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茶,向來以果香厚味而在烏龍茶中獨樹一幟。其香類香櫞若柑皮,聞之別有一種清新舒通之感。佛手又有一名為“雪梨”,初不知何故有此名,待品賞了傳統(tǒng)制法的百年老佛手后,方得悟此理。特為一記。
品名:百年佛手(由拋荒20年的老茶樹之鮮嫩葉制成)
產(chǎn)地:永春虎巷千米高山
制作:永春天飲茶業(yè)
虎巷位于永春北崆山中,原為一類似小巷之極狹巖縫,許多年前有人于此見猛虎躍過此巷而得名。虎巷附近最高峰超過千米,樹林青茂。林間間雜有零星茶園。據(jù)地方史所載,此處茶園原為永春籍南洋華僑于20世紀初葉首墾。上世紀50年代后歸為公私合營華僑茶果場,并于北崆山坡上蓋一茶廠,名之為虎巷茶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虎巷所產(chǎn)茶名嗓一時,深受東南亞華僑歡迎。上世紀80年代后因企業(yè)改制等種種原因,虎巷茶業(yè)趨于蕭條,茶園因為拋荒。直至數(shù)年前才由天飲茶業(yè)重新開發(fā)。因此處茶園茶樹已有近百年歷史。故名百年佛手。
干茶外觀:顆粒粗大,勻整,呈卷曲狀,黃褐色,有瑩潤感,為典型的佛手干茶之“海蠣干”狀。嗅之有濃郁的甘香,略帶火香。
沖泡:取干茶7克,置110毫升小蓋碗中。以建甌產(chǎn)之巖壁山泉水,燒至沸騰,稍擱(約95攝氏度),沖下,1分鐘后出湯。
第一泡茶湯呈金黃色,有油質感。烘焙之米香明顯。滋味醇厚,回甘快。第二泡茶湯色澤依舊,烘焙香漸弱,果香漸顯,滋味甘滑。第三泡始,果香明顯,令人驚異的是不似平常所聞之香櫞味,而有一種雪梨味。此后二泡香與味臻于最佳狀態(tài),具備香清甘活之四大因素。五六泡后方漸弱,九泡后猶有余香,僅滋味清淡而已。
九泡之后細觀葉底,葉片格外肥大。具典型的綠葉紅鑲邊??芍浒l(fā)酵較市場流行之一般佛手為重,并以低火慢焙之,故有此效果。所謂傳統(tǒng)制法,觀此可知。
以個人所知,此佛手應屬永春佛手之上品。較之上品鐵觀音之蘭花香略遜,而滋味之醇則略勝;較之上品武夷巖茶則幽香略勝而滋味之厚稍遜;較之一般清香型佛手,則其熟香果味均勝之一籌,為難得佳茶也,得而品之亦為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