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則廣告,武松打虎的故事或許不會上演;《水滸傳》里最讓人神情激蕩的場面也就不會出現,“打虎武松”就沒有機會一戰(zhàn)成名。
沒有這則廣告,武松或許就不會喝酒;沒有這則廣告,武松或許就喝不了那么多酒;喝不了那么多酒,或許就不會乘夜過景陽岡。不過岡,當然不會遇見虎。遇不見虎,武松也許只能成為一個打貓英雄,機會巧了,頂多博得個打狗英雄的威名。這話聽著繞,但道理卻很淺顯:一則廣告,改變了武松的人生。
武松回鄉(xiāng),在陽谷縣一山前看見某不知名酒店,店前酒旗招搖,上書一則流傳數百年的著名廣告語:三碗不過岡。令人感慨的是這則古老的廣告語,完全合乎現代廣告創(chuàng)意的幾項基本原則。我們站在武松和所有過客的角度,試欣賞之。
其一,目標原則。做廣告的目的是銷售,否則,廣告便沒有價值?!叭氩贿^岡”一望而知,其酒之烈,有常人不可想象之處。所以,嗜酒之人,一看酒旗,馬上就被激起喝酒的欲望:你云三碗不過岡,我偏買三碗來嘗嘗,成功地刺激了過往客商的消費心理;
其二,合規(guī)原則。在宋代,雖無禁酒之規(guī),喝酒太過,有害身體的健康警示也沒有獲得社會共識,但作為商家來說,知其酒烈,不讓消費者過多飲用,傷害身體,也是一種“商道”,更是一種為消費者負責的做法。
“三碗不過岡”,對于商家來說,隱含功誡。一則現代中國酒類廣告“某酒雖好,也不要貪杯哦”,大約就是受了“三碗不過岡”這則廣告語的影響;
其三,吸引原則?!叭氩贿^岡”,在詞語上做了兩個限制,一,限制了酒量;二,限制了酒后行為。為什么?憑啥呢?咋這樣說話呢?凡是過往的酒客,都會如此質疑!過此店,本來喝水亦可,現在變得非喝酒不可了。用句市井之語來說就是“你把我的饞蟲勾出來了”。
這則廣告語通過限制酒客的行為,激起酒客的好奇心。廣告語明白無誤地告訴過往酒徒:此處有好酒,試君好酒量。痛飲三碗后,醉眼看山岡。
其四,簡潔原則。廖廖五字,言簡意豐。有數字—三;有量具—碗;有警告—不;有行為—過;有目標—岡。組合在一起,像一句非常實用的大白話,雖然簡潔,卻向多個消費層次,傳遞著多重信息。
對普通過客而言,這是一條消費提示;對貪杯之客,這是一則善意的勸告;對武松這樣的豪杰,則是挑戰(zhàn)!對所有的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則普遍適用的廣告語:吾家有好酒,錯過很可惜。
其五,情感原則。對于不同類型的消費者來說,這則廣告隱含著不同的情感。
關懷,是面向普通消費者,坦言相告,咱家的酒烈了一點,您不勝酒力的話,聞一聞,然后抿幾小口,滿足一下好奇心,暖暖胃,消消乏,足矣;
關心,是面向一般酒客。酒大傷身,咱家的烈酒,您悠著來。三碗就是極限了,您別超了。超了,就是玩命了。酒再好,也不值得拿命來享受,是不?三碗?三碗您就倒了,我們有無數的消費案例了。您?也聽勸吧。
更深層的關心是,喝了三碗,咱不過山岡了,出門您醉了,路邊摔了,誰管您啊?在店里歇了,洗洗睡吧。
關愛,是面向武松這樣的豪俠之士。您真能過三碗?十碗?天啊,這位大爺,您喝了十八碗?行,您酒量太牛了,成了我們店里的紀錄了。我們把您的記錄寫在店里的墻上,承認您牛,但您就在店里過夜吧,別走了。
更深層的關愛是,山岡上有老虎,您真是牛人,喝酒行,打虎怕是不行啊!,您也在店里歇了,洗洗睡吧。三碗不過岡。喝了十八碗,更得不過岡。
就這么一則廣告,成就了武松英名。武松看了,喝了,醉了,過了,打了,0了。
結局:打虎武松因此廣告天下聞名,從逃亡江湖的閑漢,躍升為世人聞之如雷貫耳的超級英雄。
一則廣告,改變了武松的人生,此言不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