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動的少年
1988年2月,于小新出生在吉林省教化市一戶工人家庭。家境貧寒的他,并沒有遵循“兒子窮養(yǎng),長大才知奮斗”的方式成才。2005年9月,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的于小新只好選擇到大連市一所職業(yè)中專就讀。
2006年7月2日晚10時許,已經(jīng)讀高一的于小新正準備休息,同住的同學江雷接個電話后對他說:“有幾個小混混在敲咱班女生宿舍的門,咱們過去看看?!庇谛⌒轮?,一般這種情況都是要出手打架的。他不想去,但又覺得同學之間要講義氣,如果不去,就會被同學看不起。以前班里也發(fā)生過類似的事,他沒有去,事后就被男同學們孤立起來。后來,自己主動跟他們和解,還給他們買東西吃,這才勉強又融入同學的圈子。這回他又猶豫著,江雷看他退縮的樣子,生氣地說:“別想了,快走!”于小新見江雷朝他瞪眼,自己又借住在人家租的房子里,只好為難地跟他們下樓了。
到了星海公園附近的女生宿舍,他們看到幾個男青年正以挑釁的姿態(tài)聚集著。江雷讓于小新過去問問,是不是他們敲女生宿舍的門。于小新膽怯了,不敢去。江雷吼了一聲:“快去呀!”于小新還是沒動。江雷往他后腰上別了一把砍刀,推了他一下說:“去呀!有什么好怕的!”于小新硬著頭皮走了過去,不料話還沒說完,就被一個穿黑衣服的男子打了一拳,又被一個戴眼鏡的人踹倒在地。
于小新發(fā)火了,我沒招你們沒惹你們,憑什么打我,他從后背抽出砍刀,朝這兩人砍去。江雷等人見狀,也沖上去追砍,把對方嚇得四處逃竄。
回到住處后,江雷等人都興奮地夸獎于小新講義氣,夠哥們兒意思??捎谛⌒聟s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在想,那兩個被砍傷的人會不會報案,他們會不會死掉?于小新一夜沒合眼,他無法預料后果,感到萬分恐懼。冷靜下來后,于小新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警察很快就會找上門,于是他趕忙跑回了敦化老家。
大連市沙河口公安分局星海廣場派出所接到報案后,迅速展開偵查,查明該案真相后,抓獲犯罪嫌疑人江雷。經(jīng)法醫(yī)鑒定,兩名被害人被砍成輕傷。為了盡快抓獲負案在逃的于小新,警方于2006年年底,把他立為網(wǎng)上通緝犯。
春天悄悄來臨
于小新逃回敦化老家后,迫于壓力,最終把自己在大連打架的事告訴了父母。父親于海洋聽后,氣得差點暈過去。家里本來就窮,孩子又惹出這樣的事,日子可怎么過啊!于海洋清醒過來后,趕到大連派出所了解案情,又到醫(yī)院看望傷者,希望能通過調(diào)解處理??蓪Ψ郊议L提出拿5萬元賠償金才能不追究刑事責任,5萬元?!這對于家來說可是個天文數(shù)字,即使把房子賣了,也湊不齊這筆錢呀!
于海洋回到敦化后,跟兒子商量去自首,可于小新堅決不同意。家里經(jīng)過商量,決定讓于小新在外面租個房子躲起來。
獨自躲藏這段時間,于小新一直在反省自己走過的日子,想起母親為家操勞,白發(fā)如霜的樣子;想起最疼自己的奶奶整日以淚洗面的情形……如果當初自己發(fā)奮學習,考上重點高中,就不會在一個惡劣的環(huán)境下遭遇厄運。如果當初自己能理智思考,承受住同學的壓力,不去參與那場斗毆事件,今天也不用掉入恐懼的黑洞??伞叭绻笔且粋€多么惘然的詞,一切已無法改變,想到這里,于小新眼前一亮:與其東躲西藏,不如去考大學。校園也許能成為自己最好的“避風港”。畢業(yè)后,還能靠著大學文憑找到好工作,挑起養(yǎng)家的擔子。
于小新通過一位當教師的親戚,進人一家高考補習班學習。于小新的基礎(chǔ)知識很差,高考補習班又是重點補習高三課程,他上課時如同聽天書,但于小新并不氣餒,碰到不會的問題就謙虛地問老師同學。那段時間,于小新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從夜晚學習至清晨也是常有的事。通過幾個月的補習,他的成績進步神速。他還從網(wǎng)上下載很多試卷,想用題海戰(zhàn)術(shù)來打贏高考這場仗。為了給家里節(jié)省開支,他的伙食很單調(diào),一天兩頓飯只有饅頭和咸菜。
于小新變了,這種變化是質(zhì)的飛躍,每當在模擬考試答出高分后,他都有一種微風拂煦的感覺,好似生命的春天正悄悄來臨。
2007年的高考,于小新考出了597分的好成績,是補習班里的最高分,并被長春某大學計算機系錄取!
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全家人都高興得合不攏嘴,媽媽把于小新愛吃的東西全搬回了家,奶奶抱著他激動得淚水漣漣。這晚,于小新一夜無夢,睡了一個這么久以來最安穩(wěn)的覺。第二天清晨,他就離開家。回到自己的出租屋。他真想多陪陪父母和奶奶,可他不能,生怕警方發(fā)現(xiàn)自己的蹤跡。當他披著晨曦的霧靄向家回望時,淚水再一次模糊了視線。他希望被砍傷的人不要再追究了,讀完大學,自己一定會好好報答他。
遲早要還
上了大學后的于小新并沒有就此懈怠,他延續(xù)了在補習班時的刻苦精神,各科成績都十分優(yōu)秀。
平日里,于小新只在圖書館和寢室之間穿梭,同學們拿他打趣說:“于小新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去往圖書館的路上?!?/p>
于小新一直擔心家里被公安機關(guān)監(jiān)控,所以學校放假時,他也不敢回家。每天夜里他都要祈禱,祈禱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他還能坐在溫暖的教室中,他想擺脫憂悒的心理暗示,可一切就像他喜歡的那部電影中的經(jīng)典臺詞:“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p>
2008年10月20日,于小新正在教室里自習,老師突然叫他去辦公室一趟。于小新疑惑著跟老師進了辦公室,當他看到兩位身穿制服的警察時,腦袋“嗡”,地響了一下,他心想一切都完了!所有的努力付出都白費了!兩位警察是敦化市公安局丹江派出所的民警,他們接到群眾舉報:就讀于長春某大學計算機系的于小新就是網(wǎng)上通緝的逃犯。
于小新離開學校那天,很多同學都不敢相信這個平時沉默寡言、木訥羞澀的男生竟然砍傷過人?于小新望著目送自己的同學們無語呆立,一種無形的悲涼襲上心頭……
2008年11月13日,大連市沙河口警方到看守所向于小新宣捕,這個男生再次流下了淚水,這時的淚水是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的。于小新說,他出來后不一定會做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但肯定不會做危害社會的人。他還說,他很想念父母和奶奶,希望他們能夠保重身體,等著他回家團圓,那時他一定會盡雙倍的孝心補償他們。
隨著“咣當”一聲,一道鐵門隔斷了于小新與外面的世界,他感覺長久以來隱匿在:內(nèi)心的那條冰河,終于發(fā)出迸裂的聲響,這聲響震得他很痛,很痛。
(選自《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