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暫時放棄東歐?
俄羅斯不可能放棄伊朗,美國遏制俄羅斯的長期意圖也不會改變
趙靈敏
9月17日,捷克總理菲舍爾在布拉格對媒體透露了一個爆炸性新聞: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通過電話告知他,美國放棄原定2013年全部完成在捷克和波蘭建立導彈防御基地的計劃。奧巴馬的電話也同樣打給了波蘭。美國東歐“撤導”的消息,立即在全球引發(fā)了軒然大波。
捷克和波蘭兩國大為光火,認為遭到了美國的背叛。波蘭前總統(tǒng)瓦雷薩言辭激烈地向媒體表示:“美國人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還利用了我們所有人!”
捷波兩國的激烈反應是有歷史原因的:2003年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時,法國、德國等老牌歐洲國家強烈反對,波蘭等國則選擇站在美國這邊,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唐納德#8226;拉姆斯菲爾德稱贊這些東歐國家為“新歐洲”,與法德等“老歐洲”相對。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上,波捷兩國也全力支持美國。波蘭現(xiàn)階段在阿駐軍2000人,捷克駐軍450人,兩國至今共有12名軍人死在阿富汗。
2008年7月,布什政府與波捷兩國達成協(xié)議,決定在波蘭部署10套攔截導彈,在捷克建造一個雷達預警基地。雖然美國聲稱是為防范伊朗等國,然而出現(xiàn)在自家門口的美國導彈攔截系統(tǒng),成為俄羅斯的一塊心病,俄宣布將在同波蘭接壤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tǒng)。東歐反導計劃連同俄羅斯與格魯吉亞軍事沖突,令俄美關系在布什執(zhí)政末期陷入僵局。
奧巴馬上任后推行“巧實力”外交,只要是布什總統(tǒng)戰(zhàn)略深耕造成的全球熱點難點,奧巴馬都會釋放出緩和關系的信號。在對俄關系上,美副總統(tǒng)拜登在上任不久就表示,美國有意“恢復和重啟美俄關系”,俄羅斯則回應:要在對等和坦誠的基礎上發(fā)展俄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美國做出的上述決定,短期內將有助于改善美俄關系,避免雙方走向對抗。
而現(xiàn)實的原因在于,美國和前蘇聯(lián)1991年7月簽署的《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將于今年12月5日到期,之前美俄進行了多輪談判,但并未就簽署新的條約達成共識。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公開宣布,俄美之間不可能簽署新的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除非美國放棄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導彈防御系統(tǒng)。為了促成新條約的達成,美國除了放棄東歐反導系統(tǒng)外別無他法。
為了回應美國的善意,俄羅斯也投桃報李,國防部副部長波波夫金稱,俄國正考慮放棄在加里寧格勒地區(qū)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tǒng)。
9月19日,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表一則聲明,強烈譴責伊朗總統(tǒng)內賈德先前“質疑二戰(zhàn)期間猶太人遭屠殺”的言論。俄外交部發(fā)言人說:此番言論“絕對不可接受”,是對二戰(zhàn)受害者的侮辱,“這對重啟伊朗核計劃富有成效的談判,創(chuàng)造有利國際氛圍,毫無益處?!蔽鞣矫襟w猜測,俄羅斯譴責內賈德言論的姿態(tài),可能預示俄羅斯在處理伊朗核問題方面態(tài)度有所轉變。
但美國在東歐的暫時讓步到底能給美俄關系帶來多大的轉變,仍然是一個未知數(shù)。美國并未徹底放棄反導計劃,而是用新的能提供“更強大、更精準和更快捷的保護”的?;?、陸基新導彈系統(tǒng)來代替,并將繼續(xù)與波蘭和捷克等同盟合作。
因此,“奧巴馬版”反導計劃,其實就是“小布什版”反導計劃的“變臉”。此舉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美俄關系,但兩國間缺乏基本互信的現(xiàn)狀,兩國之間多年積攢的問題,不可能一下子迎刃而解。
白宮眼下對俄方“回報”的期待主要包括:承諾不向伊朗出售技術先進的S-300型防空導彈系統(tǒng),并支持對伊朗施加更大壓力。這些具體目標也許能很快達到,但在美俄博弈的棋盤上,俄羅斯不可能放棄伊朗這顆棋子,而美國遏制俄羅斯的長期意圖也不會改變。因為歷史原因積累的偏見和敵意,以及意識形態(tài)上的巨大差異,俄羅斯和美國的關系要得到根本的改善,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