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總統(tǒng)若澤·阿倫卡爾在訪問中國期間偶然參觀了北京史家小學,回國后他提到對史家小學的觀感時激動不已,在一次有數(shù)百名巴西各市市長參加的會議上潸然落淚,感慨地說:“如果巴西能有如此好的教育,怎能不富強?”
聽到這個故事的人,幾乎都會有著同樣的疑惑:史家小學到底是一所什么樣的學校?它的背后又是怎樣的一位校長?
面對記者對的求證,史家小學校長卓立微笑著向我們證實了這個傳說,并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細節(jié)。而他,也正是這許多故事的主角之一。
從組裝有線廣播到“發(fā)明”一所現(xiàn)代化小學
卓立出生于1944年,擁有一副儒雅的外表,如果你不問年齡,無論如何也難以看出他已經(jīng)是一個65歲的老人了。在簡樸的校長辦公室里,他稍顯拘謹?shù)刈谏嘲l(fā)上,然而隨著談話的繼續(xù)進行,他的手勢動作也越來越豐富,眼睛如同孩子般一閃一閃。這是一個敦厚而睿智的老人。
可是,這個看似普通的老人卻有著更多的故事與傳奇。他是首屆全國十大明星校長、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還被特聘為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一位教育專家如此評價這位校長“在他所創(chuàng)立的事業(yè)里幾乎從未模仿過什么,而那些屬于他的一個個創(chuàng)舉則不斷被別人所模仿?!?br/> 回顧自己以往的經(jīng)歷,這位年已65歲的校長仍然記憶猶新。
1961年,彼時的中國正處于“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饑餓與物質(zhì)匱乏成為了當時人們最深刻的記憶。此時的史家小學與其說是小學,毋寧更像一所破廟。那時的卓立剛剛進入這個小學,他記得來上班的第一天,自己還特意換了一身嶄新的中山裝。然而,他看到的卻是一間間陳舊瓦房拼接而成的小學。
對于他的到來,當時的史家小學校長趙香蘅特意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歡迎儀式。她用紙板卷了個筒當作喇叭,在教室前的一大片空地上向全校師生介紹這位新教師,下面的小孩們還沒聽到說的什么就拼命鼓掌。
站在旁邊臉一陣紅一陣白的卓立,覺得一所小學怎能連最基本的擴音器都沒有呢?他決定改變這種情況。買來了三合板,再買來變壓器,一番加工之后就變成了一個個山寨版喇叭。接著扯上電線裝到一個一個的教室里,就這樣,這個破廟似的小學擁有了一個小小的廣播站?!爱敃r的小孩們沒見過這個,都說新來的這個老師神了?!弊苛⑿χf。
真正擁有更多創(chuàng)新機會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當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起步,雖然物質(zhì)還依然匱乏,然而人們已然開始在思維上突破計劃體制的桎梏,教育領(lǐng)域也不例外。
史家小學的一些年輕老師開始認真思考教育的變革應該變在什么地方。國外的新技術(shù)與新科技在彼時的中國已經(jīng)開始傳播,那些聞所未聞的知識技術(shù)刺激了年輕的卓立。那時的他格外興奮,既覺得自己的手腳被改革開放的政策所放開,更因為這個時代從此拉開了嶄新的一頁。但是,做點什么呢?
他決定在史家小學成立一所電視臺,一所由史家小學生們自己管理、自己制作節(jié)目、自己剪輯播出的電視臺,名字他也想好了,就叫“紅領(lǐng)巾電視臺”,在那時,這絕對是一個瘋狂的想法?!爱斠粋€老領(lǐng)導聽到我要干這個時,凝視了我老半天,他覺得這個太不可思議了。”卓立回憶說。畢竟,在一個剛剛吃飽肚子的年代里,搞出個如此費錢費力的東西不能不說太過于超前。
“那時候文化大革命剛剛結(jié)束,經(jīng)濟還很困難,別說彩電了,連黑白電視機都很沒有。很多人說,別說建個電視臺了,就是蓋個豬圈都沒有條件?!弊苛⑷绱嘶貞浰麤Q定背后的艱辛背景。
在一個如此寒酸的校舍里建起一個像模像樣的電視臺來,難度可想而知??墒牵谝黄|(zhì)疑聲中卓立有模有樣地干起來了。他開始常常光顧學校附近的電視設(shè)備廠,以每臺70元錢淘來了一大堆沒有人要的監(jiān)視器。缺少資金,他就去廢料堆里撿那些廢電板,拿回來自己維修,還自學設(shè)計了小發(fā)射機,為了這小小的電視臺的開張,卓立拿出了所有的力氣。
幾個月之后,這個“紅領(lǐng)巾電視臺”正式開張了。開播的那一天,卓立像個孩子一樣跑到附近居民家里去看,“真是高興地不得了?,F(xiàn)在想想,在那時候能搞成這個確實是太不可思議了”,卓立感嘆地說。 接下來的卓立似乎一路帶跑地開始引領(lǐng)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又一個奇跡與第一。
建立完“紅領(lǐng)巾電視臺”之后,卓立又將視野轉(zhuǎn)向了計算機教育,他模模糊糊地感覺到新技術(shù)造就的網(wǎng)絡(luò)世界正在塑造一個“無形的新大陸”,今天與未來的人們早晚要在這個新平臺上展開競爭,中國的孩子如果不接觸豈不輸在了起跑線上?
“那時候還不叫計算機,我看到一些港商拿出微處理機來用,感覺這個很不錯,就買了一些零件,找了幾個懂這方面東西的人幫忙組裝,沒有計算機桌子,我就拿冰箱門來焊。”就這樣,史家小學成為中國的第一家全部換裝為計算機教室的學校。
如果我們細細算起,卓立還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中國第一。1980年代,他規(guī)劃了第一個立體小學運動場,其后又率先在校園使用第一塊塑膠操場;1990年代,他在第一批建立小學計算機校園網(wǎng)之后,又向眾人呈現(xiàn)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的多媒體校園……
為什么會是卓立?當記者帶著這個問題求問他時,這個和藹的老人拍拍自己的腦袋,微笑地說這也許應該歸之于鍥而不舍地創(chuàng)新與思考?!拔颐刻煸谵k公室里都要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間,怎樣更好的促進教育創(chuàng)新?孩子們真正需要些什么?這些都是我每天都思考的東西?!?br/>
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明天
“你知道史家小學的孩子平時都是怎樣和我打招呼嗎?”,卓立微笑地自問自答,“平時我在辦公室里,他們來找我都是喊著卓校長好!對于一個小學校長,還有什么比看到孩子們毫無拘束的陽光面孔更開心地事情呢?”
這也許應該和卓立所倡導的和諧教育理念有著很大關(guān)系。
史家小學在1991年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和諧教育的理念?!笆芳倚W之所以能夠成功,之所以能夠被大家認為是非常好的學校,也許就在于我們和諧教育的優(yōu)勢,我們學校提出的口號就是要用史家小學的和諧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陽,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明天?!蹦敲矗椭C教育理念又有著怎樣的內(nèi)涵呢?他說,和諧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范疇,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包括人與知識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我們要求就是史家小學的學生,男孩子要做小紳士,女孩子要做小淑女,這樣就可以感覺出來不一樣。
從史家小學出來的孩子又是怎樣的不一樣?他還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會議上,我們史小的六個孩子作為兒童代表要在領(lǐng)導面前發(fā)言,給他們準備好的發(fā)言稿都是經(jīng)過中央審閱的,可孩子卻當著領(lǐng)導的面改起稿子來,說‘這些不是兒童的語言,不是我們想說的話’。領(lǐng)導禁不住贊嘆,‘史小的孩子太了不得了’?!?br/> “小學教育是一項為了未來的事業(yè),是為了培養(yǎng)十幾年、二十年以后的建設(shè)者,所以,教育必須追求與社會需求相和諧。我們深知,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么明天你必定生活在別人的過去。為了明天培養(yǎng)人才,就必須要有超前意識。這也要求著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思考”卓立說。
建世界最好的小學
“我在歐洲訪問一所小學的時候,那個校長一直在炫耀著他們學校是多么的現(xiàn)代化,每介紹完一處都會問中國有沒有。我一路都沒有說話,那個校長不斷地問我,最后只好告訴他,你們現(xiàn)在用的那些我們幾年前就淘汰了?!弊苛⑿iL似乎有著講不完的精彩故事。
現(xiàn)在,史家小學不僅在教學理念上成為素質(zhì)教育的樣本,現(xiàn)代化的教學環(huán)境也讓人印象深刻。
史家老校舍地處王府井繁華地區(qū),面對這么一塊巴掌大的小地方,且處于隨時可能拆遷的情況下,想改造校舍,伸手向國家要錢,沒有可能。卓立沒有怨天尤人。1987年,他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翻建了校舍。當時“史家”翻建的校合屬于臨時建筑,不許超過兩層,但不限制地下建設(shè),學校在“上天無路”的情況下,就向地下拓展。地下室建好了,本可以辦旅館搞創(chuàng)收,但他們卻毅然把地下室都建成“專用教室”,使“史家”的藝術(shù)教育有了獨特的施展空間。
“史家”的音樂課很特別,分為聲樂課和器樂課。孩子們坐在演唱臺式的聲樂教室里,坐著可以學唱,站起來就可以演出,還可以在教室中間的空地里隨著歌曲翩翩起舞。教室里安裝的環(huán)繞立體聲音響設(shè)備以及用魔棍指著抄在黑板上的歌譜便可自動演奏的電子音樂示教黑板,還有計算機、液晶投影儀等全套多媒體設(shè)備,這些都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聲樂的興趣。 、
而立體化體育場地的設(shè)計,更是史家的獨創(chuàng)。他們在新建的綜合樓樓頂,修建了樓頂操場。在地面操場的下面修建了1200平米的地下體育館,體育館內(nèi)設(shè)球場、舞蹈廳、乒乓球廳、游泳池、健身房、臺球廳等。他們的體育課程,低年級開設(shè)了游泳課,中年級開設(shè)了乒乓球課,高年級開設(shè)了輪滑課,六年級開設(shè)了手球課。
熟悉卓立的人都說,只有他可以把潛力挖掘到極致,把條件利用到極致。這一點,從七十年代他能夠把幾元錢處理掉的冰箱門焊接成電腦桌成立全國第一個計算機教室時,人們就深深地感到了。旅行在教育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 “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經(jīng)營方式,您如何能想到那么多創(chuàng)新?”面對這個問題,史家小學的這位掌門人還講到了這樣一點,他說:“這個世界,除了南極和北極我沒有去過,其他各個國家的小學我?guī)缀醵既ミ^了。去了,就是去發(fā)現(xiàn)、探索我們的教育還有著什么樣的不足,還需要什么樣的改革?!?br/> 這位小學校長將自己的步伐跨越了五大洲的土地,成為了探索教育未來方向的堅韌旅行者。正是這種對于未來鍥而不舍的追索精神,他才能有著如此多的對于教育改革的思考,提出了如此多的創(chuàng)新舉措,最終將一所行將坍圮的小學建設(shè)成中國乃至世界最為現(xiàn)代化的學校。
事實上,在過去30多年間,中國的教育領(lǐng)域正在經(jīng)歷著一個史無前例的發(fā)展與變革。素質(zhì)教育代替應試教育,現(xiàn)代化設(shè)施代替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史家小學無疑是這個發(fā)展中最優(yōu)秀的代表。卓立校長也讓我們見到了一位中國小學校長敏銳、果斷與堅毅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