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1888年-1979年),原名之端,號帕廬,廣東香山(令中山市)人氏。王云五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知名的政治人物、學者和出版家,同時也是一位成績卓著的圖書館事業(yè)家。
東方圖書館
東方圖書館的前身是商務印書館編譯所附設的涵芬樓。商務印書館1896年創(chuàng)業(yè)于上海,1901年增設編譯所,由張元濟主持。1921年,王云五繼高夢旦就任第三編譯所所長。1924年涵芬樓改名為東方圖書館,聘王云五任館長,于1926年正式開放。王云五在《東方圖書館概況·序》中說,他建議開放東方圖書館的原因是鑒于自清末變法以來,國人雖都知道圖書館為教育的重要保證,然而幾十年來,國內圖書館設置遠遠不敷需要,公開開放的就更少了。比起其他歐美國家遲緩得多。他遠矚世界潮流將日新,遂積極建議公開涵芬樓豐富典藏,以供社會民眾閱覽??梢?。王云五在當時已認識到圖書館之重要,因此一改涵芬樓的典藏性質而使之成為一所供公眾利用的圖書館,促進了當時正處于起步階段的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王云五主持東方圖書館后,以涵芬樓藏書為基礎,繼續(xù)搜集圖書,凡古今中外各科學術必需的參考圖書,大致粗備。在閱覽管理方面,王云五也通盤規(guī)劃。1931年,東方圖書館成立流通部,辦理圖書外借事宜。并且可以通過通信手段郵遞借書,借閱范圍可達到全國各大城市。東方圖書館雖屬私立圖書館,但財產(chǎn)仍屬商務印書館,真正由王云五個人捐獻成立的圖書館則是1974年10月在臺北成立的云五圖書館。王云五以畢生積蓄,成立一所私立圖書館,鼓勵社會讀書風氣。在此期間,許多私人圖書館紛紛成立,對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有相當?shù)闹妗?/p>
目錄學創(chuàng)新
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在圖書館理論上,王云五的最大建樹就是首創(chuàng)“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形成自己的新目錄學體系。王云五接受了西方現(xiàn)代目錄學思想。認為“圖書分類為新目錄學之綱領”。他肯定美國圖書館學家卡特對圖書分類的兩個條件,即“(一)須要按著性質相同的分類;(二)須把所有圖書按照它的種類分別陳列起來,務使同類的書不要分開,不同類的書不要摻入”。根據(jù)這兩個標準。可以評判一種圖書分類法是否完善。正是基于卡特圖書分類的標準,王云五對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作了一番檢驗。他在回顧中國古代圖書分類時指出,中國古代就有幾千年一貫的傳統(tǒng)目錄學。中國的圖書分類,最早當推漢朝劉歆的《七略》,它把藏書分為七大類。隋唐之際有所謂的四部分類法,以后便基本成為定制,只是稍有變動而已。至清修《四庫全書》,還是不脫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的范圍。成為中國傳統(tǒng)分類法的典范。王云五以卡特對圖書分類的定義批評中國四部分類法。認為它“從表面上觀察,這雖似按性質的分類法,但細加研究,多少還是傾向于形式的分類法”。如經(jīng)部的《書經(jīng)》本是一部古史,《詩經(jīng)》本是文學,《春秋》也是歷史,“三禮”都是社會科學。即四部分類法不是按學科譜系來劃分,而是把哲學、宗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類書籍并在了一起。
王云五在自己的圖書分類實踐中,一方面從現(xiàn)代知識觀出發(fā),堅持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一元,反對在中西學術間劃一鴻溝:另一方面鑒于四部分類法無法統(tǒng)馭西方書籍與譯本以及近人新學術著作方面的缺陷,使得他放棄了中國傳統(tǒng)的圖書分類而轉向西方現(xiàn)代分類法。在眾多西方圖書分類法中,王云五采用了美國杜威的十進分類法。杜威分類法以阿拉伯數(shù)字為標記符。以小數(shù)制作層累標記,次第分明,類目詳盡。對記憶和檢索特別便利。成為世界上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分類法。但王云五并沒有盲目照搬杜威的十進分類法。他指出該分類法雖然便利,但它以西方知識劃分為主體,不僅對中國特有的圖書不易容納,而且對中國有關的事物只留給一個很微小的位置,所以這對以中國書籍為主的圖書館是很不實用的。因此,王云五覺得在相當范圍內有變動杜威分類法的必要。王云五在十進分類法的基礎上,加以小小的點綴形成自己的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1927年,王云五創(chuàng)編了《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它以杜威為藍本,以王云五發(fā)明的三個符號“+”、“++”、“+-”,將關于中國書籍冠于杜威法原類相同之前,而分別置于它大同小異的西方圖書之最近距離處,于是不僅譯本與原版書放在一起,連中國古籍與西方圖書性質盡同或大同小異者,無不置于相同或相近的地方。這種分類法的發(fā)明,于當時來說是滿足了圖書館管理的需求。即使在今日看來,其合并中西圖書為一體的設想,在我國圖書館界仍是正在追求的理想?!爸型鈭D書統(tǒng)一分類法”雖然由于三種符號的連用均賴主觀判斷。易生困擾,且學科分野日益細密,以至無法在今日廣為采用,但在許多西文藏書不多的小型圖書館仍是值得采用的。
四角號碼檢字法。王云五認為檢字法與編印字典、改進索引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密切聯(lián)系,進商務后也積極參加研究。后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王云五從電報號碼中得到啟發(fā)。他設想漢字是四方塊,方形就有四個角,以左上為第一角,右上為第二角,左下為第三角,右下為第四角。把漢字筆形分為十類,用0到9這十個數(shù)字表示十類基本筆形,把四個角的筆形數(shù)字連接起來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四角號碼,按四角號碼排列字順就成為四角號碼檢字法。1925年,他終于發(fā)明了“四角號碼檢字法”,該檢字法以其快捷方便和排檢準確成為民國以來新發(fā)明的檢字法中最成功的一種,并在全國迅速采用,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圖書館的圖書編目技術,以至王云五視“檢字法為新目錄學之重要工具”。漢字檢字法就是漢字排序的工具,它大量被運用于圖書館的索引片的編制、圖書館著作號、書名片和著作片的排列,是圖書編制的重要技術。當時國內眾多圖書館紛紛引用。影響極大。許多工具書也用它排檢。因此。四角號碼檢字法數(shù)十年來一直成為中學國文課本必備的補充教材。即使在今日電腦發(fā)達時代,中文輸入方法之一的三角號也系受“四角號碼檢字法”的啟發(fā)而編訂,所以我們不能不說王云五先生這項發(fā)明的影響極其深遠。
出版業(yè)促進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
王云五自1921年出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后,即與商務結下不解之緣,其先后在商務工作達40年之久。當時的商務不僅出版應時的學校教科書、工具書、翻印和翻譯大量世界學術名著,還整理出版有價值的古籍。商務書刊出版數(shù)量之多、選擇之精均為全國第一,與商務印書館設有一個多功能的圖書館是分不開的。王云五出掌商務編譯所后,即考慮以出版事業(yè)來輔助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思路。他的具體辦法是從編印各種有系統(tǒng)的小叢書人手,以求充實圖書館的內涵。自1922年至1927年先后出版了500多種各科小叢書,方便圖書館有系統(tǒng)地采購。他從東方圖書館的各科優(yōu)良圖書中精挑細選,并經(jīng)過有系統(tǒng)的組織、整理,再大量地出版、發(fā)行,分期供應給各類圖書館。免除了圖書館不知如何選書的困擾。正由于大量出版發(fā)行,售價自然低廉,各圖書館、機關、學校、家庭都可采納,從而達到普及教育、文化的目的?!叭f有文庫”的出版發(fā)行。就是他將歷年來已出版的各種叢書存菁去蕪,厘定系統(tǒng),其次再選定國學基本叢書100種、世界名著若干種,參考巨著若干種,共收圖書1010種2000冊計達一億一千五百萬言。于1932年發(fā)行第一集。當時各省反響熱烈,預約數(shù)竟達8000部。抗戰(zhàn)前一年,萬有文庫第一、第二集全部出齊,依憑這套書而成立的圖書館在2000所以上?!叭f有文庫”編印的目的,使東方圖書館得以更多地服務、貢獻于社會,該館在每本書上,加上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號碼。附送書名卡片,故購買該文庫的小型圖書館無須再進行分類編目,節(jié)省了不少管理時間和費用。這種方法,就是如今國際圖書館界提倡的在版編目fCataloguing-n publi,cation),即現(xiàn)今簡稱CIP的先聲,足見王云五的出版計劃和出版事業(yè)。無不以輔助圖書館的發(fā)展為目的。這種以精選圖書而編印價格低廉叢書的方式,遷臺后的商務印書館依然繼續(xù)推行。1964年編“萬有文庫薈要”,后來又出版“人人文庫”、“各科研究叢書”、“國學基本叢書”、“古籍今注今譯”等等,都是各級圖書館必備的藏書。另外,王云五特別重視工具書的出版,如他主編的《辭源》、《王云五大字典》、《云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中國人名大辭典》、《教育大辭書》、《歷代名人生卒年表》等,仍是重要的參考工具書,在我國圖書館工具書中占有極大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