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她出生在日本長野縣一個很富裕的家庭。不幸的是,她患有先天性遺傳神經(jīng)性視聽障礙。她模模糊糊地看世界有如隔了一層圓點狀的網(wǎng)。母親對她說:“要是你能把看到的圓點都畫出來,那你眼睛也就好了?!庇谑?,她拼命地畫她看到的圓點網(wǎng),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眼病。
她的眼睛看到的依然是圓點的網(wǎng)狀世界,但是,她卻漸漸地迷上了繪畫,特別是畫圓點。中學畢業(yè)時,她選擇了京都市美術工藝學校:畢業(yè)后,她回到家里廢寢忘食地繪畫。然而,她母親只盼望著女兒成為一個能“收藏藝術品的人”,并不希望女兒成為一個藝術家,所以就毀掉了她的畫布,讓她和工人們一起干活,還經(jīng)常把她關起來。恰恰是母親的為難激發(fā)了她更多的創(chuàng)作潛能。無論多么艱難,她都咬緊牙關,一定要堅持自己所喜愛的藝術。
正當她舉步維艱之時,她的才能得到了精神病醫(yī)生西丸四方的欣賞,她的畫被其購買,并被介紹給一位梵高畫的藝術研究者。她知道了偉大的畫家梵高患有精神分裂癥,但卻是一代繪畫宗師。從此,她更加不理任何人對她的指指點點,只是埋頭繪畫。
26歲那年,她在舊書店看到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喬治亞的作品深深地震撼了她的靈魂,她決定前往美國。一向很膽小的她給女畫家寄去了一封信: “我是一位神經(jīng)性視聽障礙患者,在遙遠的東方,可很喜歡您的作品。我癡迷繪畫,雖然自知資質愚鈍,我還是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辈痪?,她收到了女畫家的回信。女畫家不僅深深地鼓勵了她,還表示愿在美國推薦她的作品。
兩年后,經(jīng)過千辛萬苦,她終于來到美國。到美國之前,她與家庭徹底決裂,母親給了她100萬日元,告訴她永遠不要再踏入家門。失去了親情,她的內(nèi)心無比的凄愴,卻也無比堅定了她的藝術之路。
初到美國時,她穿梭在紐約的畫廊,而她的畫幾乎無人問津。她貧困潦倒,在公寓里,經(jīng)常半夜被凍醒,肚子也常常是呱呱叫,她經(jīng)常用在街邊的垃圾籃中撿的魚頭和爛菜葉熬一碗熱湯喝,再繼續(xù)畫畫。慢慢地,她的網(wǎng)狀圖案和圓點被紐約知名評論家關注。
多年的積累,她的成名作《無極的愛》誕生了。她用小圓燈泡和大面鏡做反射,視覺幻象變化萬千,形成了與往常不一樣的藝術效果。一向名不見經(jīng)傳的畫壇無名小卒開始受到評論家的追捧。她的雕塑作品《南瓜》在香港拍賣到272萬港元,刷新了雕塑作品的拍賣紀錄。她還引領著時代潮流,為蘭蔻設計的化妝包以及為AU設計的手機都在熱售中。她所主張的圓點圖案服裝也風靡日本。
她曾說:地球也不過是百萬個圓點中的一個,畫好了圓點,就畫好了宇宙,畫好了世態(tài)人生。無論是繪畫還是雕塑,她的作品幾乎都以圓點作為載體。她的作品充滿了張力,將觀眾帶進了一個無限延伸的空間,難以確定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邊界。并在其中融入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正是她鐘愛圓點,不厭其煩地重復,影響了當代的波普藝術,樹立了她在當代藝術中的崇高地位。
她叫草間彌生,被公認為日本健在的最偉大的藝術家。2009年6月,英國《泰晤士報》評出200位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她名列其中。
當記者問及她為何在藝術上獲得巨大的成功。草間彌生說:“我堅持了一生圓點藝術,也算圓滿了人生。其實,任何一棵樹,能數(shù)十年去澆灌,注定都會成為參天大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