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fā)性癤腫
張思方
方一歸芍地甲湯
組成當(dāng)歸15克,赤芍12克,熟地20克、山甲、連翹各12克,絲瓜絡(luò)、生黃芪各30克,皂角刺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養(yǎng)血活血,透膿通絡(luò)。
主治多發(fā)性癤腫。
加減大便燥結(jié)者,加大黃9~25克;小便赤澀者,加木通15克;心煩急躁者加焦梔子30克;舌紅者,加丹皮10克;苔黃口干者,減黃芪,加黃連10克;苔白膩者,加生苡仁30克。
備注治療期間,停用一切抗生素及外用藥。禁食辛辣魚(yú)腥之物。
方二仙遺地黃海湯
組成生地、紫花地丁各12克,白鮮皮、苦參各10克,紫草,白芷、丹皮各6克,板藍(lán)根、金銀花、連翹各12克,黃芩8克,澤瀉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排膿內(nèi)托,透邪解毒。
主治多發(fā)性癤腫。
方三消癤湯
組成昆布、海藻各9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各15克,赤芍、黃芪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解肌膚熱毒,行淤散潔消腫。
主治小兒多發(fā)性癤腫。
功能性子宮出血(崩漏)
賈云鳴
方一清熱止血湯
組成生地30克,黃芩、丹皮各9克,地骨皮15克,地榆、棕櫚炭各30克,阿膠15克(烊化兌人),甘草9克。
用法①先將藥物用冷水適量浸泡1時(shí),浸透后煎煮。首煎武火(溫度較高),煮沸后文火(溫度較低),煎20~25分鐘,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鐘,煎好后兩煎藥液混勻,每日1劑,每劑分2次服用,早飯前及晚飯后1小時(shí)溫服各1次。連服5~10劑為一療程,待下次月經(jīng)來(lái)潮時(shí),原方如法再服一療程。
功用清熱止血。
主治崩漏(血熱型)。癥見(jiàn)陰道驟然下血甚多,血色鮮紅,煩熱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紅,腰酸,心慌氣短,倦怠乏力,舌紅苔黃,脈象數(shù)大。
方二祛淤止崩湯
組成柴胡10克,赤芍12克,當(dāng)歸10克,生地15克,紅花、桔梗各10克,牛膝、香附各12克,阿膠10克,梔子12克,丹皮10克,黃芩15克,甘草8克,鮮藕節(jié)3塊為引。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早飯前、晚飯后各溫服1次。其中阿膠烊化兌入。
功用活血逐淤,涼血止崩。
主治適宜于血淤、氣滯、血熱型之崩漏,月經(jīng)失調(diào)導(dǎo)致的崩漏等證也可應(yīng)用此方。
備注切忌在經(jīng)期行房事。
方三益氣固沖場(chǎng) 組成黃芪30克,白術(shù)、醋柴胡、陳艾炭、仙鶴草、甘草各10克,黨參、荊芥穗炭、當(dāng)歸、炒川斷各15克,升麻4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益氣升提,固攝沖任。
主治更年期功血及青春期功血。
神經(jīng)官能癥
印雪玉
方一除痰降火方 組成柴胡9克。黃芩15克,半夏12克,青皮、枳殼、竹茹各9克,珍珠母50克(先下)、龍膽草、梔子各9克,夜交藤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降痰降火。
主治失眠(神經(jīng)官能癥,痰火郁結(jié)型),證見(jiàn)失眠亂夢(mèng)、頭昏脹痛、心煩易怒、脅脹胃堵、白天困倦思眠,但不能睡,晚間精神倍增、睡意全無(wú)。脈弦滑或數(shù),舌略紅、苔白膩或黃膩。
方三明志湯
組成石決明、草決明各20克,遠(yuǎn)志、蟬蛻、生牡蠣、川芎各15克,菊花25克,白蒺藜15克,荷葉10克。
用法每日1荊,水煎服,一目2次,飯后服。
功用育陰潛陽(yáng)、熄風(fēng)、鎮(zhèn)志安神。
主治神經(jīng)官能癥(失眠為主)、神經(jīng)性頭痛、更年期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