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四根筷子不抱團,卻煢煢孑立而成了人見人畏的數(shù)字:11.11。由此衍生出的節(jié)日叫作“光棍節(jié)”,只聽名字就曉得如何形單影只,如何孤苦伶仃。
但是又何必?情人有情人的愉快,單身卻也有單身的自在。既然是一個節(jié)日,自然要找到歡慶的理由。單身的人那么多,不快樂的沒有幾個,歡慶是為了證明,也是為了讓自己喜笑顏開地,去迎接明天便可能到來的美滿愛情。
不同于任何一種節(jié)日,光棍節(jié)的由來沒有傳說、沒有記載,沒有一段可以被人口口相傳的歷史,實際上,這個不像節(jié)日的節(jié)日因為它的名號而頗顯得有幾分悲壯的自嘲。這個節(jié)日也并不是一樣舶來品,它土生土長在我們身邊,上世紀90世紀初,南京幾位大學生由于長期單身而苦悶而煩惱而失望,最后意識到單身的族群其實規(guī)模龐大,任何一個族群都有自己的節(jié)日,單身人士也應該擁有同樣的“人權”。挑選日子的方式與遠古時期創(chuàng)造和解讀象形文字相似——11月11日,形影相吊的4個“1”,一年僅此一次。
關于光棍節(jié)的過去到此為止,它的迅猛發(fā)展是基于現(xiàn)代都市中不見得越來越多,卻越來越有自我意識的單身人群。在這一天,單身人士們要吃4根油條或火腿腸,接著要么閉門謝客一個人聽悲傷的音樂,要么心急火燎地打扮一番沖向在這一天密集的各種相親活動,和集體約會。講到這里,應該大家能夠意識到關于光棍節(jié)存于表象的一個顯著問題了——作為一個節(jié)日,居然沒有人為了它而慶祝!作為一個節(jié)日,它幾乎就像是一個避之不及的祭日!
馬克思教導我們,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相較男光棍們在這一天的熱血沸騰,女光棍們就顯得要低調(diào)許多。“脫光”是男光棍們在這一天為自己定的計劃,但是對于他們來講,由于其“感情狩獵期”似乎要比女性長出許多(鉆石王老五和四十豆腐渣很能說明問題),因此他們對光棍節(jié)的熱情更帶有玩笑的意味。而女光棍們受歷史、國情、性別差異等各方面的影響,對她們說光棍節(jié)是一場自嘲的盛典,多半會讓她們更加無地自容。在性別文明史上,對感情的攫獲始終處在被動地位的女性,會自然存在自己是“揀剩下”的心理,到了光棍節(jié)這一天,自憐者多,怎會慶祝?
不過,即使以上規(guī)則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將男女光棍放在成都。在這座平原城市中,男性憑借一如既往的優(yōu)良表現(xiàn)獲得了“PA耳朵”的光榮稱號,將女人們盡可能地呵護和寵愛。女人們習慣了這一套,自然也就安之若素,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受寵的命。一個成都女人在成都可能不會有太多交心的女友,卻一定有一群愿意隨時聽從吩咐的男伴,男伴的身份其實并不復雜,干凈純粹的朋友或同事,多年前的同學,或鄰居家姨媽的三姐的表弟的侄子……并非是無事獻殷勤,而是生性使然。
這樣一來,除了實在不幸如“我愛的人明花有主,愛我的人慘不忍睹”之流,即使是單身的成都女人,也未必過得不精彩。當然我們不能忽視愛情的力量,也知道擁有它的幸福,只是我們同樣認為,單身不等于不幸福。那些被感情傷了心的,自然有理由更加成熟地看待,更加心平氣和地等待;那些主動放棄了的,自然有更加重要的目標尚未達成,有更加明亮的將來不容錯過;那些將選擇權緊緊抓在手里的——她們不是不相信感情,而是站在完美主義的立場,需要更多矚目的眼光,所有若即若離的曖昧,只不過是自戀的體現(xiàn),她們說,難道還有疑問嗎,我們本應更愛自己。
從自憐到自憐,這已經(jīng)是最值得慶祝的理由。若再加上一點調(diào)侃,單身這個事實,也不過像一個輕飄飄的玩笑。如果我們能夠自我滿足,何苦為不確定的將來擔憂?
這是節(jié)日,請?zhí)谷唬堥_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