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鬃拥倪@句話精辟地指出,“好學、樂學”即“喜歡學、樂于學”才是治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愉快地學習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坝淇旖逃笔菄医涛e極支持和大力推廣的一項教改實驗項目,它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育融合于教學中,融合于全部課外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又發(fā)展了他們的個體,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性,從而使教學生動、活潑,學生身心愉悅。教師作為創(chuàng)設(shè)英語環(huán)境的靈魂人物,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英語的自由王國里快樂飛翔呢?在這里我談一些粗淺的做法。
一、給孩子營造一個想學的天地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而使學生對一門學科產(chǎn)生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學生感到它值得學習?!迸d趣是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誘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一直是我們小學英語教學設(shè)計中的重要內(nèi)容。
1.互稱英文名,開啟英語之門?!案魑煌瑢W,大家好,很高興成為你們的英語老師,我姓蓋,大家可以叫我‘蓋老師’,我們既然學習了英語,你們也可以叫我‘Miss Ge’,我會很開心的?!边@是我在開學第一天上第一節(jié)課時對學生講的一段話,就是這一段話幫學生打開了英語學習的大門。第二天,就有許多學生稱呼我“Miss Ge”。我大大地表揚了他們?,F(xiàn)在學生見到我都能說“Good morning,Miss Ge”or“Good afternoon,Miss Ge”。當英語稱呼能夠不依靠意識,而是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在生活里,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就被點燃了。為了讓學生更自然地說英語,我給學生都取了英文名,讓他們相互之間也用英語稱呼。這樣的要求很新鮮,學生非常愿意嘗試。
2.自編英語報,營造英語氛圍。學生在校大多數(shù)時間在教室里度過,所以班級文化布置也要有英語的一席之地。我給所帶的英語口語興趣小組,布置了一個長期的作業(yè),要求學生兩三個人合作,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收集資料,制作一張英語小報,然后貼在教室里展覽,這一小小的舉動使整個教室有了英語的氣息。我還設(shè)想期中考試過后,針對三年級教材的特點,把要求背的幾個單詞都用電腦打印出,貼在教室的各個角落。比如把猴子、蘋果、床、書桌的圖和英語單詞都貼在墻上,把“Welcome”貼在教室門上。這樣,學生的目光隨時能接觸到英語,甚至開小差的時候也能看到英語單詞,這樣耳濡目染,學生想忽視英語都不行。我相信學生接觸到的英語越多,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就會越濃。
3.綜合性作業(yè),撒滿生活角落。英語作為一種工具,它的交流性是首要的。理想的英語教學,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感受英語的魅力。三年級英語多是口語,書面作業(yè)少,我就根據(jù)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yè)。比如學完每一單元的對話,我讓學生回家錄制磁帶,學生要交作業(yè)就要會讀,要讀得好就必須聽磁帶,這樣一舉兩得,既檢查了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我在聽學生的磁帶的同時還可以針對各個學生的情況改正或表揚。學完家具類單詞,可以讓學生給自己家里的家具貼上標簽;學完水果類單詞,可以讓學生去水果店看看、說說,上學路上可以和同學說“Hello”、“Good morning”等,這樣學生即時即景地運用英語,對維持學生的興趣起了很好的效果。
二、給孩子打造一個愉快的“愿學”世界
“愉快教育”是一種滲透著愛的教育,教師對學生要有一種出自內(nèi)心真摯的愛,這種愛表現(xiàn)于對學生身心健康、學習情況的關(guān)心;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給學生情緒上的支持,善于用真誠的贊賞、表揚和鼓勵來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耐心教導學生的同時,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意愿,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我們知道,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一走進課堂就應(yīng)該把飽滿的熱情帶給學生,使學生受到健康、樂觀的情緒感染。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的“教師任何時候都不允許把悲傷的表情、愁郁的面孔帶到課堂,甚至在他生病或者有不愉快心情的時候也不能那樣”。教師要心平氣和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待每一個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做到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以強大的情感魅力吸引學生,使他們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自覺進入愿學的境界。
三、給孩子建構(gòu)一個樂學的形式
游戲是英語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也是愉快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無論是字母教學、詞匯教學還是句型教學,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學習,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學生在課堂里上一節(jié)課會感到疲勞,然而讓他們玩上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甚至更多的時間,卻不會感到疲勞。教學中,我以“猜”為主題設(shè)計了“猜東西”、比高矮、猜胖瘦等系列游戲來猜人、猜物、猜方位、猜小動物,還有打電話、傳話、說悄悄話等游戲取代枯燥乏味的單詞、句型模仿。例如:教學單詞monkey、dog、cat…時,我先準備好這些動物的圖片,教他們讀完這些單詞后,讓學生模仿小動物做出動作或叫出聲音,讓其他同學猜,看誰模仿得像,猜得快。在學習對話時,我就讓學生分成小組,然后,我叫每組的第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我告訴他們一句話,一個一個地往后傳“悄悄話”。最后的那一位同學再大聲地告訴大家。比一比,看哪一組同學合作得好,說得準確。這樣,既體現(xiàn)了小組合作精神又達到了教學目的,學生也學會了對話。學生在學、做、玩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記住了新單詞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