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不僅追求口感的鮮美,更講究營養(yǎng)與健康。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吃得很營養(yǎng)了,沒想到,營養(yǎng)學家們做了大量的調查之后認為,雖然食品豐富,但一些不科學的生活習慣卻在不知不覺中將營養(yǎng)“拋光”。
淘米次數多營養(yǎng)流失。米淘兩遍,B族維生素就開始流失了。超過兩遍,則各種營養(yǎng)成分都開始流失。因此,淘米次數不要過多,一般用清水淘洗兩遍即可,不要使勁揉搓。對于存放過久的米,則多淘洗幾遍為好。米的吸水率在浸泡兩小時后最大,所以,先將米浸泡兩小時,然后再煮飯為好。米浸泡后煮飯,不但時間可節(jié)省40%,米中的維生素B5損失也較少。
除了玉米面,煮粥別放堿。煮飯,煮粥、煮豆、炒菜,都不宜放堿,因為堿容易加速維生素C及維生素B族的破壞。維生素B1、B2本來就怕熱,加了堿后更怕熱,溫度稍高更容易被破壞。玉米中所含有的結合型煙酸不易被人體吸收。如果在做玉米粥、蒸窩頭、貼玉米餅時,在玉米面中加點小蘇打,則用玉米面制作出的食品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結合型煙酸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切菜少用刀。盡量用手撕蔬菜宜先洗后切,否則會使水溶性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受到損失。切菜時一般不宜太碎,能用手撕的就用手撕,盡量少用刀,因為鐵會加速維生素C的氧化。
炒菜時要急火快炒。避免長時間燉煮,而且要蓋好鍋蓋,防止溶于水的維生素隨蒸汽跑掉。炒菜時應盡量少加水。燉菜時適當加點醋,既可調味,又可保護維生素C少受損失。做肉菜時適當加一點淀粉,既可減少營養(yǎng)素的流失,又可改善口感。
果汁營養(yǎng)少不如水果好。當水果壓榨成果汁后,果肉和膜被去除了。在這個過程中,維生素C也大大減少了。如果這種水果本身含有的維生素就不多,比如蘋果,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維生素幾乎被去除得一干二凈,提倡采用打碎機加工果汁,可保留果肉和膜。
雞蛋營養(yǎng)多最好煮著吃。就營養(yǎng)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煎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由此來說,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不過,對兒童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分解,極易被兒童消化吸收。
煲湯時間長營養(yǎng)被破壞。維生素C、、B,氨基酸等極有營養(yǎng)的成分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怕熱”,在80℃以上就會損失掉,因此,煲湯時長時間的文火會將這些營養(yǎng)成分破壞,而蒸發(fā)掉的正是精華。
冷凍常反復其實很錯誤。食物都有保鮮期,最多保存3個月。以魚為例,有研究表明,放在零下18℃保存3個月,魚所含營養(yǎng)素的損失非常明顯,尤其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E,會損失20%~30%。蔬菜、水果也應該現買現吃,每放置一天所含維生素就會減少。
研究表明,反復冷凍的魚和肉會導致營養(yǎng)物質流失和影響口味。此外,保鮮應“速凍緩化”,即快速冷凍緩慢化凍。有時為了加快化凍速度,人們還會用熱水沖洗凍肉,這樣做也是不對的。
長期服藥物要補維生素。藥物也會造成營養(yǎng)素的大量流失,如長期服用抗生素者,會流失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K,影響腸胃功能;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者,維生素C容易流失;感冒藥及止痛劑會降低血液中維生素A含量:磺胺類藥及降膽固醇藥會影響葉吸收:高血壓患者、腎炎患者服用的利尿劑以及瀉藥等,都會導致體內的鈣、鉀、維生素大量流失。以上患者在服藥的同時,應注意補充各類流失的營養(yǎng)素。
攪餡朝一邊不能來回攪。包餃子時,很多人會把餃子餡中的水分擠出,這樣做會導致營養(yǎng)成分大量流失。
在和餃子餡時,可用剁好的菜餡里的水汁與調好的肉餡攪拌,這樣菜餡里的營養(yǎng)不會流失。攪拌肉餡時,應一邊少量加水一邊把肉餡朝一個方向攪,千萬不能來回攪,這是因為肉中所含蛋白質是螺旋狀結構,如果來回攪會破壞蛋白質,而蛋白質中的親水基因吸收了水分,會使得口感更好,營養(yǎng)也不流失。
菠菜炒前焯鈣質吸收好。因為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與所攝入食物中的鈣會形成草酸鈣,而草酸鈣是人體不吸收的,這樣,就會導致鈣的流失。而把菠菜用開水焯一下就能溶解掉80%以上的草酸,從而提高鈣的生物利用率。
吸煙三五支大損維生素。吸10支煙,體內就會損失掉25~100毫克維生素C以及大量B族維生素。愛吸煙的男士多半抗感染能力差,愛感冒頭痛。吸煙男士應適量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鍛煉一身汗給養(yǎng)要及時。在運動過程中,由于能量消耗、出汗等原因,一方面會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質,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大量營養(yǎng)素的丟失,如鈉、鉀、碳水化合物等物質。如果不及時補充,很容易導致健身過度和疲勞不易恢復。因此,運動過后,不僅應飲用包含糖,水分及電解質的運動飲品,也要及時補充特殊的運動營養(yǎng)品,特別是對于有增肌或減脂需求的人更是如此。
鮮奶一煮沸營養(yǎng)被破壞。煮牛奶時,最好不要煮沸,待奶液面上布滿小氣泡、70℃~80℃時,再稍煮幾十秒就可以了。若使用微波爐加熱,時間不要長,因為溫度一高,牛奶的營養(yǎng)會被破壞。一般加熱牛奶開鍋一分鐘,就應立即起鍋。
另外,年輕的媽媽們給寶寶沖奶粉時,因奶粉的營養(yǎng)成分與鮮奶相似,所以也應注意水的溫度別超過60℃。
吃蛋肉要配蔬菜水果。鮮果蔬、蛋黃、瘦肉中所含鐵多為三價鐵,不易被人體吸收,多數都會被排泄掉。三價鐵只有在存在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的情況下,才能轉化成二價鐵被人體吸收,而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在蔬菜和水果中含得最多,因此,讓孩子吃肉的同時也相應地多吃些菜和水果。
常吃魚和肉體質變酸性。由于肉類是酸性食物,常吃大魚大肉的人們體質易呈酸性。當體內酸堿度嚴重失衡時,身體就會動用兩種主要的堿性物質——鈉和鈣加以中和。專家建議,吃大魚大肉時要多搭配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食品太精細流失礦物質。食物在精細加工過程中,會流失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精米和白面,經過道道工序加工,維生素E損失90%以上,維生素B5損失60%,鉻、錳、鐵、鈷、銅、鋅、鎂等礦物質的含量減少70%以上。因此,應多吃五谷雜糧。
飯后立刻走營養(yǎng)難吸收?!帮埡蟀俨阶摺笔窃S多人的習慣,但這樣做可能會讓體內營養(yǎng)流失。這是因為飯后的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來幫助消化器官運作,若立即運動或散步,則四肢血流量增加,相對地減少了胃腸的血液供應,影響了消化功能,不利于食物消化。最好在飯后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后,再進行輕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