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 良
怎樣的歷史課才是學生喜歡的課,才算是有效的歷史教學呢?贛縣第二中學歷史教師、江西省特級教師謝芳青,用她的歷史教學實踐交出了一份答案——引領(lǐng)學生在歷史學習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在她的歷史課堂上,那一樁樁歷史事件、那一個個歷史人物,塵埃落下,便盡顯當初的鮮活與靈動。
快樂歷史,謝芳青這位歷史教師18年的教育之旅;快樂歷史,形成了謝芳青的歷史課教學特色。
經(jīng)典演講詞:響徹沉悶課堂的一聲春雷
在謝芳青看來,歷史教學是一件充滿智慧與樂趣的事。學生們也說“我要你開心地學習”是謝老師的高頻語詞。的確,在他們的記憶里有著很多開心的歷史課堂,因而也有著太多的快樂歷史學習的體驗。
那天,在高二(21)班教室里,桌椅不像往常秧田式地擺放,而是在教室中間圍成了一張圓形的會議桌。桌上豎著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中國等國的國旗。黑板上書寫著課題也很特別,“分贓者的聚會——巴黎和會”這十個字全都是美術(shù)字,渲染出濃重的憤怒感情色彩。
“瞧,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正走向主席臺,他就是外號叫‘老虎的法國總理克里蒙梭,是本次會議的主持人。他是個典型的復仇主義者,已經(jīng)78歲高齡,但仍然像只兇猛野獸……”隨著歷史課學生代表謝艷悅耳而又標準的普通話旁白,參加這次所謂“和會”的各國代表,一個個粉墨登場。
一場歷史情景劇上演了。當中國代表顧維鈞的扮演者蔡佳同學正要發(fā)表中國觀點的演講時,謝芳青卻讓她打住,并向全班同學拋出一個問題:“假如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的代表,有五分鐘時間就中國山東省的歸屬問題進行申訴演講,你會怎樣做演講?”
同學們迅速展開討論,然后,提筆自撰演講詞,并在全班交流。他們一個個慷慨陳詞,一篇篇演講詞表達的既是“中國聲音”,也是學生自己對這段歷史的看法。
謝芳青對學生的演講都及時地給予評價:“同學們的演講都能做到理直氣壯,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F(xiàn)在我們還是來聽一聽當時中國代表顧維鈞的精彩演講吧!”
于是,顧維鈞的扮演者便朗讀起演講詞。她的朗讀義正詞嚴、感情充沛,不斷地被掌聲打斷,朗讀結(jié)束后,掌聲更是經(jīng)久不息。
經(jīng)典演講詞在這堂課中的引入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生成了許多探究的話題:“顧維鈞的演講被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稱贊為‘是對中國觀點最卓越的論述,它的精彩在哪里?”“結(jié)合演講詞內(nèi)容,對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的行為作出評價?!薄皬纳綎|問題的由來看中國外交的失敗,你有著怎樣的歷史感悟?”
這一個個話題從顧維鈞演講詞中派生出來,每一個話題都與本課的知識點相關(guān)聯(lián),導引學習的延展與深入。在這樣帶著問題學習的課堂上,學生才有思考的空間,才能實現(xiàn)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轉(zhuǎn)向主動探究。
課堂上的這一變化,讓謝芳青在欣喜之余,開始反思起來——歷史本來就是一門極富情感的學科,只是曾經(jīng)因為教師一味地講,才把歷史課的“情”講丟了,把“理”講平庸了,把“史實”講僵硬了。用情景劇還歷史以靈動,用經(jīng)典演講詞代替教師的講,用它所生發(fā)的學生演講詞代替課堂問答,歷史課堂因而也就不再沉悶。
這堂課讓謝芳青感觸良多,此后,她的歷史教學就有了更多的引入經(jīng)典演講詞的課堂。在“文化大革命”一章的教學中,她引入了關(guān)于周恩來總理逝世、瓦爾德海姆在聯(lián)合國大廈前撼人心魄的一分鐘演講詞;在學習《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一課時,引入了美國總統(tǒng)林肯在為了紀念葛底斯堡戰(zhàn)役勝利、緬懷戰(zhàn)役中犧牲的勇士而建筑的烈士公墓落成典禮上所作的演講詞。
凡引入演講詞的課堂也都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模式:教師初創(chuàng)問題情境導入,團隊合作討論,學生各自寫演講詞并交流;引入經(jīng)典演講詞,在新的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提出討論話題,團隊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經(jīng)典演講詞情理交融,具有攝人心魄的藝術(shù)力量;學生的演講詞既集結(jié)了歷史知識點又融入了情感體驗,讓學習變得輕松。把經(jīng)典演講詞引入歷史課堂只是謝芳青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嘗試,但它確實給原先沉悶的歷史課堂注入了生氣與活力。
趣味習題:投向苦練黑洞的一束陽光
每到周末,謝芳青的歷史課堂便十分熱鬧,歡聲笑語不斷,還不時地響起陣陣“加油”的吶喊聲。即使到了下課時間,學生們還意猶未盡,有時還引來別班的同學在窗外駐足觀看。原來他們在進行每周一次的歷史課程“開心考試”。
“開心考試”的試題由選擇題、問答題、詩句聯(lián)謎、漫畫材料題等多種題型組成。答題方式也完全開放、靈活多樣。先是20分鐘的筆試,學生可以翻書找答案、可以討論填答案。筆試過后便是扣人心弦的“搶答題”。教師在整個考試過程中只是“節(jié)目主持人”。
有一次周末開心考試,謝芳青出的題是:“歷史謎語,謎面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打中國古代歷史人名)?!薄坝腥嗽u論說‘一部書導致了一場戰(zhàn)爭,這是一部什么書?它導致了一場什么戰(zhàn)爭?”“有一首唐詩中的兩句詩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請問詩中的君王指的是誰?說說和他有關(guān)的重大歷史事件。”
像這樣一道道搶答題只要從謝芳青那里脫口而出,學生們便爭搶著站起來,有如萬箭齊發(fā)之勢,速度最快的搶得答題機會。
每次開心考試結(jié)束后,謝芳青只要回味課堂上學生那開心的樣子,就會勾起她心頭揮之不去的對幾年前那一幕的回憶。那一天,她剛上完歷史課,一個學生找上來,說:“我本來是喜歡歷史課的,但一想到歷史考試要記那么多東西,都得死記硬背,平時還要做大量的沒有趣味的練習,便心生厭煩!”學生顯得很憂傷。
這個學生的訴說深深地叩響了她對歷史教學的追問,難道只能讓學生在歷史概念的游弋中、在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的練習中,失去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嗎?但眼下的歷史考試模式單一,歷史練習的習題缺乏變換的題型,考題量大而答案又連篇累牘,學生不堪其苦。這種現(xiàn)狀必須加以改變!于是,她投入到歷史習題的研究中。從高考的文綜題到中考的歷史題,從網(wǎng)絡(luò)上的電子試題到書店、學生手中的紙質(zhì)試卷,她都仔細推敲,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她也少不了對歷史練習的關(guān)注。
央視2005年春節(jié)晚會,謝芳青和家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欣賞節(jié)目,其中“新春使者送春聯(lián)”節(jié)目,更是讓她在賞心悅目的同時深感節(jié)目編排“別出心裁”。晚會上的那一副副對聯(lián)在她看來,除了渲染出喜慶吉祥和諧的新年氣氛、突出了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外,還隱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等文科綜合知識。就在觀賞節(jié)目的過程中,她萌生了組織學生“賞春聯(lián)、巧出題”活動的想法。
在新春開學后的一節(jié)歷史課上,謝芳青就“春晚對聯(lián)”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考查課?!巴頃系哪?7副對聯(lián),你們知道哪一副?”謝芳青試著問學生。話音剛落,就有學生舉手,說:“山東上聯(lián)是‘孔子仁,關(guān)公義,人文典范;山西下聯(lián)是‘泰山日,壺口煙,天地奇觀。”這個學生剛坐下,另一位學生又站起來:“寧夏上聯(lián)是‘紅黃藍白黑,五珍獻瑞;陜西下聯(lián)是‘字史酒醫(yī)詩,諸圣流芳?!薄趯W生說出一些能記住的春晚對聯(lián)后,謝芳青將自己事先準備好的17副春晚對聯(lián)拿出來,要求學生挖掘春聯(lián)中的歷史知識,命制歷史趣味習題。她笑著說;“這可是有獎?wù)黝},看誰的題出得最好!”教室里再一次熱鬧起來,學生們自由組合,討論醞釀,十幾分鐘過后就有題了。其中的一道題是——
春晚對聯(lián):“朝天門喜迎天下客(重慶);塘沽港笑納萬國風(天津)”。天津與重慶是我國四個直轄市中的兩個,天津作為沿海城市,引領(lǐng)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重慶作為長江沿岸的內(nèi)地城市,充分利用長江便利的交通優(yōu)勢,促進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
1.下列近代企業(yè)中,在天津建廠的有()
①福州船政局②吉昌隆繅絲廠③天津機器制造總局④開平煤礦⑤貽來牟機器模仿⑥安慶內(nèi)軍械所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⑥
2.在鴉片戰(zhàn)爭期間,外國侵略勢力多次兵逼天津,而重慶作為長江流域中上游地區(qū),最終也被逼開放。天津和重慶分別是在()簽訂后開為商埠的。
A. 《天津條約》、《馬關(guān)條約》B. 《天津條約》、《辛丑條約》
C. 《北京條約》、《馬關(guān)條約》D. 《北京條約》、《辛丑條約》
3.天津是一個全面開放的城市,吸納世界文明,正如對聯(lián)所言“塘沽港笑納萬國風”。請問天津有什么特產(chǎn)吸引世界目光?
4.“重慶”這一地名源于何處?“天津”一詞有何含義?
學生敏捷的才思,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著實讓謝芳青喜出望外。課后,他們繼續(xù)圍繞對聯(lián),研讀教材、查找資料、編題、編答案。不到一個月,謝芳青就收到學生上百道“春聯(lián)趣味習題”。她把每一道征題視作家珍,審讀玩味,那一道道征題凝聚著若干歷史知識和學生歷史學習的熱情。最后,她把一百多道征題,整理成87道題,寄給《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雜志。該雜志給這些習題冠以“大視野大思路大智慧”的眉頭,開辟“征題精選”專欄公開發(fā)表。
謝芳青說:“對聯(lián)征題是一種集約型習題群,既體現(xiàn)‘能力立意的基礎(chǔ)性,又表現(xiàn)形式生活化的特性,融知識性與人文性于一體,并賦予一個題群鮮活的形象,一個題群復活了一段歷史!”
學生們也深有感觸,他們不再只是被動地做題苦練,不再只是在單純的知識型題的平面里撲騰沖突,不再如同嚼蠟般重復著機械的練習?!叭の读曨}”是投向苦練黑洞的一束陽光。
歷史人物故事:從冰冷石壁上流下的一掛溫泉
處在青春年華的高中生,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卻又背負著升學與競爭的壓力,有的心懷高遠卻又意志脆弱,面對挑戰(zhàn)和競爭顯得勢單力薄,稍有不順心就難以承受,造成“人格障礙”。成長煩惱、求知困厄已把他們的情感世界擠得十分狹小。理想的美好與現(xiàn)實的痛苦相交織,他們需要心靈的護航。
可是,歷史教育在較長時期里對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卻保持著一種視而不見的冷漠,我行我素地步入了一個怪圈——教材編寫“以事帶人”,過分壓縮人物形象,忽視歷史人物的主體作用;教學活動則照本宣科,重知識灌輸輕情感、意志發(fā)展的教化,課中的歷史人物被風干成只剩下毫無血色的軀殼。
謝芳青決心讓自己的歷史教育,把風干了的歷史人復原為有血肉的“現(xiàn)實”人,還歷史人物真實的人格魅力,以影響學生的氣質(zhì)與人格。
在“美國新政”一節(jié)的教學中,謝芳青突破常規(guī)教法,有意放大羅斯福這一歷史人物極具感染力和人格教育意義的史實,讓學生從中感悟和體驗美國歷史上“鋼鐵總統(tǒng)”的“鋼鐵”性格。
課前,為了使羅斯福形象豐滿起來,她和學生一起去搜集資料,上網(wǎng)下載,到圖書館借閱、復印。不幾天,他們收集到的資料還真不少,有圖片、書籍、影像……應有盡有。
課中,謝芳青安排了三個活動場景——先是學生朗讀《羅斯福生平介紹》、觀看電影片《二戰(zhàn)風云人物(羅斯福)》;接著讓學生講述故事《生命之約:美國鋼鐵總統(tǒng)羅斯?!?最后舉辦學生演講會。
演講會上,學生用心靈去觸摸與解讀羅斯福的思想情感,體悟其個性品質(zhì)。他們聯(lián)系羅斯福的生平事跡,發(fā)議論,抒感想,一段段演講詞便是他們對生命的禮贊,也是他們?nèi)松飞蠆^然前行的鏗鏘誓言——
“首次參加競選,他就通過發(fā)言人告訴人們:‘一個州長不一定是一個雜技演員,我們選他,并不是因為他能做前滾翻或后滾翻。他干的是腦力勞動,是想方設(shè)法為人民造福。依靠這樣的堅韌和樂觀,羅斯福終于在1933年以絕對優(yōu)勢擊敗胡佛,成為美國第32屆總統(tǒng)。面對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你有如此巨大的勇氣去面對嗎?面對突如其來的厄運,你有如此樂觀的心態(tài)去對待嗎?羅斯福總統(tǒng)身上閃耀著的光輝將永遠照耀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人們前行!”
“也許他的故事在我們聽來如同神話,然而事實是無可否認的?!郎蠠o難事,只要肯登攀。羅斯福戰(zhàn)勝病魔的事實足以證明這一點。誰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挫折,只要我們學習鋼鐵總統(tǒng)羅斯福的毅力和勇氣,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去攀登理想的高峰,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神話。也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為了我們的信念,為了我們的理想,讓我們一起奮力拼搏吧!”
謝芳青聆聽著學生的演講激動不已,流下了滾燙熱淚:“同學們,羅斯福身上所有的開朗熱情、寬厚溫和、剛毅果敢、奮發(fā)向上、大智大勇的個性品質(zhì),不只是屬于富蘭克林·羅斯福,也屬于你們,屬于一代中國青年!”
謝芳青歷史人物教學的課堂不再只是為冰冷的歷史知識而教,而是在為人而教,為學生的成長而教。在她的教學中,歷史人物的出身、性格特點、傳奇經(jīng)歷、功德業(yè)績,等等,都是故事的,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復活了一個個歷史的人,也讓歷史教育如同從冰冷的石壁上流下一掛溫泉——許多聽過謝芳青課的教師都如是說。
是的,歷史是塵封的記憶,是定格了的時空,然而歷史教學卻具有超越時空的力量,謝芳青正是這樣一位化凝固為靈動、化陳腐為鮮活的歷史教師。她的學生也就在這樣的歷史學習中實現(xiàn)生命的完整性建構(gòu),也因為這樣的歷史學習而快樂著?!?/p>
□本欄責任編輯廖肇銀
E-mail:wuyin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