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 言
有一次,一個記者問作家史鐵生:“你對你的病是什么態(tài)度?”
沒有想到,在輪椅上坐了二十多年,每隔幾天就要去醫(yī)院做透析的史鐵生這樣回答道:是敬重。為什么是“敬重”而不是“恐懼”和“厭惡”呢?史鐵生解釋說:“這絕不是說我多喜歡它,但是你說什么呢?討厭它嗎?恨它嗎?一點用也沒有,除了自討沒趣,就是自尋煩惱。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作一個強大的對手,是命運對你的錘煉,就像是個九段高手點名要跟你下一盤棋,這雖然有點無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卻能從中獲益,你很可能就從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說逼著你把生命中的意義都看得明白。一邊是自尋煩惱,一邊是增添智慧,選擇什么不是明擺著嗎?”
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也是一個敬重病痛的偉人,他把疾病當作是跟種族主義者一樣邪惡的敵人,當曼德拉被診斷出患了癌癥之后,他依然滿臉笑容地出現(xiàn)在電視鏡頭前,鼓勵所有患病的人們與疾病戰(zhàn)斗到底,絕不放棄。敬重而不是抱怨疾病,背后是十足的信心和安詳,是滄桑的人生體驗和寬廣的胸襟抱負。
如果有愛、有信心、有希望,就能夠與不幸、與病痛乃至殘疾“和平共處”。法國思想家薇依寫過一本名叫《重負與神恩》的著作,薇依這樣說:“至高無上的愛越過痛苦,建起最高的結合的紐帶,這種痛苦于無聲處響徹長空,就像兩個分開的、模糊的音符,就像純潔的、撕心裂肺的和音……執(zhí)著地追求著愛的人們,在不幸將他們推入深淵中聽到這個音符,從此刻起,他們就無任何疑慮?!鞭币涝诰薮蟮牟⊥粗兴廊?即使臨終之前,她還在勸說護士去照顧其他的病人,“他們比我更值得照看”。
敬重病痛、敬重挫折,這樣的人是有福的。史鐵生說:“對困境先要對它說‘是,接納它,然后試試跟它周旋,輸了也是贏?!彼凇恫∠峨S筆》中這樣寫道:“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至算得上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生病的經(jīng)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才知道不咳嗽的日子多么安詳。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自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等生出褥瘡,一連數(shù)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jīng)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本粗丶膊〉膽B(tài)度讓史鐵生獲得了罕見的澄明通透的心境。
我想,史鐵生、曼德拉和薇依大概都是這樣的一類人—他們像石頭一樣堅強,又像花朵一樣溫柔;他們像火一樣熱烈,又像水一樣博大。敬重病痛的人永遠都是人生競技場上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