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春季,江西萬安縣城建單位在縣城東門口石橋村取土?xí)r,發(fā)現(xiàn)一處明代銅器窖藏,出土的銅器有,銅像兩尊、銅鶴一對、溫酒銅爐一座、銅鼎一只、銅灶一座、銅瓶三只、銅罐兩只、銅鍋兩只、銅鏡兩枚、銅熨斗一只、銅勺一把、銅鑼一面。這次出土物數(shù)量較多,品種豐富,既有多種生活用具,也有生活裝飾擺件,其中鑄造精細、造型優(yōu)美者為兩尊銅像。
這兩尊銅像,通高22厘米,人物為單身立姿,站于近半圓隆起的臺座之上,其下如意矮足墊有底圈。人物為青年男子,頭戴無翅幞帽,身著寬袖長衣,雙手托巾,捧持一物。一像手上捧一頂官帽(圖1),一像手上捧一只爵杯(圖2)。兩尊銅像穿著端莊,面情靜肅,姿態(tài)恭敬,胎體輕薄光整,形體比例準確,衣物樣式逼真,表情細膩生動,是一對精美陳設(shè)用品。
古人一般生活情感豐富,他們采用各種題材寓意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祈求生活安康、萬事如意。他們將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動聽的故事,通過各種藝術(shù)形式,諸如字符。圖案、文字、諧音等表現(xiàn)出來,造型藝術(shù)、裝飾圖案運用最為頻繁。明清兩代日常生活器物之上,人們常用松、柏、桃、龜、鶴等表示長壽;用松、竹、梅、蘭等植物表示品行;鳳凰、牡丹、芙蓉、海棠等表示富貴;鸞鳳、牛郎織女、并蒂蓮花、竹梅雙鵲等表示愛情。這樣的寓意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官祿文化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內(nèi)容之一。
在古人的眼中,福、祿、壽是人生中三大幸福,祿原有福氣的意思,后來意指升官,借喻鴻運高照,官運享通。古人把生活中一些事物與此相提并論,借用一些事物組合,使其諧音成句,寓意吉祥。如:百鹿,鹿與祿同音,百只鹿代表百世祿位;輩輩封侯,大猴背小猴,背與輩、猴與侯諧音,諧音表示世世代代侯爵;官上加官,雞冠花下站著公雞,冠和官同音,意指當官晉級;太師少師,常以大小獅子表示。太師三公之首,輔佐太子的官員通稱太師,少師是三孤之首,官位顯赫。寓意飛黃騰達,官運享通。諸如此類官運寓意的圖案和造型屢見不鮮。
清代加官禁晉爵常以圖案的形式表達。有的畫面以一位活潑可愛的童子,雙手捧著一只爵杯,歡天喜地跑向一位身穿官服的老者,恭敬獻酒。青銅時代,爵是一種重要的飲酒器,相當于后世的酒杯。爵又意指爵位,故這幅圖意指升官晉級;有的是以一位官宦手扶一只鹿,鹿與祿諧音,寓意晉升官爵,增加俸祿。總之,上述兩種圖案都寓意官運享通。
這兩尊明代“加冠晉爵”銅像表達了相同主題,但形式有所不同,它們以立體的銅像造型表達得更為生動、直觀,效果更佳;冠代表官位,爵意指爵位,二者都以具體的物象呈現(xiàn)出來,表白更為直接,意思更為清楚,同時具有很好的觀賞效果。這兩尊銅像系出土的明代文物,時代明確,其造型具有明代的特點,在明代文物中,還曾見有類似形式。如首都博物館收藏的北京廣外衛(wèi)工局八所出土的成對的衣帽金飾物,由金片捶打成型,在沙地上鏨刻出人物紋飾。人物頭梳丫髻,穿著寬袖長衣,手捧物件,正向前行。一人雙手托盤,上置一頂官帽(圖3),寓意高升官位;一人雙手托盆,上立一只小鹿(圖4),寓意俸祿豐厚。一對金飾表達了加冠受祿主題,與“加冠晉爵”銅像有異曲同工之妙。
窖藏中同時出土的獸面紋煮酒銅爐(圖5),灶形樣式為長方體,長32.8厘米,寬14.2厘米,高19.5厘米。正面飾簡省獸面紋,口為爐門,內(nèi)接火膛?;鹛耪姆街危痪诱?,向上貫出頂面成膛口。膛口左右各開一大圓口,備酒進出。膛內(nèi)添加炭火,體腔容酒,環(huán)繞膛壁,左右流通,煮酒溫?zé)?。它是一種十分別致的溫酒之器,利用炭火加熱水酒,火膛構(gòu)造與清代常見的帶炭火的錫溫酒壺一脈相承。
這些器物一起配用,我們不妨可以想像當年物主使用的場景:灶火正旺,酒味醇香,物主舉起酒杯,開懷暢飲,酒意興起,面頰紅暈,醉意濃濃,面對兩尊銅像,怎能不產(chǎn)生身臨幻境之感?或許以為真的官運已降,加冠晉爵已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