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白石老人
艾 青
1949年我進北京城不久,就打聽白石老人的情況,知道他還健在,我就想看望這位老畫家。我約了沙可夫和江豐兩個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車胡同十三號。進門的小房間住了一個小老頭子,沒有胡子,后來聽說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監(jiān),給他看門的。
當時。我們三個人都是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的文化接管委員,穿的是軍裝,臂上帶臂章,三個人去看他,難免要使老人感到奇怪。經李可染介紹,他接待了我們。我馬上向前說:“我在十八歲的時候,看了老先生的四張冊頁,印象很深,多年都沒有機會見到你,今天特意來拜訪?!?/p>
他問:“你在哪兒看到我的畫?”
我說:“1928年,已經21年了。在杭州西湖藝術院?!?/p>
他問:“誰是藝術院院長?”
我說:“林風眠。”
他說:“他喜歡我的畫。”
這樣他才知道來訪者是藝術界的人,親近多了,馬上叫護士研墨,帶上袖子,拿出幾張紙給我們畫畫。他送了我們三個人每人一張水墨畫,兩尺琴條。給我畫的是四只蝦,半透明的,上畫有兩條小魚。題款:
“艾青先生雅正八十九歲白石”,印章“白石翁”,另一方“吾所能者樂事”。
我們真高興,帶著感激的心情和他告別了。
我當時是接管中央美術學院的軍代表。聽說白石老人是教授,每月到學校一次,畫一張畫給學生看,作示范表演。有學生提出要把他的工資停掉。
我說:“這樣的老畫家,每月來一次畫一張畫,就是很大的貢獻。日本人來,他沒有餓死;國民黨來,也沒有餓死;共產黨來,怎么能把他餓死呢?”何況美院院長徐悲鴻非??粗厮?,收藏了不少他的畫,這樣的提案當然不會采納。
老人一生都很勤奮,木工出身,學雕花,后來學畫。他已畫了半個多世紀了,技巧精練,而他又是個愛創(chuàng)新的人,畫的題材很廣泛:山水、人物、花鳥蟲魚。沒有看見他臨摹別人的。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記憶力特別強,能準確地捕捉形象。他有一雙顯微鏡的眼睛,早年畫的昆蟲,纖毫畢露。我看見他畫的飛蛾,伏在地上,滿身白粉,頭上有兩瓣觸須;他畫的蜜蜂,翅膀好像有嗡嗡的聲音;畫知了、蜻蜓的翅膀像薄紗一樣;他畫的蚱蜢,大紅大綠,很像后期印象派的油畫。
他畫雞冠花,也畫牡丹,但他和人家的畫法不一樣,大紅花,筆觸很粗。葉子用黑墨只幾點。他畫絲瓜、窩瓜,特別愛畫葫蘆。他愛畫殘荷,看看很亂,但很有氣勢。
有一張他畫的向日葵。題:
“齊白石居京師第八年畫”,印章“木居士”。題詩:
“茅檐矮矮長葵齊,雨打風搖損葉稀。干旱猶思睛暢好,傾心應向日東西。白石山翁燈昏又題?!庇≌隆鞍资獭?。
有一張柿子,粗枝大葉,果實赭紅,寫“杏子塢老民居京華第十一年矣丁卯”,印章“木人”。
他也畫山水,沒有見他畫重巒疊嶂,多是平日容易見到的。他在一張山水畫上題:
“予用自家筆墨寫山水。然人皆以余為糊涂。吾亦以為然。白石山翁并題?!庇≌隆鞍资轿獭?。
后在畫的空白處寫“此幅無年月,是予20年前所作者,今再題。八十八白石”,印章“齊大”。
事實是他不愿畫人家畫過的。
我在上海朵云軒買了一張他畫的一片小松林,二尺的水墨畫,我拿到和平書店給許麟廬看,許以為是假的。我要他一同到白石老人家,掛起來給白石老人看。我說:“這畫是我從上海買的,他說是假的,我說是真的,你看看……”他看了之后說:“這個畫人家畫不出來的?!笔鹈R白石,印章是“白石翁”。
我又買了一張八尺的大畫,畫的是沒有葉子的松樹,結了松果。上面題了一首詩:“松針已盡蟲猶瘦。松子余年綠似苔。安得老天憐此樹,雨風雷電一起來。阿爺嘗語,先朝庚午夏,星塘老屋一帶之松,為蟲食其葉。一日,大風雨雷電,蟲盡滅絕。丁巳以來,借山館后之松。蟲食欲枯。安得庚午之雷雨不可得矣。辛酉春正月畫此并題記之。三百石印富翁五過都門?!毕掠邪俗郑骸鞍驳弥沧直居?。”印章“白石翁”。
他看了之后競說:“這是張假畫。”
我卻笑著說:“這是昨天晚上我一夜把它趕出來的?!彼莉_不了我,就說:“我拿兩張畫換你這張畫。”我說:“你就拿20張畫給我。我也不換?!彼肋@是對他畫的贊賞。
這張畫是他七十多歲時的作品。他拿了放大鏡很仔細地看了說:“我年輕時畫畫多么用心呵?!?/p>
一張畫了九只麻雀在亂飛。詩題:
“葉落見藤亂,天寒入鳥音。老夫詩欲鳴,風急吹衣襟。枯藤寒雀從來有,既作新畫,又作新詩。借山老人非懶輩也。觀畫者老何郎也?!庇≌隆褒R大”??赐戤嫞麊栁遥骸袄虾卫墒钦l呀?”
我說:“我正想問你呢。”他說:“我記不起來了?!边@張畫是他早年畫的,有一顆大印“甑屋”。
我曾多次見他畫小雞,毛茸茸,很可愛;也見過他畫的魚鷹,水是綠的,鉆進水里的,很生動。
他對自已的藝術是很欣賞的。有一次,他正在畫蝦,用筆在紙上畫了一根長長的頭發(fā)粗細的須,一邊對我說:“我這么老了,還能畫這樣的線?!?/p>
他掛了三張畫給我看,問我:“你說哪一張好?”我問他:“這是干什么?”他說:“你懂得?!?/p>
我曾多次陪外賓去訪問他,有一次,他很不高興,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外賓看了他的畫沒有稱贊他。我說:“他稱贊了,你聽不懂?!彼f他要的是外賓伸出大拇指來。他多天真!
他九十三歲時。國務院給他做壽,拍了電影,他和周恩來總理照了相,他很高興。第二天畫了幾張畫作為答謝的禮物,用紅紙簽署,親自送到幾個有關的人家里。送我的一張兩足長的彩色畫,畫的是一筐荔枝和一枝枇杷。這是他送我的第二張畫,上面題:
“艾青先生齊璜白石九十三歲。”印章“齊大”,另外在下面的一角有一方大的印章“人猶有所憾”。
他原來的潤格,普通的畫每尺四元。我以十元一尺買他的畫,工筆草蟲、山水、人物加倍,每次都請他到飯館吃一頓。然后用車送他回家。他愛吃對蝦,據說最多能吃六只。他的胃特別強,花生米只一咬成兩辯,再一咬就往下咽,他不吸煙。每頓能喝一兩杯白酒。
一天,我收到他給毛主席刻的兩方印子,陰文陽文都是毛澤東(他不知毛主席的號叫潤之)。我把印子請毛主席的秘書轉交。毛主席為報答宴請他一次,由郭沫若作陪。
他所收的門生很多,據說連梅蘭芳也跪著磕過頭,其中最出色的要算李可染。李原在西湖藝術院學畫,素描基礎很好,抗戰(zhàn)期間畫過幾個戰(zhàn)士被日軍釘死在墻上的畫。李在美院當教授,拜白石老人為師。李有一張畫,一頭躺著的水牛,牛背脊梁骨用一筆下來,氣勢很好;一個小孩赤著背,手持鳥籠,籠中小鳥在叫,牛轉過頭來聽叫聲……
白石老人看了一張畫。題了字:
“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間以后繼起高手。八十七歲白石甲亥。”印章“白石題跋”。
一天,我去看他,他拿了一張紙條問我:“這是個什么人哪?詩寫得不壞,出口能成腔?!蔽医舆^來一看是柳亞子寫的,詩里大意說:“你比我大十二歲。應該是我的老師”。我感到很驚奇地說:“你連柳亞子也不認得,他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委員?!彼f:“我兩耳不聞天下事,連這么個大人物也不知道?!备械接行├⑸?。
我在給他看門的太監(jiān)那兒買了一張小橫幅的字,寫著:“家山杏子塢。閑行日將夕。忽忘還家路,依著牛蹄跡?!庇≌隆鞍⒅ァ保硪挥 拔崮臧耸灰印?。我特別喜歡他的詩,生活氣息濃,有一種樸素的美。早年,有人說他寫的詩是薛蟠體,實在不公平。
我有幾次去看他,都是李可染陪著,這一次聽說他搬到一個女弟子家——是一個起義的將領家。他見到李可染忽然問:“你貴姓?”李可染馬上知道他不高興了,就說:“我最近忙,沒有來看老師?!彼D身對我說:“艾青先生,解放初期,承蒙不棄,以為我是能畫幾筆的……”李可染馬上說:“艾先生最近出國,沒有來看老師?!彼牌较⒘嗽古?。他說最近有人從香港來,要他到香港去。我說:“你到香港去干什么?那兒許多人是從大陸逃亡的……你到香港。半路上死了怎么辦?”他說:“香港來人,要了我的親筆寫的潤格,說我可以到香港賣畫?!彼恢烙腥蓑_去他的潤格,到香港去賣假畫。
不久,他就搬回跨車胡同13號了。
我想要他畫一張他沒有畫過的畫。我說:“你給我畫一張冊頁,從來沒有畫過的畫?!彼廊淮饝?,護士安排好了,他走到畫案旁邊畫了一張水墨畫:一只青蛙往水里跳的時候,一條后腿被草絆住了,青蛙前面有三個蝌蚪在游動,更顯示青蛙掙脫不去的焦急。他很高興地說:“這個,我從來沒有畫過?!蔽乙埠芨吲d。他問我題什么款。我說:“你就題吧,我是你的學生。”他題:
“青也吾弟 小兄璜時同在京華深究畫法九十三歲時記齊白石”
一天,我在倫池齋看見了一本冊頁。冊頁的第一張是白石老人畫的:一個盤子放滿了櫻桃,有五顆落在盤子下面,盤子在一個小木架子上。我想買這張畫。店主人說:“要買就整本買?!蔽铱床簧蟿e的畫,光要這一張。他把價抬得高高的,我沒有買,馬上跑到白石老人家,對他說:“我剛才看了倫池齋你畫的櫻桃,真好。”他問:“是怎樣的?”我就把畫給他說了。他馬上說:“我給你畫一張?!彼谝粡垉沙叩那贄l上畫起來,但是顏色沒有倫池齋的那么鮮艷,他說:“西洋紅沒有了?!?/p>
畫完了,他寫了兩句詩,字很大:
“若教點上佳人口 言事言情總斷魂。
他顯然是衰老了。我請他到曲園吃了飯,用車子送他回到跨車胡同,然后跑到倫池齋,把那張冊頁高價買來了。署名“齊白石”,印章“木人”。
后來,我把畫給吳作人看,他說某年展覽會上他見過這張畫,整個展覽會就這張畫最突出。
有一次,他提出要我給他寫傳。我覺得我知道他的事太少,他已經九十多歲,我認識他也不過最近七八年,而且我已經看了他的年譜。就說:“你的年譜不是已經有了嗎?”我說的是胡適、鄧廣銘、黎錦熙三人合寫的,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齊白石年譜》。他不作聲。
后來我問別人,他為什么不滿意他的年譜。據說那本年譜把他的“瞞天過海法”給寫了。1937年他七十五歲時,算命的說他流年不利。所以他增加了兩歲。
這之后,我很少去看他,他也越來越不愛說話了。
最后一次我去看他,他已奄奄一息地躺在躺椅上。我上去握住他的手問他:“你還認得我嗎?”他無力地看了我一眼,輕輕地說:“我有一個朋友,名字叫艾青?!彼苌僬f話,我就說:“我會來看你的。”他卻說:“你再來,我已不在了?!彼杨A感到自己在世之日不會有多久了。想不到這一別就成了永訣一緊接著的一場運動把我送到北大荒。
他逝世時已經九十七歲。實際是九十五歲。
1983年12月
一
“若教點上佳人口,言事言情總斷魂?!边@是齊白石贈艾青的畫作櫻桃圖中的詩句。
以櫻桃形容美人之口,并非始出齊白石的想象。唐代白居易即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句來形容他的歌女。金代詩人元好問也有“櫻桃原是仙郎種”與“好共掃眉才子管”的佳詠。
我想,白石老人以不乏調侃與幽默的“若教點上佳人口,言事言情總斷魂”句題贈艾青,還真是貼切地表達出了白石老人與艾青非同尋常的友情,也流露出了老人對艾青的尊重與期望。艾青是詩人與作家,如能擁有一支魔筆,如美人的櫻桃小口“言事言情總斷魂”,若能寫出摧人腸斷、勾人魂魄的佳作,豈不正是詩人與作家的追求嗎?
九十多歲時的自石老人,曾求艾青為之作傳,艾青以白石老人已有胡適等人為之撰寫的年譜為由,婉拒了老人。白石老人不久于1957年辭世,艾青也正是在這一年因仗義執(zhí)言,替丁玲、陳企霞辯誣而被打成“右派”,進而“發(fā)配”北大荒,以致連齊白石老人的隆重葬禮都無緣參加。
這是兩個莫大的遺憾。不過,遺憾經時間這位奇妙的魔法師兼釀酒師的釀制與窖藏,卻往往能為后世捧出一壇美酒。
《憶白石老人》就是那一壇能醉人的好酒。文章寫于1983年12月,1984年1月21日發(fā)表于《光明日報》副刊。齊白石先生誕生于1864年元月1日,《憶白石老人》正是艾青為紀念齊白石誕辰120周年而寫的一篇專稿。白石老人若地下有知,當沒有遺憾了。因為有艾青先生為他而寫的這樣一篇遲到的傳記,有這樣一篇能攝人魂魄、動人心弦的傳世名篇為其畫像,作為一代國畫大師的并白石先生,應該含笑九泉了!
《憶白石老人》——一篇“言事言情總斷魂”的絕妙好辭!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這是出自《世說新語》中的王戎之口的名言。超脫如莊子的人,或許能超脫紅塵的痛苦;為名韁利鎖桎梏著的人,則元法懂得或難以真正體悟人間的真情。詩人有一顆赤子般的心,往往是這個世界最重情的人。也是能將“情”化為美來欣賞來品味的人。正因為如此,艾青才會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手撫鐵窗,想起那不堪生活的重負與塵世的煎熬在貧病交加中離開這個世界的保姆,并為她寫下《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樣感人肺腑的詩歌;也正因為如此,艾青才能在《我愛這土地》中,抒寫出“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詩行。
《憶白石老人》既“富事”,更“言情”。所敘之事,因蘊含著真摯的情感而倍感動人;所抒之情,又因附著在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中而令人難忘。我們欣賞《憶白石老人》時,可千萬別忽略了其中所蘊含的人情美。
艾青與白石老人的“交情”很真很純。艾青的夫人高璉也是著名作家,她在晚年著有《我和艾青的故事》一書,其中敘寫的一個故事足見艾青與自石老人的相知之深一一
一次。他去看齊白石,老人從柜里拿出一卷畫,秘里附著一張紙,上邊寫著:“妻妾兒女切記,此卷畫是洚家寶,務必好好保存?!?/p>
齊老先生對艾青說:“這些畫,給你保存吧!家里人是收藏不住的?!?/p>
艾青說:“齊老先生,我既不是你的妻妾,也不是你的兒女。這些畫,不好由我保存?!?/p>
這幅畫就是白石老人珍愛的名畫《楓竹》。白石老人的畫每一幅都讓人爭相收藏,更何況是被他視為傳家之寶的得意之作《楓竹》呢?那該是價值連城的作品啊,可白石老人卻愿以此贈予艾青,他們的感情之深刻到了何等程度!
艾青生于1910年,足足比齊白石先生小四十六歲,他們最后為什么能成為忘年的深交、知交呢?我想,答案就在《憶白石老人》一文中,這就是艾青對齊先生的理解、敬重以及對白石老人繪蜮藝術的由衷的欣賞。
1949年北平解放,艾青先生即代表政府親自去白石老人的家登門拜訪,卻沒有端出政府官員的架勢,而是以學生的門吻,畫壇晚輩的身份問候白石老人?!拔以谑藲q的時候,看了老先生的四張冊頁,印象很深,多年都沒有機會見到你,今天特意來拜拜,”化語多么謙卑,又多么真誠!
一代詩誨妒墮與國畫大師的距離,就這樣一下子拉近了。白石老人給艾青的贈畫落款隨著時間的推移魚出“艾青先生雅正,八十兒歲白石矗”最終變?yōu)椤扒嘁参岬苄⌒骤畷r同在京華’深究畫法九十三歲時記齊自石”。也正因為艾青的重情,白石老人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很少說話”之時,仍會輕輕地說出“我有一個朋友,名字叫艾青”。
艾青對白石老人作品藝術價值的欣賞,是由衷的。艾青特別欣賞倫池齋畫商手中的那幅齊先生創(chuàng)作的《櫻桃圖》,卻被奇貨可居的畫商索要高價,盡管白石老人應艾青的請求為他畫了一幅同題材的《櫻桃圖》,但艾青深感白石先生“顯然是衰老了”,畫力不濟了。于是,宴請白石老人再送他回家之后,還是奔赴倫池齋將那幅商價的《櫻桃圖》買回來了。
這一敘寫中所傳遞出的對白石老人作品由衷的欣賞,所流露出的對白石老人晚年才力不及當年的嘆惋之情。真讓人唏噓不已。在《憶白石老人》中,白石老人的藝術才情美,成了禮贊的對象;對生命的感傷,也能撩動讀者心中的那根憂傷的弦。
讀《憶白石老人》,如果不能體悟其中的人情之美,就是入寶山而空手而歸了。 讀艾青的《憶白石老火》,讓我聯(lián)想起了郭若虛編著的《圖書見聞錄》中韓干與周昉給趙縱畫像的故事——
唐代名相郭子儀分別請當時著名的畫家韓干與周防給自己的女婿作肖像畫。兩位畫家的作品分別完成之后,郭子儀請女兒評判。郭的女兒說:“兩畫皆似,后畫尤佳。前畫(韓干的畫)空得趙郎狀貌,后畫(周昉畫),兼移其神氣,得趙郎性情笑言之姿。”
這正是一個足能揭示藝術創(chuàng)作形似與神似關系的絕好話題,它告訴我們肖像畫藝術史上能稱得上神品的作品,應該都是形神兼?zhèn)涞淖髌?。如果將《憶白石老人》比作一幅肖像畫,那么這幅畫正是一篇能“得白石性情”的形神兼?zhèn)渲鳌?/p>
齊白石先生的真性情是什么?要了解其真性情,就必須簡單了解他的經歷。齊白石只讀過半年私塾,是自學成才的藝術家。進私塾門時拜過先圣孔子,僅過半年即為家境貧困所逼,輟學成了放牛娃。后又跪拜在魯班像之下,成了一名木匠。二十四歲才向紙扎匠出身的湘潭肖像畫師肖薌陔學畫肖像,終于又在畫圣吳道子的神像前叩了幾個響頭。
只上過半年私塾的齊白石,僅憑過人的天賦是無法成為后來享譽中外的一代國畫大師的。為學畫、學書法、學篆刻、學古典詩歌,他以舊時代徒弟拜師傅的方式作過無數(shù)的揖,叩過無數(shù)個頭,其中的甘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齊白石第一個木匠師傅,就曾嫌齊白石身架子單薄,上梁、立架子扛不起百十來斤重的木頭,常對他刻薄、挑剔,不順心時還會拿齊白石出氣,最后干脆將齊白石辭退了。
誰也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齊白石是由木匠而成為畫匠再最終成為空前絕后的一代藝術大師的。因此,誰也不能忽視齊白石身上的舊藝人的個性痕跡,這是一個時代深深烙在齊白石身上的印記。
艾青深明這個道理,于是他將齊白石沖弟子李可染發(fā)脾氣的故事給寫出來了。
我有幾次去看他,都是李可染陪著,這一次聽說他搬到一個女弟子家——是一個起義的將領家。他見到李可染忽然問:“你貴姓?”
“你貴姓?”三個字,字字千金,可說是勾魂攝魄之筆。齊白石當著旁人的面,竟那樣不給李可染面子,抱怨和責備李可染對師傅的怠慢?,F(xiàn)代的師生間也不再以師徒相稱,講平等、講人格尊重,其實,這是舊社會師徒間司空見慣的事。
艾青不為尊者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般的齊白石傳記文章中難以見到的性格側面。這就是艾青的筆法過人之處。讀這樣的文字,你就會明白什么是“移其神氣”,什么是“形神兼?zhèn)洹薄?/p>
至于《憶白石老人》中刻畫齊白石藝術上自信、自賞及傲岸之氣的筆墨,當然是艾青著意經營的。如不寫足,那便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代國畫大師的肖像了。這樣的文字,讀者大多能見出,就不贅述了。
此外,艾青寫作此文時,也已是七十三歲的老人了。他文約而意豐的敘事寫人的筆力,給人以足可直追南朝劉義慶的感覺。
且看劉義慶寫東晉名士王徽之的率性、脫俗——
“王子猷嘗暫寄空宅住,便令種竹?;騿枺骸畷鹤『螣?’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日:‘何可一日無此君!”’
有敘事,有描寫,筆墨卻簡省至極,王徽之風韻神情卻也表現(xiàn)到了極致。
再對比讀《憶白石老人》的文字——
“他在一張兩尺的琴條上畫起來,但是顏色沒有倫池齋的那么鮮艷,他說:‘西洋紅沒有了’?!?/p>
“西洋紅沒有了!”艾青描寫白石老人的這一句,話中有話。看似是白石老人為自己畫作不如當年作自我辯護,但老人的自戀、自賞及畫作不能讓艾青滿意的幾分歉意全在這六個字中。
齊白石先生極佩服青藤、石濤的畫,曾說:“恨不能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于門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齊先生這句話,流露出對前代藝術大師的無限崇敬與追慕之情。
其實,真正愛好文學的人與齊先生的心情又何嘗不一樣呢?
艾青先生的《憶白石老人》不也是一篇形神兼?zhèn)涞膽讶藨浥f的敘事佳作嗎?證我們懷著一顆能欣賞美的心,去接近去閱讀它吧!
細細品讀完艾青的這篇“言事言情總斷魂”的佳作——《憶白石老人》,是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