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無糖”的面紗
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來講,正常人每天的能量來源分三大類: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百質(zhì)。糖實際上是碳水化合物的代名詞。所以,在商品的營養(yǎng)成分列表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一般就代表商品的含糖量。我們?nèi)粘K缘奶?,其實僅僅是一種帶有甜味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單糖和雙糖的統(tǒng)稱。葡萄糖是最常見的單糖,而蔗糖則是雙糖最常見的代表。
無糖 國際慣例上所說的無糖就是沒有添加單糖或雙糖的食品,它不能含有蔗糖,通常那些來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也不能添加,例如淀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之類的。
無糖食品必須要有甜味,所以要加甜味劑,但添加安全性較高的糖醇和低聚糖成本較高,所以高效甜味劑特別是合成甜味劑,如安賽蜜,糖精,阿斯巴甜等就大行其道,這些東西的甜度是蔗糖的幾百倍,一個產(chǎn)品原來的配方中,100克產(chǎn)品要加40克蔗糖,現(xiàn)在只需加零點幾克甜味劑就夠了。需要注意的是,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賽蜜等甜味劑,在某些國家是被禁止使用的。
偽無糖 “聰明”的商家在外包裝上標明的只是不含蔗糖,算是打了個擦邊球,很多沒有添加蔗糖的食品有時候也會標注“無糖”,但淀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等添加劑,升高血糖的速度未必會比蔗糖慢多少,甚至有可能高于蔗糖。
專家?guī)恪翱炊碧鹞秳?/p>
當然,甜味劑也不需要一棒子打死+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制作方法,合理地選擇使用,仍然可以健康安全的享受甜蜜的味道。
糖醇類
糖醇類具有不升高血糖,不引起齲齒,熱量低的優(yōu)點,高溫處理也不會引起食品的褐變。食用含有木糖醇,山梨糖醇,麥芽糖醇和甘露糖醇的食品是無害的,但應控制在每天20克以下,兒童在10克以下,因為吃得過多會引起輕度腹瀉。
代表食物: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糕點
不宜人群,易腹瀉的人
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也叫做蛋白糖,是天門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兩種氨基酸結合并酯化的產(chǎn)物。它和糖一點關系也沒有,但甜度是蔗糖的50~200倍。蛋白糖在體內(nèi)可以作為氯基酸參加代謝,對人體具有一定營養(yǎng)價值。因為它甜度很高,所以使用量很小,不會像蔗糖那樣引起肥胖或營養(yǎng)不良。由于蛋白糖常常與其它甜味劑混配后作為“無熱量甜味劑”使用,所以要認真閱讀包裝上的成分說明。
代表食物:標注含阿斯巴甜的低糖,無糖甜味食品
不宜人群:患有苯丙酮尿癥的寶寶,2歲以內(nèi)的寶寶(因為分解后屬于氨基酸類物質(zhì),可能會影響到嬰幼兒體內(nèi)的氨基酸平衡)
甜蜜素、安賽蜜,糖精等合成甜味劑
它們是標明或宣傳“低糖”,“無糖”,“低熱量”,“減肥”的甜味食品和飲料當中最常見的甜味來源,既便宜又穩(wěn)定。不含熱量,不升高血糖,也不會引起齲齒。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它們對于控制體重和糖尿病有額外好處。目前我國使用的合成甜味劑在食品中的添加數(shù)量和范圍都有國家標準把關,不超標不會對人體造成可察覺的危害。但仍有部分健康專家擔心兒童食用含有合成甜味劑的食物對心理,行為發(fā)育可能造成潛在不良影響。
代表食物:多數(shù)標明“低糖”,“無糖”、“低熱量”、“減肥”的甜味食品和飲料
不宜人群:2歲以下的寶寶
“甜蜜”誤解有多深
1 糖尿病人可隨意吃無糖食品不含蔗糖和淀粉糖,但不等于無其他單糖或雙糖。而且,食品中的淀粉,蛋白質(zhì)等成分也可以轉(zhuǎn)化為糖。因此,無糖食品并非絕對安全,如果食用不當,也會使血糖升高。還有,無糖食品往往含有甜味劑,如木糖醇,麥芽糖醇,山梨糖醇等。這些甜味劑雖然不會使血糖升高,但過量服用也會對人體有害。無糖食品在某些疾病狀態(tài)下可以使用,但絕不能替代藥物治療。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購買和食用無糖食品。
2 “無糖”就可以減肥無糖食品的主要賣點是低熱量升血糖慢。然而,只要有糊精或來自大米白面的精制淀粉,就會有熱量,它們和蔗糖一樣會快速升高血糖、令人發(fā)胖,對于減肥者來說,一樣是大麻煩,所謂“無糖”并不意味著能減肥。更嚴重的是,很多人因為某種食品標記“無糖”就放縱自己吃掉這些營養(yǎng)價值不高的食物和飲料,“這才是無糖食品所帶來的最大麻煩!”
3 木糖醇是一種保健糖木糖醇被廣泛用于各種口香糖和減肥食品中。木糖醇是一種天然植物甜味劑,它進入人體后只有部分能被利用,熱量比其他碳水化合物少了40%。但喜愛甜食的朋友切不可高枕無憂,木糖醇吃多了一樣會發(fā)胖,而且木糖醇不被胃酶分解,直接進入腸道,易造成滲透性腹瀉。在歐美國家,含有木糖醇的食品都會在標簽上注明“過量攝取可能會導致腹瀉”,但國內(nèi)市場銷售的食品卻鮮見這種標識。另外,木糖醇吃得過多會導致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4 蜜餞都是純天然
酸甜的話梅是很多人的開胃零食,很多人以為酸甜是話梅的天然味道,其實話梅肉這類蜜餞食品幾乎集合了各種甜味劑。仔細看看蜜餞類食品的配料表鮮果肉,白砂糖、食鹽,奶油,檸檬酸、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甜蜜素,甘草、香蘭素,乙基麥芽酚等。其中阿斯巴甜,甜蜜素都是合成甜味劑,它們的甜度是蔗糖的幾十倍到幾百倍,這么多的甜味物質(zhì)會令人發(fā)膩,于是需要添加檸檬酸和食鹽,用酸味和咸味幫助味道變得生動。香蘭素和乙基麥芽酚都是增香用的添加劑,而乙基麥芽酚本是面包香氣中的成分。
所以,不應讓孩子過多食用話梅之類的零食,因為他們解毒功能較弱,過多食用肯定會帶來不良副作用。
5 只要不過量,“無糖”好過“有糖”
人體在食用了甜味劑后,要通過新陳代謝排泄出去,而兒童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肝臟的解毒能力較弱,食用這些化學合成機會加重肝腎的負擔。另外,孕婦和一些特殊病患,老年人最好也避開這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