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國際貿易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文章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進行探討,主要涉及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方面的問題。作者認為應堅持“夯實理論,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理念,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將啟發(fā)式教育、互動式教育、研究性學習、協(xié)作式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運用于教學中。
【關鍵詞】國際貿易專業(yè) 西方經濟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7-0143-02
《西方經濟學》是從經濟學的基礎——資源的稀缺性為切入點,討論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問題,由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組成。該課程是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必修的核心基礎課,對所培養(yǎng)的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的素質起著奠基性作用。基于國際貿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本文擬對國際貿易專業(yè)本科學生的《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進行探討,主要探討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兩方面的問題。
一、關于教學理念的探討
1.堅持國際市場導向,與國際接軌。
國際貿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求必須堅持國際市場導向,與國際接軌。這就要求對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也必須堅持國際市場導向。體現在教學上:教學理論和專業(yè)術語應遵循國際標準;教學方法上應盡可能使用雙語教學和情景模擬教學;教學手段上應盡可能使用多媒體教學。這應是《西方經濟學》課程組不斷保持教學活力,切實提高國際貿易本科教學質量而始終遵循的一條基本教學原則。
2.夯實理論基礎
強化理論教學,注重《西方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以及教學內容前后章節(jié)之間的聯系,保證知識體系連貫性。利用課堂把基礎理論講細講透,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3.注重能力培養(yǎng)
首先,《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應以適用性、實用性和應用性為重點進行設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圖形分析能力、文字說明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教學中要以原理和理論的應用思路和應用方法為出發(fā)點,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最后,教學方法上盡量增加案例教學,比如可以在某些教學內容前,先導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案例,通過所選案例的關鍵詞或中心思想引出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然后讓學生再根據所學知識或原理分析案例,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關于教學設計的思考
《西方經濟學》課程組應根據學校定位、國際貿易專業(yè)定位、本課程定位和授課對象特征等,在課程的設計上,進行以下5個方面的努力:
1.理論聯系實際,講清重點、突破難點。
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將課本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理清思路,突出重點、難點,使學生對知識的來龍去脈有個清晰的認識。要做到這點,應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第一,認真?zhèn)湔n。在備課前,首先是認真收集該課程的全部資源,然后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實施方案對收集到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教案。備課時,力求做到教案具有系統(tǒng)性,明確每章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并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二,理論聯系實際,精講重點、難點。在對每章進行具體講解時,首先用較短的時間對知識點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串講,一帶而過,然后對重點和難點內容,聯系現實經濟生活和個人日常行為進行精講。例如:在講均衡價格時,以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波動為例,講解均衡價格的形成和變化過程;在講蛛網理論時可以近年來我國豬肉價格大幅波動為例,說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于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的商品,一旦價格偏離了均衡,則難免大幅波動。這樣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論時將枯燥地理論和現實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用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對于難點內容,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講授時重在引導學生如何突破難點,在講課時以案例教學的形式重點講授。如在講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時,學生難以理解,就以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為例說明,例如以自己吃飯、喝酒為例,從自身感覺舒服、到不舒服,最后到難受進行講解,來說明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
2.保持激情,兼顧趣味性。
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保持充沛的激情,將上課作為一項藝術,為了每一句措辭,每一個細節(jié)進行精心安排精心組織,將課本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同時,由于《西方經濟學》課程理論性較強,而且較抽象,很多學生反映較為枯燥,因此教師應盡量借助多媒體動畫將枯燥的內容形象化,幫助學生學習。我們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避免課件沒有圖片、沒有動畫、沒有聲音、只是將書本簡化的現象,在課件中應大量運用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枯燥生澀的理論知識化為形象生動的圖畫或聯想。比如在畫曲線圖時,應充分運用聲音和動畫的效果來演示曲線的變化過程。
3.注意將課程學習與經濟學研究的熱點內容相結合
在課程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將教材中沒有但屬于當前經濟學前沿研究的熱點內容,結合自己的科研內容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適當了解經濟學前沿動態(tài),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在講寡頭壟斷市場理論時,可以結合介紹博弈論;在講宏觀經濟政策時,可以結合介紹本輪金融海嘯后各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選擇,以及經濟學家們就這個問題的爭議。
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甚至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4.交流互動
現代教學應是一種多邊活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資源互動的雙向交流,改變學生單向接受信息無法參與教學或控制學習的被動局面,實現教學過程的角色互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段鞣浇洕鷮W》教學在互動交流方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
第一,課堂討論。教師每個學期在制定《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計劃時都應包括4~6學時的課堂討論,具體時間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安排酌情確定。在上討論課時,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經濟熱點問題給出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每組派代表進行觀點的闡述和答辯,任課教師最后點評,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問題的理解。
第二,模擬教學??梢詫⒄n本的部分章節(jié)內容讓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準備講稿,再由他們給學生上課,教師主持課堂,學生講完后由教師點評,學生評議。這種模式不僅可以督促學生認真看書備課,提高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突出和優(yōu)秀的一面,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使學生全方位提升素質,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小組學習。教師可組織所任教班級學生成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是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學習的有效方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交流學習心得、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學習信息和資料,互相鼓舞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學習動機,努力消除個別化學習帶來的孤獨感。同時說明開展小組活動不一定要人聚在一起,也不一定要人齊了才能開展,可利用網絡如QQ聯系等進行網上小組活動。
第四,QQ答疑和E-mail答疑。現在的學生基本都喜歡上網,任課教師可通過QQ和E-mail答疑解決學生課外遇到的問題。這個辦法,不但能為學生答疑解惑,也有利于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五,作業(yè)批解。作業(yè)的批解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形式,學生通過做作業(yè)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教師通過批解作業(yè)了解學生的學習結果,通過評講作業(yè)達到糾錯和溫故知新的效果。因此,教師仔細閱讀批解作業(yè),是教師完成課程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
5.注重導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要想學透學好《西方經濟學》,僅僅只依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任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一,注重引導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學會了方法甚至比學會了一門課程更有用。對于不同的知識,要采用合適的學習方法。學好該課程,理解基本概念是學習的關鍵,理出重點、難點,理解基本公式和圖形,教師可指導學生采用類比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同時該課程又是與實際結合很緊的課程,在教學中,教師應教學生如何理論聯系實際,使他們能學以致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總之,學習方法很多,要視具體的知識點來靈活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實踐才能熟練的掌握和運用。
第二,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及現代教育技術,是課堂教學最好的輔助教學手段。大量的教學資源、教學信息、理論熱點、難點問題等均可在網絡中搜索。利用網絡能很好的補充和擴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因此,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上網、如何在網上查找學習資源、使用資源,使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李昌平、劉學山、喬立民.關于調動教與學兩個積極性的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08(S1):7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