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啊。這或許是日夫科維奇被山東魯能解約之后,最想對俱樂部說的話。這名32歲的塞爾維亞人,在幫助山東魯能兩奪中超冠軍之后,只因為一口唾沫,就換來了一紙解約書。
盡管魯能俱樂部再三強調與日夫科維奇解約是按照合同規(guī)定,而日夫科維奇也表現(xiàn)了分手后還是朋友的豁達,但是他的被解約還是折射出了中國足球在處理合同上的隨意,這仍將是一個隱患,或許將是下一次引爆中國足壇的炸藥。
日夫科維奇的被解約,在山東足壇甚至中國足壇引發(fā)的震蕩,比魯能俱樂部和日夫科維奇自己想泉的要大得多。在魯能兵敗青島、日夫科維奇被出示紅牌之時,魯能俱樂部態(tài)度曖昧,一方面堅稱日夫科維奇沒有犯規(guī),不會進行處罰,另一方面又通過媒體表態(tài),說只要足協(xié)處罰必會進行隊內處罰,魯能的這種態(tài)度不僅讓球迷感到疑惑,也讓諸多圈內人士深感不解。
這種疑惑在足協(xié)的一紙?zhí)幜P通知后就有了答案。在中國足協(xié)停賽八場、罰款四萬元的處罰決定公布后,魯能俱樂部隨即宣布與日夫科維奇解除合同,并表示他的行為違反了合同的規(guī)定。在這看似合理的解釋背后,卻有著鮮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魯能一直都想解聘日夫科維奇,只是礙于圖巴的面子而將這動議押后不表,足協(xié)的一紙?zhí)幜P則成為了魯能解雇日夫科維奇的“合理”理由,也成了這次解約事件的最好借口。
日夫科維奇作為三屆中超助攻王,作為魯能兩度稱霸中超的絕對功臣,以這樣一種方式告別球隊,告別中國足壇。無疑是一種悲劇。這種因為遭禁賽而被解約的情況,在歐洲足壇幾乎聞所未聞。
除了像穆圖當年那樣被禁賽一年,而且是因為犯下了讓人不能容忍的錯誤外,歐洲足壇還沒有過因為球員被禁賽幾場就解除合約的先例。即使當初因為飛踹球迷而被停賽八個月,錯過了幾乎整個賽季的坎通納,也沒有被曼聯(lián)所拋棄,上賽季皇馬后衛(wèi)佩佩因場上行為惡劣而被停賽十場,他也只是收到了俱樂部的罰款通知。
在對待球員的合同上如此隨意,對待俱樂部的有功之臣缺乏人性化態(tài)度,一直是中國足球的一大弊病。在中國足球史上,因為隨意踐踏合同而付出慘痛代價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
佩特科維奇是中國足球付出的最昂貴學費,這名前達伽馬隊和皇馬隊的球星在轉投上海申花之初,就讓申花隊吃到了破壞合同的苦頭。由于佩特科維奇在與原效力俱樂部合同尚未到期的情況下,私下與申花接觸甚至簽約,讓申花俱樂部付出了15萬美元的賠償金。在申花隊效力一年、幫助球隊奪得2003賽季聯(lián)賽冠軍之后,由于申花俱樂部商層換血,與俱樂部尚有兩年合同的佩特科維奇被提前放棄。佩特科維奇因此上告到國際足聯(lián),要求申花方面賠償毀約金200萬美元。在國際足聯(lián)的判決之下,申花無奈地支付了巨額賠償,為自己的不職業(y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時,佩特科維奇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申花在2004年與之簽訂的終止合同協(xié)議,連同此前他與俱樂部簽訂的合同,這些文本成為了國際足聯(lián)判決的有效依據(jù)。
當初重慶力帆曾單方面撕毀與瑞士外援菲利浦的合同,認為他隱瞞傷情在先,后被菲利浦告到國際足聯(lián),結果力帆俱樂部被國際足聯(lián)取消了引援(包括內援和外援)的資格,金德俱樂部在處理受傷外援班古拉的問題上,也曾因為違反了國際足聯(lián)的規(guī)定而被警告;比奇凱伊等在中國執(zhí)教過卻中途下課的外藉教練,在離開中國后無一不上訴到FIFA要求俱樂部給予賠償,而那些毀約的俱樂部均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在制定合同文本方面屢屢引起官司,而這些官司又大都與外籍球員有關,這其中,大多數(shù)俱樂部都是自己品嘗了苦果。國際足聯(lián)在有關外援、外教的保護條例中,對外籍人士的利益都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如果對國際足聯(lián)的規(guī)章制度不熟悉,就會破壞游戲規(guī)則,導致惹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