這個時代價值標準的建造者。每個時代的重要收藏家和畫商都對該時代藝術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梅第奇(MEDICI)家族,現(xiàn)代藝術時期如高根海姆、路德維希,著名的美國和意大利高根海姆博物館和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就是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而且正是因為他們經(jīng)手的作品和作者能成為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才使他們變得重要。即使從商業(yè)的角度看,當代藝術的收藏是一種原始收藏,利潤也是巨大的,而且收藏的作品越是被藝術史證明重要,它的利潤就越高?!睆倪@種觀點來說,此次收藏家年會的意義,是能在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上留下影響深遠的一筆的。
栗憲庭感嘆說,其實自己80年代時候?qū)懳恼?,為當時涌現(xiàn)出來的一批現(xiàn)代藝術作品辯護,在藝術觀念方面提出那么多的話題,探討的無非都是這么一個價值標準的問題。從發(fā)表著名的《重要的不是藝術》,算而今,三十年過去了,栗憲庭還在不知疲倦的努力著。
“我對中國的藝術市場有一個期望”
中國當代藝術是隨著中國的開放而開始的。但由于國內(nèi)沒有一個價值標準支撐當代藝術市場,收藏和買賣是由西方首先開始的。自七十年代末中國當代藝術如“星星美展”之后,在北京的老外中就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收藏圈子,這個圈子至今有增無減。當域外機構或者個人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搜羅了我們當代藝術的代表性的作品之后,有一些畫家的作品被炒作成了“天價”,回頭卻被國內(nèi)媒體當做一夜發(fā)家的財富明星大肆吹捧。作品僅僅被當成原料,一切都是外國、港臺商人的商業(yè)炒作。這些都嚴重的傷害了中國本土的現(xiàn)代藝術市場,用栗憲庭的話說,就是“在中國導致兩種東西的流失:無藝術價值而賣大價錢的作品行情,導致藝術價值的流失;有藝術價值而無市場的作品行情導致當代藝術作品大量流失海外?!?/p>
當代藝術作品流失海外的現(xiàn)象,在早幾年就引起了不少有識之士的深刻憂慮。栗憲庭先生警示說:“若干年后,中國人研究自己的當代藝術必須到外國去看原作!事實上,從1979年至1999年,中國二十年的當代藝術史的原作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流入海外!”言及此處,他深深嘆息,痛心得難以言表。“西方的天價是空中樓閣,張曉剛的作品當時賣幾百美金,方力鈞的兩千美金?,F(xiàn)在被西方的市場炒高,其實對中國市場沒有參考性?!币⒅袊约旱默F(xiàn)代藝術市場,一定要建立中國自己的藝術價值標準,并且用標準來引導市場——是藝術引導金錢,還是金錢引導藝術?中國要有自己的立場。
栗憲庭說:“我對中國的藝術市場有一個期望,那就是通過收藏建立一個新的審美價值標準,這個標準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通過標準,達成藝術和大眾的溝通。”言畢,他啜茶沉吟良久,這是為中國現(xiàn)代藝術付出一輩子心血的老人最讓人動容的畫面。
“現(xiàn)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當前,受經(jīng)濟危機影響,國內(nèi)外藝術品市場均十分低迷。倫敦春拍交易量下降45%,國內(nèi)情況雖不像預期的那樣頹勢,但也是與07、D8的國內(nèi)藝術品市場瀕臨崩潰的慘象相比。在這樣的形勢下,對今年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的舉辦時機,栗憲庭一連說了兩個“非常好”?!艾F(xiàn)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因為大家都冷靜了。”頭腦冷靜下來,大家就不容易被虛高的畫作定價標簽上的多少個零迷惑住。這個時候,收藏家年會辦收藏家藏品邀請展、研討會,集合起大家的智慧,來共同建立一個中國自己的藝術品市場標準,可謂正當時。
“市場最終是收藏家說了算。通過收藏,應該建立一個文化上的聯(lián)系。用眼睛和頭腦來收藏,是一種文化創(chuàng)造。”另一方面,為了保護我們國內(nèi)藝術家的有價值的藝術品,這個市場也急需一個適應國情的規(guī)范。“藝術就要商品化。一百年的慘痛教訓,我們的作品都被外國人買走了。”
栗憲庭說主要由于歷史原因,中國的藝術家和群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脫離的。“實際上藝術已經(jīng)改變了,群眾的審美趣味卻沒有改變?!倍趪獬洚敇蛄旱牟┪镳^,在國內(nèi)的展覽、收藏情況不容樂觀。當前中國國力尚有限,要私人收藏博物館遍地開花,那也太不現(xiàn)實?!奥愤€很漫長,現(xiàn)在我們民間先把溝通做下來?!庇衫鯌椡タ磥恚F(xiàn)在中國的收藏家們,肩上的責任是重大的。
心懷天下的平和“鄉(xiāng)紳”
栗憲庭先生在2008年12月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桂冠獎,上臺領獎時說,“我也就是比別人運氣好一點?!碧搼讶艄鹊睦鯌椡?,心里都裝著那些人數(shù)眾多的還在為生計發(fā)愁的窮藝術家。90年代的時候為了避開俗世的紛擾,他來到宋莊小堡村,沒有北京大城市的喧囂、清靜的鄉(xiāng)村正合適“退休”。沒成想,自己就像磁石,身邊的藝術家像小鐵釘似的越聚越多,十幾年下來,竟然有三千人了。栗憲庭看不下去這些藝術家連個安身立命之所都沒有,也為他們中許多人堅守藝術陣地的精神所感動,于是當起了一方“鄉(xiāng)紳”,為這批又窮又沒名氣的藝術家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為了建立宋莊這個“畫家村”模式,他真是什么辦法都使盡了。
宋莊許多房子也是栗憲庭親自設計的。他說他現(xiàn)在主要干的事就是“蓋房子”。為那些窮藝術家設計建造租金廉價的畫室和生活居室,還有一些交流的平臺,非營利的美術館,圖書館、書店和畫廊?!八囆g家肯定得賣畫。為了生存下去,商業(yè)化無可厚非?!眴柤吧虡I(yè)化會不會腐蝕藝術?栗憲庭笑言:“藝術是一個很容易受腐蝕的東西。以前是政治,后來還有經(jīng)濟,文化等等。對于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時候要保持內(nèi)心純潔?!?/p>
在談話中,有幾個瞬間,大家都沒有說話。這絕非尷尬的冷場,而是每個人都若有所思,在心里回味著剛才的談話。屋外陣陣的蟬聲這時候似乎響亮了一些,欣欣向榮的植物也好像越發(fā)青翠欲滴。撲鼻而來的是上等的武夷巖茶的茶香,正如栗憲庭那細雨潤物般的人格魅力,給人啟迪,讓人難忘。
“教父”也好,“鄉(xiāng)紳”也罷,他用博大的胸懷包容著一切曲解、質(zhì)疑和挑釁。他說,幸福,乃是在痛苦的大背景下每一個滿足的點。那些人生的無奈和遺憾,盡化為畫布的底色,而他仍用豁達和質(zhì)樸繪制著人生的杰作。他說自己從來不遺憾放棄創(chuàng)作而走上了批評家的道路,而這時候,誰又能說他不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