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博士研制出了一種在運行過程中可以復制自身的破壞性程序。倫·阿德爾曼將它命名為計算機病毒,并在每周一次的計算機安全討論會上正式提出。專家們經過五次實驗后,證實了計算機病毒的存在。自此以后,國際黑客利用病毒對互聯網進行的攻擊就從未停止過。政府部門,銀行系統(tǒng)和名人網站此前一直是國際黑客窺視的目標,而如今黑客們又找到了新的空間——綠茵場。
“我們是垃圾”
2006年德國世界杯網絡安全部的主管彼得·邁爾說:“足球界正成為黑客們的新目標,在一場比賽輸球后,球迷們會把情緒向俱樂部網站發(fā)泄……國際足聯網站已經成為全球黑客的攻擊目標?!碑斎?,也有很多人只是想和球隊或球星開一下玩笑。像托尼轉會鬧劇這樣的故事在其他領域也經常發(fā)生,比如去年就有人將英格蘭旅游局的網站鏈接指向了某情色網站。
一些例子已經證實了邁爾的推測,去年由于不滿國奧隊在北京奧運會上的表現,憤怒的巴西球迷攻擊了巴西奧委會的網站,并在主頁上留下了“我們是垃圾”的字樣;而在德國世界杯期間,國際足聯的官方郵箱每天都會受到上萬封匿名Email的轟炸,而這些郵件通常來自前一天輸掉比賽的國家……
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一次丟球,一次失敗的轉會,或者一次不當的言行,都能夠勾起這些神秘黑客的攻擊欲望。去年,英冠球隊查爾頓隊公開拋售球星里德,憤怒的球迷很快便攻陷了俱樂部的網站威脅高層終止轉會。不過,黑客們并不都是采用集體攻擊的形式,偶爾他們也會搞一些惡作劇,例如今年2月的“庫蘭伊被解雇事件”以及2004年瑞士裁判烏爾斯·邁爾的那封“懺悔信”。
當然,好奇心也會促使黑客們對俱樂部網站和協會網站進行攻擊。2005年亞洲足聯年度頒獎的前一天,官網遭到了近千名黑客的攻擊,有媒體認為這是有些人想提前知道最后的結果;在去年歐洲足球先生結果出爐前,歐洲足聯的網站也遭到了不明人士的侵入,在這之前,金球獎組委會不斷重申保密性。但這些言辭反倒令黑客們更加躍躍欲試……
足球流氓2.0
從過去到現在,足球流氓一直是各國足協最頭疼的毒瘤,但現在這個毒瘤已經開始膨脹。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足球網站已經成為了一些足球流氓的實驗平臺,這種從線下轉到線上的新型犯罪已經不得不引起人的重視。
2003年,曼聯對利茲聯隊的比賽前,曼聯的官方網站上突然出現了號召球迷“周末一起去干掉利茲聯那幫雜碎”的報道,曼聯俱樂部后來查實,這是有人入侵了他們的官網后散布了這條挑釁性宣言,但這次誤會卻導致兩隊球迷在街頭聚眾互毆。
競爭對手間互相的黑客攻擊早已成為家常便飯。同樣是2003年,拉齊奧球迷對羅馬隊內的黑人球員進行了辱罵,為了報復,一部分羅馬球迷入侵了拉齊奧的網站并將巴西科林蒂安隊的隊徽加到了網站的LOGO上,并在主頁寫道:“辱罵黑人會付出代價。”這種惡劣的行徑在四年后再度上演:一位署名RJR的黑客攻陷了智利足協官方網站,并在主頁上寫下“狗娘養(yǎng)的智利人,你們被秘魯人攻擊了”。
坑蒙拐騙偷
其實在黑客領域,最先引起重視恐怕是經濟犯罪。在互聯網智能化的今天,足球運動員越發(fā)依賴互聯網給他們帶來的便捷,一些足球教練也已經轉型成IT型教練,上網本和數據軟件取代了過去的圓珠筆和紙質筆記本,但他們沒有意識到技術的進步并不意味著相關的安全性隨之上升。
2006年,效力于皇家馬德里的貝克漢姆被兩名黑客輕易盜走了一輛價值18萬美元的寶馬X5跑車。罪犯通過手提電腦輕易破解了汽車的控制系統(tǒng),然后開走了他的跑車。事實上這種盜竊案并不稀奇,過去俄羅斯的黑客曾利用特殊技術偷走了美國的波音飛機。但媒體卻感慨,如果小貝的跑車用的是物理門鎖,而不是電腦鎖,車子還會被偷走嗎?畢竟不是每個黑客既是電腦高手,又是鎖匠。
比起經濟損失,更讓球員擔心的是隱私被泄露。2007年,利物浦球員杰拉德在參加一場英超聯賽時家中遭竊,相關機構分析認為,利物浦官方網站遭到了黑客的入侵,黑客們進入后臺輕易獲得了包括家庭住址在內的球員私人信息。在杰拉德之前里瑟等利物浦球員家中也曾失竊,去年夏天羅比·基恩轉投“紅軍”不久就傳出了他在利物浦租住的酒店公寓遭竊,他也不幸成為被竊賊光顧的第七名利物浦球員,看來今夏加盟的格倫·約翰遜要小心了。對于黑客是何時攻陷了利物浦的官網,大多數人認為是在2005年,因為那年的12月27日,“紅軍”博物館中的一個陳列柜被人強行撬開。利物浦隊為此丟失了前一個賽季問鼎冠軍聯賽比賽時的八面隊旗。
黑客們除了攻入俱樂部網站進行破壞外,電子郵件也成為他們的新型犯罪目標。包括球員在內,足球機構或管理人員都愿意留下電子郵件,和支持者們進行互動來展示他們的親民性,但他們忽視了電子郵件漏洞容易被黑客利用的問題。
過去曾發(fā)生過兩起和球員相關的郵件黑客事件。2007年,巴西球星羅納爾迪尼奧的哥哥兼經紀人阿西斯和姐姐黛絲的電子郵箱密碼被一位來自圣保羅的黑客竊取,在得到這些資料后,這名黑客又成功獲取了黛絲的銀行密碼;2003年,阿根廷后衛(wèi)加布里埃爾·米利托的經紀人烏戈·伊薩的電子郵件同樣被黑客截獲,這位名叫赫爾曼的黑客冒充伊薩向后者的朋友借錢。幸運的是,這兩起案件很快就被警方破獲,但媒體依然很擔心,如果這些黑客破獲的是小羅的郵箱密碼呢?如果那位赫爾曼利用伊薩的身份向各家俱樂部推銷其所代理的球星,以騙取傭金呢?
各國足協或國際足聯作為公開信息的電子郵件更會被輕易截獲。去年就有人利用國際足聯官方網站上公開的經紀人信息,竊取了他們的電子郵箱,給那些仍在學齡期的孩子家長寫信,以提供試訓為由,騙取他們的差旅費和學費。
后記
其實比黑客屢屢入侵球員個人、俱樂部甚至足協官網實施犯罪行為更可怕的是,黑客早已滲透進與足球相關的行業(yè)中。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中隨意鍵入“足球,黑客”,顯示最多的條目并不是球員或俱樂部網站被黑的消息,而是如何利用黑客手段進入博彩網站篡改足球下注單。由于世界各國對黑客造成危害的量刑不同,也導致無法進行統(tǒng)一整治。我國今年表決通過的刑法修正案第285條中新增了兩項條款,將黑客行為造成危害的最大量刑提高到了七年,而英國的黑客行為最高可判十年監(jiān)禁,羅馬尼亞最高刑期則可達十五年。我們只能希望通過不斷完善的法律措施,制止綠茵場乃至其他領域的黑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