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現(xiàn)在還在飛速地發(fā)展,它是智能化非常高的工具,是智者們不斷將自己的智慧成果融入其中的結(jié)果,它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生活質(zhì)量,它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計算機愈來愈走進百姓家,平民化趨勢很是明顯。但是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人員在接觸、認識、使用它時仍然感到茫然、困惑,操控電腦上手比較慢,這是為何呢?
下面談?wù)劚救说目捶?我們操控計算機大部分情況是操控它的軟件,而軟件至少有兩層抽象:一是功能的抽象,即它雖不是一臺實物機器但它完全可以實現(xiàn)一臺實物機器能完成的工作,例:電腦中計算器,是一個軟件,但它完全可以像一臺真的實物計算器去計算,也就是說實物(硬件)和軟件所實現(xiàn)的功能(效果)是等價的;二是軟件界面的抽象,我們只要看Word格式工具欄上的工具圖標你就清楚,上面的剪刀圖標有類似剪刀的功能,當我們能過渡:軟件和硬件是相通的,這個相通是功能上的相通,那么很多概念上的困惑你將迎刃而解,我們?nèi)绾文茏龅竭@個過渡需要一個過程,但是仔細想想:軟件如果是英文界面,那么就難倒一大片,而現(xiàn)在的軟件雖然是中文版(漢化版),但其中不少概念仍然比較抽象,有點類似我們的古文中的文言文,這就是“攔路虎”,教學中如果我們將那些抽象的名字、術(shù)語、概念“白話文”化,那么就可以降低或去除障礙,我們將抽象的對象“白話文”化這個方法就可以成為教學的一個突破口。
下面我將在實際操作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概念比較抽象且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名詞、術(shù)語……做一些列舉,使之“白話文”化。
操作系統(tǒng):譯成操控系統(tǒng),會讓我們沉思,操控電腦機器的最大管家,掌控你電腦上的軟件和硬件資源,如果沒有它你的電腦就無法工作。Windows系列、Dos、Unix……中Windows XP是目前被聘當管家最多的一個操作系統(tǒng)。
工具:工具這個概念在操控電腦時我們要貫徹始終,我們做什么事都需要工具,操控電腦每一步幾乎都離不開工具,電腦本身是一個復(fù)雜、內(nèi)容最豐富、功能最強大的工具,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工具大集成,像剪刀、畫筆、橡皮擦、計算器……都是工具。
工具欄:放著各種各樣的工具的一個欄目,雖此“欄”非彼“籃”,但是我們把它看成“籃子”(盛工具的籃子)也無妨,不會引起混淆。
菜單:即點菜單,電視機遙控器中也有一個菜單,基本上是一樣的。
菜單欄:Word是進行文字處理的工具,這個工具里的什物一應(yīng)俱全,而什物“清單”就是菜單,菜單全部放在菜單欄這個欄目內(nèi),通常我們向電腦發(fā)命令,調(diào)工具,都是在這個“籃子”中進行。
剪貼板:
注:上述剪切時其原處的內(nèi)容efg不存在了,而復(fù)制是原處的內(nèi)容abc則還存在。
格式化:有兩種情況。一是磁盤的格式化,它是對磁盤進行清0,重新劃格子,相當于我們寫了一滿黑板的內(nèi)容,我們用黑板刷將之擦掉。二是在軟件中我們對操作的一個對象(文字、文本、圖形、圖像、表格……)進行格式化,這個格式化就是修飾美化,使之更漂亮。
透明:透明玻璃、水……一切透明物體壓在別的物體上,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酵该魑矬w下的物體,在電腦中我們可以將一幅圖片性質(zhì)的對象讓它透明化或半透明化或1%~100%透明,同樣的道理,那它下面的東西從原來被遮看不到而變成可以看到或若隱若現(xiàn),從而達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電子簿、電子表:電子簿相當于一個帳簿,電子表相當于帳簿中的一頁。
桌面:就是桌子,桌面上的各種圖標就相當于我們自己桌子上擺放的東西,我們一個習慣是:喜歡把使用頻率高的東西放在最易觸手處。電腦的桌面它模仿了人的這個行事習慣。
自定義:根據(jù)個人嗜好設(shè)置風格,在電腦中可以自定義的內(nèi)容實在是太多了,例:有的人喜歡將桌面的背景設(shè)為他喜歡的風格,這就是一種自定義。比如:各種工具(菜單欄、常用工具欄、格式工具欄、繪圖工具欄、Visual Basic……)的擺放,既可以放左邊,也可以放右邊,既可以放在上面,也可以放在下面,還可以浮動在任一位置,當我們是左撇子時,我們可以把鼠標左右鍵顛倒過來,變成左手當先人習慣方便的方式。
默認:其實就是你不特別指出的話(亦即不作特別要求的話),電腦就會按照電腦自己的習慣行事,例,我們制作出的文檔在保存時,若不指定其路徑,它就會默認保存在C盤我的文檔里,就相當于我們不作特別要求的話,我們的碗筷都會放在碗柜里。所以很多情況下我們應(yīng)指路(指定路徑)。如果我們用電腦用得非常熟練,我們就可以對它里面的資源(東西)做到如數(shù)家珍,呼之即來。
預(yù)覽:預(yù)先(事先)將最終的效果展現(xiàn)給你,比如在打印出紙之前就已經(jīng)知道什么樣了。
瀏覽:就像我們?nèi)D書館借書,我們要某書,先要尋找、搜索、翻尋,電腦中的瀏覽,我們點擊“瀏覽”時電腦中的資源就會呈送我們過目,然后由你來選擇。
萬能鍵——鼠標右鍵,這只是我個人認為。當我們選定一個對象,對一個對象進行操作時,通常我們要打開一個菜單或工具,可以通過菜單欄或工具欄,但是當我們不知我們要的菜單或工具放在哪兒時,或者走此處打開菜單會更遠,電腦還提供了一個幾乎是萬能鍵的鼠標右鍵,這時你可以單擊右鍵,電腦會將你下一步你可能需要,且可以操作的菜單或工具呈送你面前,由你選擇。這是軟件設(shè)計者提供給我們一個非常方便實用的功能。
先選定,后操作:這是一個我們操作電腦時幾乎貫穿始終的一條原則,例如:房間里有10個人,現(xiàn)在我們要喊第5個人出來,我們喊一聲:“出來”其結(jié)果是,可能都出來,可能一個也不出來,可能其他情況……,而電腦我們不指定(選定)對象,我們的操作就不會有結(jié)果,電腦不會理睬你。
文件夾:我對現(xiàn)行教材上文件夾的概念解釋為目錄,我有不同的看法:一是,打開我的電腦或資源管理器,我們發(fā)現(xiàn):排在目錄中的圖標并非完全是文件夾圖標;二是,文件夾的圖標很明顯顯示:它是個夾放或袋放文件的一個公文包樣。只不過是它的容量非常大而已。
在教學上,不論哪門課程,我們對其中抽象的內(nèi)容,如果我們都能用一些恰當貼切的比喻、類比……來教學,學習者學起來都會感到是一件輕松快樂的事,那教學效果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