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器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制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最為引人注目。
這件龍山文化玉牙璧(見圖),直徑7.6厘米,孔徑3.7厘米,厚0.21厘米。璧呈扁平環(huán)形,青玉質(zhì),黃綠色問淺褐色,質(zhì)地堅密細膩,玉質(zhì)潤澤。牙壁周邊依順時針方向等距離琢出3個機牙,缺口呈直角,機牙的外緣薄銳成刃。3個機牙之間各有3~4個鈕牙,鈕牙外緣微內(nèi)凹,比機牙厚鈍。整體制作簡潔明晰,精準規(guī)矩。牙璧自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出現(xiàn),貫穿殷商,至西周衰退,流行約千年。這個時期的玉雕工藝無論是玉料的切割、琢碾、鉆孔、拋光,還是對不同顏色玉料的巧妙選用,部達到了嫻熟的程度。由于歷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資百態(tài),競相爭艷。從新石器時代就已發(fā)展起來的玉器工藝,到龍山文化時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從這件玉牙璧上可以鑒證,它閃耀著中國遠古文明的曙光,同時也帶有很多的神秘色彩。
遍查諸多資料可證,出土和傳世的牙璧為數(shù)不多,而且僅局限于中國北方,然大多數(shù)均藏在各地博物館。綜括上述,觀其雕琢風格,以其奇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成為中國玉文化藝苑中一朵含幽凝香的花朵,縱使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時空,它依然常開不敗,笑對群芳。
(責編:蔚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