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組成人體各臟器的重要物質,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肝炎患者應給予高蛋白飲食,其實,正確的說法應是合理進食多種類蛋白食物,這樣才能保證人體對各種氨基酸的需求。
患有急、慢性肝炎或重癥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只要血氨不高,病情穩(wěn)定,食欲及消化較好,可按正常人標準每天攝入70~90克蛋白質,3~5天遞增10克左右,如無不適,逐漸增加到100~200克,以促進肝細胞再生和修復。
肝炎患者在機體蛋白質消耗增加的情況下,如合并感染、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期間,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等,可酌情增加蛋白質攝入量,但必須密切關注患者的血氨變化,防止發(fā)生意外。
肝炎患者如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引起的全身浮腫或有腹水等癥狀時,只要血氨不高,食欲及消化功能較好者,可采用高蛋白飲食;如食欲不振、進食少者,應靜脈補給白蛋白、新鮮血或血漿,以糾正低蛋白血癥。
肝炎合并脂肪肝者,應給予高蛋白飲食。因為,只有蛋白質才能將堆積在肝細胞中的脂肪轉變?yōu)橹鞍祝瑤椭\出肝臟以利康復。
急性肝炎或處于肝炎活動期的患者,如肝功能不好,又有消化不良等癥狀,不能給予高蛋白飲食,每天蛋白質攝入量不超過60克,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嚴重的慢性肝炎、晚期肝硬化患者,伴有血氨升高者,忌吃禽類、魚、奶、蛋、肉類等高蛋白食物,防止血氨過高而發(fā)生肝昏迷。
重癥肝炎合并肝腎綜合征的患者,更應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以每天30克左右為宜。
需要明確的是,蛋白質飲食不應只包括動物性蛋白,而應是動、植物蛋白質的合理搭配,這樣才有益于消化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