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彬彬
嘉賓: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
對話嘉賓:石述思資深媒體策劃人
陳婷《環(huán)球企業(yè)家》總經(jīng)理
楊石頭智立方品牌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兼CEO
金志國,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56年出生于山東青島,1975年進入原青島啤酒廠工作,1996年被任命為青島啤酒西安公司總經(jīng)理,率領“漢斯”啤酒一舉扭虧為盈,2000年8月,金志國受命組建青啤北方事業(yè)部,2001年4月出任北方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同年8月,被任命為青島啤酒集團總裁,2008年6月出任董事長。
有時候,放棄比得到更重要
主持人:今年對金總也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因為金總在青啤工作了30周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見證和帶動了青啤的發(fā)展。這個是從士兵到將軍的一個表,年齡、工資,我們看看金總能不能透露。
金志國:23元。
石述思:我們都以為23萬呢。
主持人:您記這么清楚???
金志國:對啊。我19歲高中畢業(yè)進廠做了一個洗瓶工,那時候還是日本時代留下的一種洗瓶工具,要靠人工把瓶子從麻袋里取出來,裝在盒子里洗,干一個月的工資是23塊錢。
主持人:一天洗多少?
金志國:一天一個人幾百只,也就是23塊錢。
主持人:做洗瓶工做了6年嗎?
金志國:這段的工作還有燒鍋爐,當我進入到工段長的時候,不叫完全的工段長,是相當于工段長,那是25歲,3級工,43塊錢。做處長助理的時候,是1990年,34歲,工資是60多塊錢,還有一點小獎金但是不多。做廠長助理的時候是1994年,38歲,那時候工資也是不是很高。170多塊錢。
等我到40歲的時候是1996年,我到西安當區(qū)域經(jīng)理,工資是0,為什么是0呢?因為青啤收購了西安的漢斯交給我整合。工廠一片混亂,是一個破產(chǎn)的、不能支撐的企業(yè),我去下了個決心,企業(yè)不賺錢,我就不拿錢。
石述思:那您吃什么?
金志國:我拿我家里的。我在這個公司兩年沒有開工資。但是我到公司一年后就賺錢了,我接手的時候虧損是一年2400萬,接手一年以后就賺了214萬,到了1998年,公司賺到580多萬,我還沒有拿錢,到1999年,公司賺5000多萬了,從500萬到5000萬3年的時間,我才開始得到了總部對我的五十萬的獎勵。
主持人:您太太真不容易。
金志國:43歲的時候我做總裁助理,那時候工資就比較高了,因為我分管著西北和華北兩塊市場,大概有8家工廠負責人都是我一個人管。做總裁的時候我是45歲,做董事長是52歲。
主持人:當你看到這個表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怎樣的一個激情成就夢想的歷程,很多人今天還在抱怨,我只是工作崗位普通的一員,我離夢想中的目標很遠,看了這張表你會發(fā)現(xiàn),你可以用你的激情成就夢想。
石述思:結合金總的履歷我發(fā)現(xiàn)他的成長道路挺大長今的,每一個階段沒有跨越式的發(fā)展,驗證了一句話,偉大是熬出來的。而且青啤是國企,帶領一個國企既見證了他一步一步走向市場的苦旅,又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個人人生的跨越,挺不容易的。但是我有一個困惑,現(xiàn)在很多職業(yè)經(jīng)理人也好,老板也好,都是跨越式的成長,金總好像也是。
金志國:如果看每一個階段的話,我都沒有落下,一步步到達公司的頂峰,但是從19歲到45歲這樣一個區(qū)間來看,33年從一個士兵到一個將軍也不是很漫長。
石述思:非要說一個階段,哪個階段最重要?哪個階段最困難?
金志國:從這個19歲到40歲這個階段是最關鍵。40歲以前,從職位上來講是沒有成就的,和我一起進廠的,甚至比我進廠晚的都在我前面,都是資深的副總。
主持人:沒想過跳槽嗎?
金志國:沒有,我總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別人首先到達了這個位置他一定有到達這個位置的道理和功夫,我具不具備?我怎么樣向別人學習?
石述思:可是有問題啊,周圍的親朋好友會說你看金總,一塊進廠你怎么混得這么差?人家都當副總了,您才是區(qū)域經(jīng)理,才是助理,您會承受這樣的壓力嗎?
金志國:很多很多。我有兩次犯傻,一次是在我二十二三歲的時候,組織上看我比較能干,讓我擔任團委書記,那時候比較重視共青團,甚至有的企業(yè)團委書記就是公司的黨委委員。我沒去,我認為從我的性格和追求來講,這是失業(yè),不適合我。
還有一次犯傻,就是我脫產(chǎn)上大學,1988年畢業(yè)以后,我回到供銷處賣啤酒,那時候啤酒不用賣,青島啤酒就是托關系走門子要點酒,非常輕松的工作。這個工作我干了三個月就要求調離,我覺得一個小學水平的人就干得了,將來沒有競爭力,組織上說你不干這個工作,你想干什么?我說我想干生產(chǎn)調度,上三班,能夠熟悉全廠的生產(chǎn)系統(tǒng),甚至有權協(xié)調、指揮。我選擇別人不愿意去的工作,這是別人看不懂的,但我有我的想法和規(guī)劃。所以幾次的犯傻總是和別人想的不一樣,扎扎實實地沿著我規(guī)劃的思路去走,而且非常執(zhí)著地去走,幾乎是沒有走彎路,雖然是慢一點,一步一步往前行。
主持人:取舍有度的。
石述思:一定要想明白自己不要什么,放棄比得到更重要。
感恩的心成就了現(xiàn)在的我
陳婷:我大概測算了一下,大概將近有10年的時間您在做助理,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助理助理,助而不理。在您成長歷程里面,做助理的過程中您有沒有內心特別痛苦的階段?怎么克服?
金志國:做助理總是給別人做助手,要求我干什么我就定好位,把別人決定下的事情可以圓滿地完成,甚至是創(chuàng)新地完成。因此作為助手你要站在你被助的人位置上,他想要什么,他想得到什么,想實現(xiàn)什么,你去幫助他實現(xiàn)。這時候你考慮到你上司的這些需求,把它完成了,你就有可能到達你上司這個位置,因為你在想他的事情,辦他的事情,又辦得好,甚至比他辦得還好。
主持人:有這樣一個膽識,其實也很不容易。
陳婷:很多人做了董事長之后,他的幸福指數(shù)就下降了,你呢?
金志國:追求都是追求幸福,做董事長如果帶來痛苦,或者這種痛苦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而帶來的,那你趕快下來,你找你的快樂,和你的崗位能匹配的工作做。
主持人:在什么地方您的幸福指數(shù)是最高的?
金志國:40歲的時候幸福指數(shù)最高,不拿工資的時候,特別有成就感,一個破產(chǎn)的廠子,我一年把它賺回來,2400多萬,特別有成就感,雖然不拿錢,特別有幸福感。
主持人:接下來要有一個真心話大冒險了,金總覺得有問題嗎?
金志國:可以,沒問題。
楊石頭:我想問一個問題,從您的歷程中,我一直在試圖解讀是不是和您的名字有關?您叫金志國,志向和國的部分是不是在您心中很重?這是其一。其二,您堅持33年,是不是也跟19歲入職有關?因為這個時候人生觀跟工作觀有關系,可能也會讓你把人生定型和定軌道,是這樣嗎?
金志國:如果說和名字有關,那是和我父親的愿望有關,我父親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志愿報國。如果從我個人來講,我就感覺從小的一種影響,我母親和父親都是孤兒,,我們家在青島,借了別人一個門道的上面,用幾個木板搭起來就是我們的家。在我記事的時候,我母親就生病,每天我母親擔心的就是如果她去世了,我們姊妹三個怎么辦?我七八歲每天想的是我母親要不在了我們怎么辦?小小年齡我會經(jīng)常半夜起來看看我母親的蓋的被子呼不呼吸,動不動,甚至我會把手放在我母親的鼻子上,看看有沒有喘氣。
我7歲的時候就承擔著家務,冬天我要早早地爬起來去醫(yī)院給她掛號,天非常冷,刮著北風,下著大雪,人也害怕,自己一路上想做夢,夢見我們家有幾口缸,里面糧食很多,有吃的,每個人都能穿上新衣服,夢見我們不再為錢而發(fā)愁,從小我就做著這樣的夢。
主持人:那個時候用這些夢想支持自己?
金志國:對,我就要努力,我那時候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