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族事業(yè)的傳承者,鄭志剛的答案是創(chuàng)建“新世界的新版圖”
從表面上看,剛到而立之年的鄭志剛長著一張“娃娃臉”,但實際上作為全球十大華人富豪之一鄭裕彤的長孫、鄭裕彤家族的繼承人,鄭志剛已經擔任新世界集團執(zhí)行董事三年時間,同時負責新世界地產、百貨、投資三項新世界的核心業(yè)務,是名副其實的新世界第三代掌舵者。
成為公司掌舵人當然意味著辛勞,最近半年來鄭志剛一直在大陸各地忙碌,早已經成為“空中飛人”。經常今天在一個城市討論開店計劃、明天又飛到另一個城市看相中的土地,“其實我也很累,有時候早上起來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這的確是鄭發(fā)自肺腑的感覺。
2007年,剛剛回歸新世界集團的鄭志剛一手操控了新世界百貨上市路演,幫助家族將新世界百貨運作上市,這讓他在業(yè)界一舉成名。而目前,鄭志剛的主要工作是推進新世界百貨的門店擴張計劃,畢竟新世界百貨是他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按照他的設想,新世界百貨將對內地現(xiàn)有的33家門店進行整合,預計總投資將超過1億元。整合后,各百貨分店不再以檔次做定位,而是劃分為“時尚館”和“生活館”。
在鄭志剛看來,在此時推出門店整合,還有更為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罢麄€危機帶來了很多的沖擊,有些百貨業(yè)被淘汰或者上市受阻,在這個全行業(yè)整合期的階段,我們開始做內部整合,這對于未來的擴張是有幫助的?!?/p>
事實上,鄭志剛一直對并購國內零售業(yè)以及相關制造業(yè)的相關資產很感興趣,畢竟他還是新世界策略投資的總經理。2008年10月22日,人和商業(yè)在香港掛牌,作為國內最大的私營地下商場運營商,其上市的背后推手就是二股東新世界。據(jù)了解,新世界策略投資以及關聯(lián)公司對人和的總投資達到16億人民幣。
在自有品牌收購方面,2008年在鄭志剛的主導下,通過由其管理的周大福收購了大陸著名的手表品牌“海鷗”,并將“海鷗”品牌引入了香港。
在談到目標收購群體時,鄭志剛表示,在零售領域,主要會考慮被收購門店所在城市的人口、商圈面積、內部回報率等,購物中心、百貨店都會考慮。關于品牌,新世界百貨在做一個品牌的代理,不過,未來的趨勢是收購一些品牌,但要選擇在國內有成長性的。
與其他商業(yè)家族繼承人不同,鄭志剛并不是商科或者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從小就喜歡文學和歷史的他,在考上哈佛大學后,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東亞文學專業(yè)。他的理由是,“正因為我清楚自己以后必然要管理家族的企業(yè),所以選擇了東亞文化。人文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成功而言,擁有重要的意義?!?/p>
畢業(yè)后,鄭志剛先是加入高盛投資公司負責客戶公司上市及擔任分析員;后來又加入瑞士銀行,從公司的普通員工做起,后被提升為瑞士銀行的副董事。經過外面底層的磨練,鄭志剛深刻的了解一般員工的想法,這為他進入新世界后能夠迅速進入角色奠定了基礎。
鄭志剛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為了順利完成一份有關家族事業(yè)傳承的答卷。20年前的1989年,63歲的鄭裕彤毅然作出一個驚人決定——退居董事局主席。這位新世界的創(chuàng)始人把集團經營大權交給長子鄭家純。經過二十年的打拼,鄭家純完成了新世界的多元化,將新世界帶入“千億俱樂部”。而現(xiàn)在,接力棒已經交到鄭志剛的手上。
在沈陽太原街新店開張的慶典上,數(shù)十女店員齊跳著“開店舞”,看著精神飽滿的店員,鄭志剛不住的微笑點頭。在他的心中已經不僅僅是新世界百貨,統(tǒng)領整個新世界各項業(yè)務是他必須要考慮的大事,他有義務讓新世界在各個領域都健康快速發(fā)展,用“創(chuàng)建新世界的新版圖”來完成這份答卷。
對話鄭志剛
零售新版圖
《當代經理人》:你對新世界百貨的革新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對時尚館和生活館的這種變化是在什么背景下做出的?
鄭志剛:主要有三點。首先,我們在百貨業(yè)領域已經有17年,在這17年中新世界百貨是有變化的,我們在自建和收購店面時,這些店面的物業(yè)的大小是不容易控制的,對我們來說在未來的零售競爭環(huán)境中,這些店的競爭力是相對比較小的,尤其是面積更小的店。
第二方面,整個零售行業(yè)有很大的變化,現(xiàn)在是個整合期,有些百貨會淘汰,有些要合并,有些要被收購,而伴隨這個過程而來的,是消費者的需求正在發(fā)生變化。所以,為了明確這個理念,我們引入了兩個主題概念,一個是時尚類的時尚館;另外是一站式的購物百貨,是家庭、朋友一起去購物的、客單價在200 400元。客單價已經限制到一個范圍,在表達客戶需求就有了目的性,而這也解決了店面大小不等的問題,小店肯定不會做一站式的生活館。
第三方面,新世界百貨業(yè)一直比較低調,消費者對新世界的感覺是很實在的,但是我們也是要做品牌輸出的。我們需要很清晰的告訴我們的消費者,我們的vip企業(yè)的價值觀、我們提倡的生活理念、我們的品牌定位等等,這些對于新世界的未來擴張肯定是有幫助的。
《當代經理人》:為什么要在這個時機做百貨業(yè)整合?
鄭志剛:我感覺2009年是一個好的時機去做整合:因為新世界百貨從上市之初就提出要做這樣一個整合。另外,整個金融危機帶來了很多沖擊,有些百貨業(yè)被淘汰或者上市受阻,在這個全行業(yè)整合期的階段,我們開始做內部的整合應該是比較好的時機。
《當代經理人》:新世界的零售版圖應該如何解讀?
鄭志剛:我的零售版圖是一體的,涉及品牌和百貨店。我們現(xiàn)在也是在看一些品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會被看中;我們也在做一個品牌的代理,不過我們未來的趨勢就是收購一些品牌。我接觸了很多品牌,但是要選擇好的,在國內有成長性的。
所謂零售王國的版圖,目前只是個概念,不過,可以看到的是將來它是多業(yè)態(tài)整合的,是一條龍的業(yè)態(tài),縱向一體化的概念。
《當代經理人》:你認為對于百貨業(yè)態(tài)來說,革新的挑戰(zhàn)主要在哪里?
鄭志剛:百貨業(yè)態(tài)革新的主要挑戰(zhàn)來自于內部的,企業(yè)文化的輸出,在變化的時候,我們內部要盡量培養(yǎng)。我們走到每個城市會保證有60%以上的品牌是這個城市最受歡迎的,這就是本地化經營的一部分。
我認為需要3到5年,國內百貨業(yè)會經歷一個整合期,現(xiàn)在是整合期,將來會有個平靜期,最后會有一個爆發(fā)期。投資法則
《當代經理人》:你現(xiàn)在主管地產、百貨、投資三項新世界的核心業(yè)務,同時你也是新世界策略投資的總經理,新世界目前的投資策略是怎樣的?
鄭志剛:集團方面策略投資主要是關注新能源、零售、資源類的,比如風力發(fā)電、垃圾發(fā)電我們都比較有信心。零售類我們未來還會收購一些國內小的門店,因為他們比較熟悉國內市場,也有比較好的底子。我們收購考慮的因素很多,比如城市的人口、商圈面積、內部回報率、店的地段、大小,未來成長性等等,購物中心、百貨店都會考慮。便利店我也很有興趣,但如果要收購便利店,一定要收購本土的龍頭企業(yè)。
《當代經理人》:整個新世界集團的優(yōu)勢在哪里?
鄭志剛:新世界優(yōu)勢在于我們有比較好的母公司,我們在周大福、新世界百貨、新世界地產、新世界酒店做了vip活動,可以互相享受優(yōu)惠,可以共同開發(fā)項目。比如我們的地產比較強勢,很多時候不是只建設住宅,而會建綜合的商業(yè)體,當建設這種商業(yè)體時,新世界百貨可以優(yōu)先進入。而且我們會收購品牌,比如每個新世界百貨都會有周大福。
人文少帥
《當代經理人》:你在進入公司后是在新世界百貨上市讓外界認識了你,當初為什么選擇新世界百貨作為你“獨挑大梁”的開端?
鄭志剛:在我13歲的時候,父母就把我送到了美國讀書,在高中的時候我就立志要進哈佛大學,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償。在哈佛的學業(yè)結束后,我先后在美國的華爾街、亞洲的日本和中國香港工作,這幾年間,我從事的全部是投行業(yè)務,有風險投資,也幫助其他企業(yè)上市。因此,通過這些工作經歷,對于資本運作、風險投資、企業(yè)管理的個中規(guī)律,都有了很成熟的把握。這時,恰好新世界百貨馬上要進行IPO工作,我此前幾年間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正好得以發(fā)揮。
《當代經理人》:2007年你在主持新世界百貨路演的時候只有28歲,你是如何實現(xiàn)對團隊的有效領導和管理的?
鄭志剛:當時路演的團隊基本上都比我年齡大,但是在工作當中,我所展現(xiàn)的是我的精神年齡。我在帶領團隊工作時,很少有“管理”這樣的意識,我要和我的團隊一起工作、奮斗。
還有一點,我很早就清楚自己以后必然要管理家族的企業(yè),必然要從事商業(yè)的工作,所以我在大學里選擇了東亞文化專業(yè)。我認為人文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成功而言,擁有重要的意義,我希望用最為充裕的大學時間去體會人文的內涵、去領悟我們所生存的社會,這些都是作為一個合格的企業(yè)管理者所必備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