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公司中的官僚體系,回歸中國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之初每一個業(yè)務現場都有很強的地頭力,這恐怕是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如任正非發(fā)誓要讓地頭力再造華為,張瑞敏在深刻的危機下,也認識到一系列花巨資的流程建設走了彎路,最好的流程是離客戶最短的流程,因此就要建設讓一線團隊在現場解決問題的倒金字塔體制。這是一場深刻的變革。
8月8日和9日在青島出席中國第三屆品牌節(jié),張瑞敏、劉永好、雙星的王海,還有俞敏洪、劉瑞旗等一大批一線企業(yè)家在那里演講,可以說是思維的盛宴。
終于認識到ERP的危害
會上會下我和一些企業(yè)家交流,大家認為講的最好的是張瑞敏。第一,張瑞敏說流程建設走了彎路,最好的流程是離客戶最短的流程;第二,海爾正在建設讓一線團隊在現場解決問題的組織架構,也就是倒金字塔體制。這兩條簡單的概括,包含了很厚重的故事。
張瑞敏說,現在搞流程建設20多年,好多中國企業(yè)家都發(fā)現,鬧了半天這個ERP是錯的。中國企業(yè)界實行ERP,張瑞敏說97%都是有問題的,所以導致很多中國企業(yè)起訴ERP的顧問公司、咨詢公司。開始時這些公司開價幾千萬元,承諾把你的信息化搞得多么好,結果都不兌現。中國一大批企業(yè)感受到這個問題。張瑞敏在會上說,海爾也有一些困難,但是海爾做得還算比較好。
實際上我了解到的一個情況是這樣,做ERP信息化流程建設、資源信息化統(tǒng)一綜合使用計劃,有這么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現場操作;第二個階段,信息得到收集和管理;第三個階段,就是崗位得到描述;第四個階段,在崗位描述的基礎上進行績效考核;第五個階段,組織建構在以流程為中心的基礎上。
做ERP,按理說要達到第五個層級,就是組織建構在以流程為中心的基礎上。而實際上中國企業(yè)界普遍都沒有做到這一條,像海爾,以為他能做到,實際上也做不到。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以前很多國際大的咨詢公司的高管都跟我聯(lián)系,他說王老師,你們中國企業(yè)家怎么老是追求時尚,不做有用的事?我開始不明白,我說什么叫追求時尚?他說追求時尚就是我們這些大的國際咨詢公司給你們企業(yè)界去忽悠什么概念,我們說現在要搞現代企業(yè)治理結構,現在要搞流程建設,現在要搞ERP了等等,每一次一忽悠,我們的一流企業(yè)家通常就問,IBM做了沒有,惠普做了沒有,西門子做了沒有,如果這些公司是你們幫助給做的,你就把怎么給他們做的原封不動地復制到我們這里來,花多少錢都做,我們管理上要上臺階。結果搞來搞去,一大批企業(yè)家都進入這么一種邏輯思維,只要美國的、歐洲的一流大公司做了的,我們就要做,不管對我自己有用還是沒用。
ERP建設,張瑞敏先生反思,明顯出現了這個問題。去年,他們的高管一般說,海爾信息化建設20多年,信息得到了收集和管理但是,這個崗位上,每一個時點,員工到底做一個事得做到什么程度,這一條好像還沒有那么到位。所以海爾只到了信息得到收集和管理,再往上走一點,還沒有到崗位描述。
這個概念一般我們大家都會大吃一驚。因為像海爾這種公司,流程建設這么多年,怎么會是這種結果呢?而張瑞敏的反思很徹底。他認為,海爾的信息還沒有得到收集和管理。為什么?因為收集到的那些信息是不真實的,環(huán)境在一刻接一刻的變化,信息不真實,拿著那些不真實的信息來指揮工作和管理,這是不可以的。張瑞敏在會上喊出一條,鬧了半天,中國企業(yè)的ERP建設是一筆糊涂賬,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終于認識到現場和地頭力
張瑞敏在會上講的第二點是他反思的深入。統(tǒng)一的數字管理系統(tǒng)建設不可能真實,到底什么是真實的呢?張瑞敏認為,互聯(lián)網時代把一切東西都拉平了,任何一個實點,信息量都非常充分、非常大。這個時候,若一線員工發(fā)現了問題,逐級往上匯報,下面再做決斷,這是錯的。海爾經過20多年的建設,形成了一個官僚體制,就是金字塔、鐵三角的官僚體制。
張瑞敏突然發(fā)現,現在海爾的經營管理,如果倒過來,把正三角變成倒三角,就是員工在最上面,他們最貼近客戶,最貼近現場,不管你是生產、制造,還是設計、研發(fā),或是營銷、與客戶及渠道商的交流,與供應商的交流,只要你在現場發(fā)現了問題,你就可以當機立斷地拍板做一些事情,后面所有的體制都是來支撐你的。他發(fā)現,海爾需要在這個方面下工夫。
也正是因為發(fā)現了這一條,張瑞敏做了一個很大的轉型:海爾要從生產、制造為主,轉到渠道服務為主。他認為,產品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長尾,涉及一系列的服務。按照長尾理論,抓到一些縫隙,做中國公司最擅長的。當然他這種轉型怎么評價,另外再說。本文主要說從正三角改到倒三角,即讓接觸現場、接觸問題的一線團隊能夠拍板決策。
張瑞敏特別提到,今年4月份,他在美國和郭士納交流海爾正在探討的把正三角搞成倒三角。郭士納覺得非常興奮,他當初在IBM搞變革,也曾想這么做,但是沒有做成。原因一是一線團隊都去關心客戶現實的問題了,那么,誰去管長久的發(fā)展呢? 第二,如果讓一線團隊在一線充分滿足客戶的需要,解決問題,給他供應,他就會反過來關注他的可調配資源,而他就忽視了客戶變化的新的需求、新的點的捕捉,這也是不對的。所以郭士納當年沒有實現這種變革。
現在也有很多說法,以前是金字塔的體制,上層都是高管,當高管往下走,把三角形倒過來以后,一線團隊在最上面了,高管的待遇、重要程度就會被看輕。正因為此,今年以來,海爾出現了許多正式的、非正式渠道的信息,就是很多高管辭職。因為張瑞敏開始重視一線團隊的建設。這個怎么評論,咱們以后再說。
但是我聽了張瑞敏的講演后感到,他代表了中國一大批的企業(yè)家,在金融危機襲來以后,在反思美國管理的問題,也在反思中國管理的問題,這是一種反思,很有意義的反思。張瑞敏之所以深刻,就是因為海爾的管理出了問題,張瑞敏開始認識到了這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海爾一家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華為的問題,而是中國一大批公司,走過了10年、20年、30年后,突然發(fā)現自己的公司成了最初企業(yè)家們深惡痛絕的官僚體系。變革公司中的官僚體系,回歸中國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之初每一個業(yè)務現場都有很強的地頭力,這恐怕是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編輯|陳海 chenhai@sem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