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冰+”這句話,確實是蠻幼稚的,做的動作也同樣是有些幼稚的。但是,廣告里的孩子幼稚,廣告里的話幼稚,并不等于創(chuàng)作者也同樣幼稚。
這是一場廣告創(chuàng)作者和評論者關于“誰比誰更幼稚”的口水仗,起源于蒙牛的一條“冰+”電視廣告。
廣告一開始,一個穿著紫色衣服的女孩,跳出來雙手交錯做“+”型,對著鏡頭一字一頓說:“我要冰加”,然后是一群男女也跳出來說:“我們也要冰加”,接著介紹產品,“清甜藍莓果醬……”,唱出廣告口號“冰加水果,快樂加我”,最后一個小孩出來舔舔嘴說:“加我一個!”
于是,一位廣告策劃人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批評,標題為“‘我要冰+’,一句多么幼稚的廣告語?”廣告創(chuàng)作者看見了,立馬撰文反駁,不但指責評論者才幼稚,而且還要加上無知!憤怒之情,溢于文字。對于一向自視甚高的廣告人而言,通常都只能夠滿足于人家說他“優(yōu)質”,怎么能夠容忍人家說他“幼稚”呢?
評論者說“我要冰+”這廣告幼稚,理由是:一是“廣告了大半天,消費者卻根本看不出聽不清你到底在講什么,不知你的優(yōu)勢到底是什么,你的特色到底在哪里,你與眾不同的品質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二是根據(jù)自己的調查,蒙?!氨?”賣得不好。
創(chuàng)作者說評論者幼稚、無知,理由則是:一是評論者連廣告語與廣告文案都分不清;二是片中講了產品信息,而且本來廣告的目的就是打知名度為主;三是評論者的調查是片面的,根據(jù)創(chuàng)作者的調查,廣告片6月播出后,銷售直線上升。
到底賣得好不好,筆者沒有數(shù)據(jù),無權置評,但不得不說,“我要冰+”這句話,確實是蠻幼稚的,做的動作也同樣是有些幼稚的。幼稚是什么?就是天真單純、小孩腔、不成熟、沒有深度、見識少,沒經驗。但是,廣告里的孩子幼稚,廣告里的話幼稚,并不等于創(chuàng)作者也幼稚。所以創(chuàng)作者大可不必為此火冒三丈咬牙切齒。
筆者曾經服務肯德基三年,說實話,幼稚的廣告也同樣做了不少。很多促銷廣告,目標對象是小孩,不幼稚點怎么行?在客戶的諄諄教導下,幼稚廣告一個接一個,做到自己都覺得羞于見人。直到有次在店里跟小孩聊天,問他們記得這些廣告嗎,他們不但能唱出我本以為寫得很傻的廣告歌,還居然能復述里面的對白,做出里面的動作,滿臉的歡欣表情,那時心里那叫一個樂啊,吃肯德基的胃口也好了不少,這樣的幼稚,有什么不好呢?
“冰+”廣告里,看到的那些十五六歲的花季男女,不正是現(xiàn)在一個個都愛比誰更幼稚的90后孩子嗎?看幼兒的動畫片津津有味,互相在網上叫什么“正太”“羅莉”,唱著“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長大”,你說他們“幼稚”,他們都當是表揚的,有什么了不起?
分不清廣告語與廣告文案,作為一個廣告策劃人,好像是有點幼稚,不過“廣告語”一詞,本來也有狹義、廣義之分,既可以指廣告口號(或者說是廣告標題,英文叫Slogan),也能指廣告文案。說評論者幼稚,不如說他有點疏忽來得更貼切些。為一個詞,懷疑策劃人的身份,創(chuàng)作者也不免有點幼稚。
如今的幼稚廣告確實也多,“羊羊羊”挺幼稚的,什么“浙江、江蘇、上海流行瑞年”也挺幼稚的,它們的目標對象并非小孩,那是真幼稚,一些消費者竟然信以為真,那是更天真幼稚。
以前百姓的吆喝,有“阿要買白蘭花?”這樣幼稚的,現(xiàn)在社會進步了,很多廣告語或者說廣告文案卻越來越幼稚,且一個比一個看誰更幼稚!做給幼稚的人看,固然無可厚非,但是以幼稚不為幼稚,還要自認深沉成熟,則顯得真有點幼稚。
據(jù)說明年國內廣電媒體都要縮短廣告播放時間,這對深受廣告煩擾之苦的觀眾而言,可能是件好事。但也許將成為很多廣告幼稚的一個新理由:時間那么短,都7.5秒、5秒了,還怎么深沉成熟?
其實,幼稚可以變得不幼稚的,只要客戶再多點追求,廣告人再多點追求。即使是針對兒童的廣告,難道就不可以兒童喜歡,成年人也喜歡?難道不可以沒文化的人喜歡,有文化的人也喜歡?就像人家迪斯尼的卡通,咱們家就三代人都沉迷著呢。當然,這事兒也確實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