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雕是福州蜚聲海內外的傳統(tǒng)工藝品之一,我學習、創(chuàng)作壽山石雕刻這門藝術十幾年來,深深體會到要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是何等的不容易,這不僅需要有一個好的原石作為材料,還需要有一個適宜的題材,一個完善的構思和精湛的創(chuàng)作工藝等等。
我們知道早先的雕刻之目的在于掩飾石材中的格紋,而現(xiàn)代的手工藝人更注重因材、因色、因勢來進行精心創(chuàng)作?,F(xiàn)就《濟公觀斗雞》的創(chuàng)作過程來談談,希望能夠給初學者以幫助,更希望同行予以指正。
壽山石雕不同于其他雕刻藝術,就在于壽山石有巧色,同時也受到石材之石形、石紋、石質諸因素的制約,所以壽山石雕最講究以巧色點題,以石形構思。
在構思之前,首先必須熟悉原石,以便確定構思方向。老一輩藝人經(jīng)常會講“一相抵九工”,在福州方言中相即看中也,并且要求貫穿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可見這一相之重要。
我觀察手中這塊約六寸的老性善伯石,原石中有紅、黃、白三種顏色。其中黃色部分,雖僅是一片黃皮,可是這黃色卻又如蜜之美妙,善伯石中這種黃石實屬上品。相較之下紅色部分就略為遜色了。所以理所當然地利用這黃皮為重心進行構思,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會更加烘托出好石來,多年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告訴我注意這點很重要。根據(jù)石之形狀我認為這是塊極適合創(chuàng)作圓雕人物的上好材料,這種判斷能力也是多年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積累,而養(yǎng)成的駕馭石材的直覺,似乎用語言很難說得清楚。黃皮巧色雖好卻還是較薄,適合于雕刻臉型較小的造型,而且該石的形狀相對較纖小,于是我考慮之后,決定雕一尊濟公像。
接下來應該考慮如何處理紅石部分,過去我也創(chuàng)作過不少的濟公形象,大多呈酒后醉態(tài),或手持大葫蘆,或懷抱酒壇子等,于此石顯然并不適合,且我力求在造型上有新的變化,所以也就推翻了這些想法,那怎么辦呢?我不禁想起孩提時代曾經(jīng)看過的一部關于濟公故事的動畫片《濟公斗蟋蟀》之情節(jié),于是靈機一動,何不用這片紅石雕兩只戲耍的公雞。
其實雞戲斗之情景,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在農家院落之中,經(jīng)??梢姷健⒃从谏畹乃夭慕?jīng)過加工處理成為藝術造型正是我們該做的工作。
于是我就著手打底稿,詩云,“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名畫如此,石雕藝術亦不例外。多年以來我也始終要求自己作品結構準確,比例合理,夸張而不失法度,細膩而不陷纖媚,講究形與神渾然一體風格,從畫稿圖開始就要求體現(xiàn)這種風格。如衣褶的處理要求簡潔明快,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人物的線條,而臉部之表情、手之形狀、手的動作等均要求刻畫得細致入微……
風格的體現(xiàn)基于構思之上,通過雕刻工藝來實現(xiàn),良好的構思與創(chuàng)意,如果沒有好的雕刻工藝來完成,是不可能成就一件完美的作品的。所以在工藝上要求精益求精是很重要的。
壽山石雕工藝大致分為落坯、鑿坯、刮光三大階段。
落坯是構思之后實施工藝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將直接影響整個作品造型的美感,是作品的布局階段。過去手藝人是靠木錘、鑿子等工具硬生生地敲打出來的,是份很費體力的工作,現(xiàn)如今則多用砂輪機、鑼機等機器來操作,可在技法上同樣要求刀法簡練明快,要求運刀體現(xiàn)創(chuàng)作粗獷有力,大刀闊斧、概括簡練的風格。
鑿坯時要求刀法流暢有力,為下道工序打好基礎,刮光時則要求刀路靈活細膩光整有力。唯有如此,做出來的作品才會好看。所以刮光工藝是最基礎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刮光功夫好壞直接影響作品之神韻,刮光之后一件作品已基本完成了。
那么一件作品完成之后,擺在眼前我們應如何評估。
我想應從作品的構思、造型、取巧、刀法、技法等多方面去欣賞。
從理論上講圓雕是不附著任何背影,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觀賞,具有完全立體的造型。所以一件作品成功與否,應著眼于作品的造型是否生動,圖案線條是否流暢,人物形象、姿態(tài)、神情是否兼顧,層次是否鮮明等等,而所有這些又要與壽山石的巧色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我們常說巧色是壽山石的天然神韻,把人物形神與壽山石巧色完美結合,是非常關鍵的,這也成了衡量壽山石雕藝人水準高低的標準。
我們要求巧色要“巧分”所謂“巧分”也就是巧色與巧色之間要盡量分得清楚。在這件作品中濟公臉是黃色的。右手也是黃皮雕成的,而僧帽、僧袍、蒲扇則是白色的,兩只戲斗的公雞又是紅色的,所有這些使得作品的巧色涇渭分明而又相得益彰。
順著黃皮的走勢濟公頭部呈微仰之狀,右手托著一柄破蒲扇,足著一雙破僧鞋,嬉笑的神情中仿佛濟公活佛又從腳邊兩只戲斗的公雞聯(lián)想到了什么罰賞善的高招妙計,而一只振翅而起一只引頸欲鳴的大公雞又賦靜態(tài)造型于動感,使作品達到趣味橫生又動感十足的藝術效果,透射出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