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17.6萬平方公里
人口:338萬人
語言:西班牙語
行政區(qū)劃:全國劃分為19個省,最大的蒙得維的亞省人口超過了100萬人。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位于南美洲的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北鄰巴西,西與阿根延接壤,東南瀕臨大西洋。約90%的人口為白種人,8%為印歐混血人種,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農(nóng)業(yè),牧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的主要支柱,可耕地和牧場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0%以上。
從未屈服過
“烏拉圭”(Uruguay)一詞來自于當?shù)氐耐林Z“Guarani”,意思是“彩鳥棲息之河”。最早在烏拉圭河東岸居住的是查魯亞印第安人,1516年,西班牙探險家胡安迪亞斯·德索利斯發(fā)現(xiàn)了這片神秘的土地,雖然他剛登上拉普拉塔河岸就被印第安人殺害,但這卻成為了西方殖民者登陸的前奏曲。1680年葡萄牙人在科洛尼亞建立殖民區(qū),拉開了葡、西兩國的殖民地爭奪戰(zhàn)。1726年,西班牙人建立了蒙得維的亞城,并逐漸向周圍擴張領土。1776年,烏拉圭被劃人拉普拉塔區(qū)(當時叫作拉普拉塔河東岸區(qū)),次年,西班牙人又攻占了科洛尼亞,烏拉圭遂徹底淪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1807年2月,英軍曾攻占蒙得維的亞,并計劃以此地作為入侵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基地,不過在英軍占領的七個月時間里,蒙得維的亞軍民的反抗始終沒有停止過,最終迫使英軍投降。
19世紀初期,西班牙統(tǒng)治下的拉丁美洲各地,民族獨立運動不斷爆發(fā)。1811年2月,烏拉圭愛國者發(fā)動了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武裝起義,攻占了索里亞諾的首府梅塞德斯,同年4月,民族英雄何塞阿蒂加斯從阿根廷回到烏拉圭領導獨立運動,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在拉斯彼德拉斯戰(zhàn)役中擊敗了西班牙殖民軍。隨后,阿根廷派軍隊占領了蒙得維的亞,但阿蒂加斯領導的革命軍展開了頑強的反擊,并于1815年控制了烏拉圭全境,成立了議會和政府。此后,阿蒂加斯繼續(xù)與企圖吞并烏拉圭的巴西人和阿根廷人作戰(zhàn),但他接連戰(zhàn)敗,最終撤退到巴拉圭。
1821年,葡萄牙人乘虛而入,將烏拉圭強行并人巴西,改名為西斯巴拉丁省。1825年4月19日,逃亡至阿根廷的33名烏拉圭愛國者在胡安·安東尼奧·拉瓦列哈的率領下回到祖國,發(fā)動武裝起義。同年8月25日,起義軍收復了蒙得維的亞,宣布獨立,并將這一天定為國慶日。隨后,起義軍又在薩拉蒂戰(zhàn)役中獲勝,趕走了巴西軍隊,并要求將烏拉圭并入拉普拉塔聯(lián)合省,這也導致了巴西與阿根廷之間的一場戰(zhàn)爭。1828年8月27日,在英國的干預下,巴西與阿根廷簽訂《蒙得維的亞條約》,從此確定了烏拉圭的主權。獨立后,烏拉圭政府于1830年7月18日頒布了第一部憲法,但此后紅黨和白黨兩大政治集團一直摩擦不斷。1839年,阿根廷獨裁者羅薩斯在白黨支持下侵入烏拉圭,由此爆發(fā)第二次烏拉圭戰(zhàn)爭,在長期的蒙得維的亞保衛(wèi)戰(zhàn)之后,烏拉圭人民粉碎了羅薩斯兼并烏拉圭的企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期,烏拉圭保持中立,大量出口農(nóng)產(chǎn)品,成為了相對較富裕南美國家,但二戰(zhàn)結束后,由于國際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不斷下滑,烏拉圭經(jīng)濟陷入長期性衰退,經(jīng)濟的蕭條也令烏拉圭政局陷入混亂,多次發(fā)生軍事政變,逐漸淪為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
鉆石的化身
如果你是一個喜愛自然與歷史的人,那么一定要去烏拉圭看看,這里會讓你感到心滿意足的。烏拉圭屬溫帶氣候,一直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著稱,值得一提的是,在地圖上看,烏拉圭的國土形狀頗似寶石,且該國盛產(chǎn)紫晶石,所以也被譽為“鉆石之國”。
烏拉圭南部是起伏的平原,北部和東部分布了少數(shù)海拔較低的山脈,西南部的土地肥沃,東南部則多斜坡草地。海拔450~600米的大庫奇利亞山脈由南向東北延伸至巴西邊境;內(nèi)格羅河發(fā)源于巴西高原,流經(jīng)烏拉圭與巴西的國境,注入烏拉圭河,全長八百多公里,位于內(nèi)格羅河上的內(nèi)格羅水庫,是南美最大的人工湖之一。烏拉圭河則是烏拉圭與阿根廷的天然國界。
埃斯特角城是全球聞名的旅游勝地,其前身是17世紀時興建的一個小漁村,曾在此發(fā)生過“伊圖薩因戈村”戰(zhàn)役。該城地處烏拉圭東南,是拉普拉塔河匯入大西洋的人海口,風景優(yōu)美,樹木四季常青,林間溫泉密布。埃斯特角城東面的戈里蒂小島,在17、18世紀時曾是荷蘭、法國、葡萄牙、英國和西班牙等殖民國家的軍事要塞,直到現(xiàn)在島上仍有西班牙人修筑的防御遺址和大炮殘骸等。埃斯特角城的另一邊是鯨魚角,這里能見到數(shù)十種鳥類的身影,旁邊還有依山傍海的白色建筑群,其中一些建筑的外形酷似海洋動物,其內(nèi)部陳列著名家的美術作品,令參觀者流連忘返。不遠處的海獅島上矗立著一座50米高的燈塔,海島周圍共棲息著約22萬頭海獅,此島故而得名。在這里,隨處可見憨態(tài)可掬的海獅似睡非睡地躺著曬太陽,還時不時抬起腦袋吼叫兩聲。它們能如此悠然地生活在島上,得益于政府的環(huán)保法令。距埃斯特角城130公里的首都蒙得維的亞,兩座城市之間有一座著名的山——甜面包山,山上植被茂盛,空氣清新,頂峰上聳立著相當于八層樓高的巨大十字架,游人可攀登到架頂眺望一下無際的大草原風光。年輕人相攜登高,小孩們則在山上的小樹林里野餐歡聚,或是在山腳下的動物園中與各種小動物“交朋友”,人與自然相互融合,儼然一體。
蒙得維的亞市不僅是烏拉圭政治、經(jīng)濟、貿(mào)易、金融和文化的中心,還是南美洲歷史悠久的主要港口城市之一。城市的命名與附近的塞洛山有關,在葡萄牙語中,蒙得維的亞意為“我看到山了”。17世紀,葡萄牙探險隊首次抵達這里時,一名水手發(fā)現(xiàn)老域西北部的一座小山時驚呼“我看到山了”,蒙得維的亞市由此得名。但此說法并不被學術界認可,因為蒙得維的亞最初是一個軍事要塞和港口的混合體,由西班牙人建于1726年至1730年間。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在1930年的第一屆世界杯上,烏拉圭人奪冠而歸,書寫了歷史性的新篇章??上щS后的兩屆世界杯在歐洲舉行,由于當時交通極不方便,所以烏拉圭人沒有漂洋過海去參賽。等到“二戰(zhàn)”的硝煙散盡,烏拉圭再次出現(xiàn)在世界杯賽場時,已經(jīng)是20年之后的事情了。1950年世界杯是巴西人心中永遠的痛,烏拉圭人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捧起了雷米特金杯,馬拉卡納球場的氣氛猶如喪禮一般。兩次參賽兩奪冠軍,將烏拉圭足球推上了巔峰,但這也是他們的“最后瘋狂”。從此以后,烏拉圭足球開始逐漸沉淪,再也無法回到一流強隊的行列,在剛剛結束的南非世界杯南美區(qū)預選賽上,烏拉圭隊最終排名第5位將與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qū)的哥斯達黎加隊爭奪一張入場卷,不過就實力而言,就算能如愿進軍南非,烏拉圭隊也很難有太大的作為。
與國家隊的軌跡相似的是,烏拉圭的俱樂部也經(jīng)歷了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民族隊是烏拉圭國內(nèi)旗幟性的俱樂部,三次獲得南美解放者杯冠軍,而且三次參加豐田杯都如愿地捧回了冠軍獎杯。另一支豪門佩尼亞羅爾也不遑多讓,五次解放者杯冠軍的戰(zhàn)績無人能及,陔隊的球員同樣三次開走豐田車,但兩強的鼎盛時期都集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入新世紀以后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好成績了。
“王子”已去,何人接班
提起烏拉圭足球,很多人腦海里浮現(xiàn)的第一個名字就是恩佐·弗朗切斯科利。他動作灑脫,球風飄逸,猶如跳著“綠茵芭蕾”。當年在搶斷兇狠的烏拉圭隊中,清秀的恩佐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舉手投足之間流淌出的優(yōu)雅迷人氣質(zhì),贏得了眾多球迷的喜愛。大多數(shù)烏拉圭人比較低調(diào),但唯有足球能讓他們熱血沸騰,感到揚眉吐氣。在“黃金年代”之后,弗朗切斯科利讓他們重新看到了成為王者的希望,于是球迷們將“烏拉圭王子”的稱號送給了這位天才球員。除了本國球迷的熱愛,弗朗切斯科利還有一個重量級球迷——齊達內(nèi)?!巴踝印痹谇驁鯦二以優(yōu)雅流暢的動作而聞名,這些特質(zhì)影響了下一位“球王”的踢球風格,齊達內(nèi)多次公開宣稱弗朗切斯科利就是他的心中偶像,并且為他的長子取名恩佐。不論是做球童時的“親密接觸”,還是豐田杯相遇時索要球衣,抑或是飛越重洋和偶像一起出席河床隊的新聞發(fā)布會,在弗朗切斯科利面前,齊祖的眼神永遠都是那么的虔誠。
命運就是如此巧合,在“王子”退役那年,一個烏拉圭男孩在意甲一鳴驚人,他在場上快速而靈活的跑位和精準的傳球令觀者心曠神怡,他那看似普通的左腳既能用精準的傳球撕碎防線,又能制造直飛對方球門的穿膛炮彈,許多人認為,這個叫雷科巴的年輕人就是弗朗切斯科利的接班人。“中國男孩”隨后的表現(xiàn)似乎印證了人們的預測,他不但坐穩(wěn)了國際米蘭隊的主力位置,也率領國家隊重回闊別了12年的世界杯賽場,甚至長時間把持著足壇第一年薪的寶座。但雷科巴繼承了“烏拉圭王子”的技術和氣質(zhì),也“繼承”了孱弱的身體,這也是他來能躋身世界巨星行列的主要原因,頻繁的傷病使他力不從心,無法進一步施展才華,在國米常年“退居二線”,與板凳和病榻為伴。
其實,烏拉圭并不缺少攻擊型天才球員,西甲“金靴”福蘭、靈巧細膩的卡瓦尼以及技術全而的路易斯蘇亞雷斯都表現(xiàn)槍眼,但他們都很難以成為下一個“王子”。而盧加諾和穆斯萊拉這些優(yōu)秀的防守球員只能是烏拉圭隊的穩(wěn)健基石。無論如何,烏拉圭人尋找“王于”的腳步不會停下,他們只是想重溫一個夢,一個做了就不愿醒來的王者之夢……
小知識
高貴紫水晶
紫水晶是水晶家族里面最為高貴的一員,又稱風水石,日本人稱它為能源石。氧化鐵是造成其呈鮮艷紫色的主要原因,而淺色的紫水晶則多被加熱處理為黃水晶。烏拉圭所出產(chǎn)的紫水晶一直是紫水晶中顏色最鮮艷的這種紫色非常深,還透著酒紅色,是世界各地高級珠寶店中的必備商品。
相似的國旗
烏拉圭國旗呈長方形,圖案由寬度相等的五道白色橫條和四道藍色橫條相間構成。旗面左上角為白色正方形,內(nèi)有一輪“5月的太陽”。因為歷史上烏拉圭曾與阿根廷組成過一個國家,所以兩國國旗都有藍色、白色和“5月的太陽”,橫條代表當時組成共和國的九個行政區(qū)域,太陽放射波狀光芒,象征著國家的獨立。
燜民眾多
根據(jù)1997年新華社的一篇報道,烏拉圭吸煙人口比率較高,接近35%(吸煙人口中45%是女性)。1999年卷煙年人均消贊量為1874支,總消費量約為7.9萬箱。
因此,2005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這個人口僅338萬的南美小國每年新增癌癥患者1.3萬例,癌癥發(fā)病率居世界前十位。烏拉圭腫瘤研究所所長稱,吸煙和被動吸煙是癌癥在這個國家發(fā)高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馬黛茶與待客之道
馬黛文化是拉美國家特有的茶文化,馬黛茶也是烏拉圭的“國茶”,蒙得維的亞的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人們手托葫蘆狀茶壺,或肩挎保溫瓶,用吸管邊吸邊品。此外,烏拉圭人習慣用茶水的溫度來表達自己對客人的態(tài)度,倘若客人接到一壺滾燙的馬黛茶意味著他在主人心目中是貴賓,假如茶水不但滾燙而且還加了蜜糖,意味著客人備受主人欣賞,但如果茶水冰涼,則說明來訪者是不速之容,主人在提醒他趁早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