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世紀之交,有一個男子蔑視卻又深愛著這個世界。他將一枝瑰艷如血的鮮花插在紐扣上,孔雀一般昂首漫步在煙籠霧罩的倫敦街頭,囂張地刺破感染了La-Mal-DuSicle的郁郁寡歡的人群,把所有驚羨、詫異、厭惡和迷戀的目光通通拋在身后。他雕琢著自己的形象與話語,擲出機智又諷刺的言論,微笑著聽它們炸響在崇拜者腦中的脆聲。他慘淡經(jīng)營自己的童話世界,用唯美的意象、瘋狂的愛情、可笑的自欺和悲慘的結(jié)局。
一百多年之后的世紀之交,一部電影喚起了人們對某個被遺忘的時代夢魘般的記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倫敦街頭充斥著裝扮華麗的青年,男人與女人橫陳的肉體在昏暗喧囂的酒吧里縱情狂歡,他們招搖著自己的欲望,陷入并推動一場迷亂的潮流,而這股旋風來自超級巨星Brian Slade,一個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少年,長著一張美侖美煥的面孔,從小懷著對舞臺的熱望和躁動不安的心靈,在汲取了同一時代的歌手杰克·費瑞和寇特·懷爾德的風格并將其推向極致之后,他獲得了令人戰(zhàn)栗的成功。
在名利的巔峰,他策劃了一場行為藝術(shù)般的槍擊案,從而銷聲匿跡。十年之后,他曾經(jīng)的歌迷亞瑟已是著名記者,通過一場《公民凱恩》式的探索,逐漸揭露出往事背后的隱情……。
這部電影與片中主角Brian Slade的原型“變色龍”戴維·鮑伊的專輯《天鵝絨金礦》同名,獲獎無數(shù)卻又鮮為人知,成為靡靡的Glam Rock時代一場孤獨的記載。
從邁向影壇的短片《超級巨星卡朋特》到1998年的《天鵝絨金礦》,再到近兩年導演的新片《我不在那兒》,托德·海因斯總是偏愛那些公眾目光聚焦下的人物。正如卡萊爾在《英雄與英雄崇拜》中論述的那樣,被無數(shù)普通人托起的代表,提純和放大了他們的優(yōu)點和弱點,欲望與孤寂。公眾的目光是一種毒品,讓Brian Slade飄飄欲仙,幻想擁有救世主般的力量,在膨脹中失去自我;公眾的目光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他逃無可逃。再加上商業(yè)的挾裹與潮流的更迭,原本就缺乏思想與力量的Brian Slade終于改頭換面,蛻變?yōu)榱硪晃涣餍芯扌?,在十年之后完成了他的墮落與淪喪。
大屏幕上,穿著俗氣自西裝的Tommy Stone頻頻向觀眾致謝。站在人群中的寇特·懷爾德和記者亞瑟滿眼失落,難以相信那個長著面具般臉孔的“陌生人”就是他們曾經(jīng)深愛過的Brian Slade。召開巡回演唱會、為里根總統(tǒng)獻唱……Tommy Stone早已同流俗簽訂了體面的協(xié)議,化為一個毫無特色的商業(yè)符號。“我們曾經(jīng)發(fā)誓要一起改變世界,結(jié)果只改變了自己。”為自己的強硬與暴躁付出了巨大代價的寇特·懷爾德如是說。他早已失去了他的舞臺,只是披散著長長的金發(fā),別著王爾德遺留下來的古老綠寶石,面色蒼白,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中,像永恒的幽靈一樣孤獨潛行。
打亂的敘事賦予了觀眾解謎的樂趣,王爾德的雪泥鴻爪平衡了影片整體的浮華?!笆澜绺淖兞?,因為你是象牙與黃金做成的,你彎曲的嘴唇重寫了歷史?!毙≌f里,畫家對他深愛的道林·格雷說;影片中,寇特懷爾德也這樣對Brian Stade說。他們站在追光燈下,穿著金光燦燦的衣裝,在舞臺上表演他們的愛情和親吻,觀眾席上發(fā)出瘋狂的轟鳴聲,而更遠處的倫敦街頭,無數(shù)模仿他們的少年濃妝艷抹,戴著長長的假發(fā),穿著華麗的衣裙和高跟鞋,他們同樣擁抱、親吻,姿勢矯揉造作,眼神空洞,像一片詭異的海洋。世界改變了,倫敦充滿偽飾的歡樂。
向世界挑戰(zhàn)注定是一種悲壯的舉動。王爾德用驚世的才華和天真的幻想作為武器,最后卻在凄冷的雷丁監(jiān)獄中了卻余生。道林·格雷青春永駐、為所欲為,終于讓驅(qū)殼殺死了靈魂……所有試圖改變世界的人,掀起的往往是一場失控的蝴蝶效應,更何況Glam Rock就像所有的搖滾樂一樣,作為商業(yè)社會的亞文化,在被唱片公司大量復制和傳播的過程中失卻了本有的意義,只剩下表面的符號。消費社會就像一個四處獵艷的“花花公子”,邂逅一位淳樸的少女,將她帶人燈紅酒綠的世界,在放縱中榨干她的靈魂,然后拋棄她,繼續(xù)尋找更年輕更有價值的女孩。當Brian Slade的海報鋪天蓋地襲來,當整個世界都在模仿他的時候,他已注定了失敗和毀滅。
但我們不能否認,在個人與世界的博弈當中,時代也在緩慢地變遷和進步。正如張鐵志在《反叛的凝視》中所說,其實世界每天都在變化,當多年之后我們回頭一看,卻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改變這頭龐然大物的竟然是當初那些無足輕重的事物。
“十年過去了,世界改變了太多?!庇浾邅喩诨貞浥c現(xiàn)實中穿梭來回,喃喃自語。十年之前,他是Brian Slade瘋狂的歌迷,Glam Rock運動熱烈的參與者;十年之后,他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冷靜地對待當初發(fā)生的一切,這才探詢出那些曾經(jīng)被忽略的真相。將全身心投入表演的人,很難發(fā)掘出這場戲劇的意義,更何況許多人年少時都會沉溺于一種荒唐的激情中無可自拔,可那是他們最美好的青春。所以,有的金礦只能等到謝幕之后再來開采,但愿此刻,那些被深埋在地底的寶藏還未曾變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