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美國大型金融機構掙扎于破產邊緣。
2009年7月15日,美國政府拒絕為CIT提供緊急援助,使CIT無法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面臨破產危機,股票市值當日縮水75%。
一周前,美聯儲對該公司進行壓力測試,發(fā)現其資金缺口高達40億美元左右。
7月17日,標準普爾公司表示將在7月24日閉市后把CIT從其標普500指數中移除,替換為軟件制造商Red Hat。
遭遇美國政府的閉門羹后,CIT開始了艱難的自救之路。
有媒體稱,“一旦CIT破產,可能對仍在危機中掙扎的美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币驗镃IT是美國主要中小企業(yè)的商業(yè)貸款機構。
CIT成立于1908年,位列《財富》全球500強企業(yè),與《福布斯》榜排行前1000的企業(yè)中的80%有業(yè)務來往,更重要的是,CIT為美國近100萬家中小企業(yè)提供貸款,外界普遍擔心,CIT如果破產可能將使中小企業(yè)失去資金來源,導致許多中小企業(yè)面臨破產,并造成失業(yè)率大幅上升。
19日,CIT與債權人馬不停蹄的磋商帶來轉機。CIT接受來自于債權人條件苛刻的30億美元援助資金,暫時渡過難關。條件是CIT將向債權人支付全部融資的5%作為協議簽署費用,并且其支付的年利息率高達13%,這比三個月期的倫敦銀行同業(yè)拆借利息高出25倍以上。受此利好消息影響,CIT股價在第二天開市前即暴漲101%。
然而,僅僅兩天之后的21日,CIT又發(fā)布警告稱,預計二季度虧損15億美元。為獲得更多資金應對危機,CIT推出對部分債券的現金回購要約,并于24日修改其中條款,以鼓勵更多的債券持有人盡早出售手中的債券?;刭徱s能否成功,是CIT最終能否避免破產的關鍵。
CIT的股價也像過山車一般再次應聲跌落。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道格拉斯·埃利奧特 這(政府拒絕再次向CIT提供援助)是求衡之舉。政策制定者們一直擔心政府的緊急援助會引發(fā)道德風險。而與此同時,他們又仍在努力恢復人們對經濟的信心。
沃倫·巴菲特 CIT的問題在于他們的“原材料”,也就是錢,使他們付出了遠遠高于競爭對手的成本。現在其他銀行都可以以很低的利息吸收存款,相比之下CIT付出的就太多了。
CreditSights分析師亞當·斯蒂爾我們認為,該集團需要40億美元到60億美元的資金,如此大規(guī)模的融資需求將使得外部融資望而卻步。雖然CIT集團有可能獲得援助性的融資,但債權人審慎注資的態(tài)度仍將令其面臨破產的風險。
《財富》 CIT自詡是連接華爾街與大眾的橋梁,而這座橋梁正在出現裂縫。去年11月,CIT仍然是為數不多的能向這些中小企業(yè)提供流動性的機構之一。但是,CIT現在似乎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
《競爭力》CIT的情況與美國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危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服務中小企業(yè),針對實體,引發(fā)連鎖反應的可能性不大,與美國政府顯得非親非故,不像后者,業(yè)務針對花旗等大銀行,一倒閉必引發(fā)大規(guī)模金融危機,因此美國政府敢于對CIT坐視不管,卻一定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拼死相救。
野管家杰弗里·皮克
如果說美國政府將CIT視為野孩子,不予拯救,那杰弗里·皮克就稱得上野管家。他2003年加入CIT,自2004年起擔任CIT的首席執(zhí)行官,此前曾任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和美林銀行高管。據稱,在到任CIT時,皮克就開始批評CIT的企業(yè)文化,認為CIT的經營策略過于保守。上任之后,他用強硬手段聘任了上百名新的銷售人員,并轉向激進的策略,認為此時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泛濫和金融創(chuàng)新正是賺大錢的好時機,因此不計成本地擴張業(yè)務,尤其是大膽踏入風險極高的次級抵押貸款和學生貸款業(yè)務。皮克也是推動CIT從貸款銀行向投資銀行轉型的推手,CIT的2007年年報中顯示,皮克收購了一家小型的兼并重組公司,開始涉足杠桿信貸領域。此外,CIT的資金來源過于依賴資本市場,而不是存款,這使得公司一直承受著高昂的資金成本,作為管理者,杰弗里·皮克也備受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