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目前中職電類專業(yè)學生基礎知識差、能力低、學習動力不足的現(xiàn)象,提出了從抓住學生心理、利用學生特點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三個方面來探討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電類專業(yè);教學方法
能力是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如果組織得當、方法合理地掌握知識,則能力可以得到發(fā)展。近幾年,隨著普通高校的擴招,素質較好的學生紛紛就讀于普通高中,致使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急劇下降。筆者調查了解到,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追求目標,得過且過,綜合能力自然就低。
那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去提高學生的能力呢?下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工作談談一些具體的做法。
一、抓住學生心理,激發(fā)學習興趣
1.通過設疑,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法基本上是學生“接受學習”的方式,也就是“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只知機械記取和搬用知識。采用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法,則可以引導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主動積極尋找答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出一些生動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筆者在講授無線電波傳播的知識時,提出了兩個問題:為什么白天收聽中波(AM)電臺較為困難,而在夜間卻可以接收到非常多的中波電臺呢?為什么電視發(fā)射臺要建在高高的山頂上呢?這些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很多同學紛紛發(fā)言。這時,教師再去引導他們思考,學生就會沿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去探究思考并解決問題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2.積極引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過硬的動手能力,實際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都非常喜歡自已動手進行一些小制作,我們可以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去引導他們。比如,在講授《無線電基礎》時,筆者安排學生每人安裝一只無線話筒。學生獨立完成,認真做好每一個元器件從測試、安裝、上錫、調試等多步工藝程序,直至成功。在安裝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如元器件的檢測、上錫工藝等。同時,學生也過了一把“電臺主持人”癮(無線話筒就相當于一個小小的調頻廣播發(fā)射電臺,只要把FM收音機調到某頻率即可接收到無線話筒發(fā)出的信號)。結果,每個學生都成功完成任務,十分高興。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在“樂”中學到了無線電廣播知識。
二、利用學生特點,調動學習興趣
1.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分析能力。
目前大多數(shù)中職生學習動力不足,沒有學習興趣,得過且過。如何才能變“我不學”為“我要學”呢?提高學習興趣是關鍵。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沒什么特點,平淡無味,學生當然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分析問題時,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分析調幅和調頻信號時,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去對比分析調幅和調頻信號兩者的區(qū)別。經(jīng)過對比了解和教師的分析說明,學生就很容易區(qū)別兩者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常利用多媒體。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使學生容易理清事物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從而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
2.實物教學,提高學生觀察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利用好實物教學,可以結合學生視聽感官,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在《電力拖動控制線路》教學中,不妨結合實物教學。例如在講解時間繼電器的結構時,給學生每人一只時間繼電器,讓學生去觀察:空氣阻尼式時間繼電器的結構是如何組成的?通電延時型和斷電延時型有何區(qū)別?通電延時能否可以改成斷電延時?學生在觀察的同時聽教師講解,很快就弄懂了時間繼電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梢?,實物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三、發(fā)揮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興趣
1.讓學生參與,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候為了讓學生易于弄清事物,必須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學生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去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電子元器件的知識時,不妨要求學生多到電子市場了解情況,因為電子器件發(fā)展很快,書本的內(nèi)容往往不是最全面的??梢酝ㄟ^要求組裝一臺功放機,讓學生親自到電子市場了解情況再進行購置相關的元器件。讓學生親自到市場了解情況,可以彌補感性經(jīng)驗的不足,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中去掌握知識。
2.讓學生走上講臺,鍛煉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學生走上講臺的機會甚少。我們在學習完內(nèi)容后,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到講臺上進行小結,膽子較小的學生往往講得不會很好,有的連上講臺都怕,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夠膽量??梢?,這種方法訓練學生的膽量不僅行之有效,同時又能鞏固所學知識。
3.提出若干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的課往往變成了“一言堂”,學生思考時間少,這樣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妨這樣做:教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看書、思考及討論,然后教師檢查指導,最后提問,學生回答和總結。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教會學生真正“讀書”,即使畢業(yè)后參加工作,這種學習方法還可以用得上。例如在教《電視機原理》理論課時,就可以多采用這種方法來教學。因為電視機原理的理論性很強,很多原理僅靠教師講,學生就很難掌握,像行振蕩原理、開關電源的工作原理都比較復雜,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邊看書邊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學習的氣氛比較濃,就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馬卡連柯說得好,新的教育科學必須培養(yǎng)新型的人??梢?,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fā)展,走出社會才能更適應目前激烈的競爭。
(作者單位:珠海市斗門區(qū)第三中等職業(yè)學校)
參考文獻:
[1]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何國華,燕國材.馬卡連柯教育思想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見習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