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的資金、資源、技術、生產經營、管理、銷售渠道、人員素質、信息系統(tǒng)、市場位置和機會等條件都具備,能結合市場未來一定時期的供求預測和自己各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平衡,合理安排,選擇確定帶來利潤最多的一個或幾個致富項目。
2、有的只具備了致富所要求的一部分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應想辦法創(chuàng)造所不具備的條件,再結合未來市場供求情況選擇相應的致富項目。
3、有的雖然各種主觀條件、客觀條件都具備,但這些條件的具備程度不同,有的較充分,有的不太充分,應該想辦法加強不太充分的條件,使之與致富要求相適應,以選擇相應致富項目。
4、有很多農民不完全具備致富所要求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并且在一定時期內很難彌補、創(chuàng)造這些條件,選擇任何致富項目都不可能成功,這就很難致富;但也可以結合自己有限的條件,尋找市場需求,增加自己的收入。例如:有的農家有一輛腳踏三輪車,又有一個身強力壯的勞動者,就可以在農閑時間或節(jié)假日到城里拉客,搞人力運輸,搞城鄉(xiāng)必需品的交流等等,這樣也可增加些收入。如果這點條件也不去利用,就不會增加收入,在家庭各項必需支出不能減少的情況下,就只能處于貧困狀態(tài)。如果不根據自己的具體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闹赂豁椖浚蛔粤苛虮^消極,就達不到致富目的。
三、應結合實踐和事物的變化判定致富項目的真假優(yōu)劣: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人利用虛假的致富項目、方法和信息騙取錢財,坑害致富心切的農民。面對豐富繁雜的致富項目、方法和信息,農民要結合實踐情況和事物的變化判定致富項目的真假優(yōu)劣,以便正確地選擇致富項目。
1、有的致富項目、方法、信息已經過時,要結合別人的實踐情況和市場的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不能盲從,以免做徒勞無益的事。
2、有的致富項目(例如海產品的種養(yǎng)),只能在特定的地理、氣候、資源條件下才能致富,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本人又不可能到具備這些條件的地方經營,就不能把它看成是好的致富項目,就不該選擇該項目。
3、有的致富項目(例如培育良種、新品種)要求個人具備某種特殊素質,該項目列于其他不具備這種素質的人來說,就不是好項目。
4、有的致富項目處于炒賣品狀態(tài),帶有傳銷欺騙性,并不是像其宣傳的那樣“提供服務、高價回收產品”,最終選擇這種項目的大多數(shù)農民就得吃虧上當。
5、有的致富項目雖然處在初期,其產品市場也需要,但卻未必能致富。例如:穴播機之類的小農具,雖然能給農民帶來某種方便,提高勞動效率,農民也需要,但買一臺需要花幾十元或上百元,農民在有限的責任田里每年用上一次(一兩天);大部分時間閑置,不少農民不舍得花錢買它,或者認為它不太值得,該類農具就難銷售,開發(fā)這種項目就很難致富,這就不是好項目。
6、某些致富項目,對少數(shù)人來說是優(yōu)等項目,但多數(shù)人都搞這個項目時,其產品供過于求,它就變成了劣項目。
7、每個農民只結合自己的絕活、絕招、絕對優(yōu)勢選擇別人不能干或干不了的項目,才是好項目,才能致富。農民在選擇致富項目時,應結合別人和自己的實踐情況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辨證地判定致富項目的真假優(yōu)劣。不可采取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思維方式,千萬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模仿。
農民只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致富項目才能致富。
(責任編輯 林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