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鑫森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畢業(yè)于中國作協(xié)魯迅文學(xué)院和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作家班。發(fā)表過各類作品約800萬字,出版過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詩集、散文隨筆集、文化專著共四十余部。二十余個中、短篇小說被譯成英文、法文、日文、俄文薦介到海外,出版過英文小說集《鏢頭楊三》。曾獲“莊重文文學(xué)獎”、“湖南文學(xué)獎”、“毛澤東文學(xué)獎”、“金盾文學(xué)獎”、《小說月報》、第十一、十二屆“百花獎”、第三屆“小小說金麻雀獎”、首屆“吳承恩文藝獎”及其他文學(xué)獎。
年近古稀的文字學(xué)家余堪予,越來越覺得孤獨(dú)和寂寞了。
余堪予所棲息的這個名叫“吉平山莊”的社區(qū),橫亙在古城湘潭南郊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這里有山有湖有谷有林,高層住宅樓加上單體別墅,共有二十來?xiàng)?散落在山光水色之間。他住的是三號別墅,和其他的幾棟別墅并不相處在一起,這大概是房產(chǎn)開發(fā)商的精心安排,讓主人總有一種“唯我獨(dú)尊”的感覺。別人有不有這種感覺,余堪予不知道,但他確實(shí)沒有,有的只是無盡的寂寞與孤單。
齊肩高的黑鐵柵欄,嚴(yán)肅地圍住三號別墅這棟三層小樓,建筑面積有三百多平米。寬闊的前庭,種著幾棵玉蘭、芭蕉和桂樹,當(dāng)然還有四時花草;潔凈的鵝卵石小徑,綰系著石桌、石凳、地?zé)?、小魚池、小假山。出柵欄門幾十步,便是一個小小的荷塘,春看“錢葉”和“浮葉”,夏賞“立葉”,入秋后的荷花清雅而飽滿。荷塘那邊立著一個木結(jié)構(gòu)的亭子,飛檐翹角,里面有桌有凳,可惜沒有匾額、楹聯(lián)。余堪予在心里稱它為“掬芬亭”,楹聯(lián)也想好了,描繪的卻是個人的感受:斯人獨(dú)憔悴;此處堪羈停。
憑他一個社科院的研究員,憑他出版過幾十種談?wù)撝袊淖值膶V?再加上老伴在大學(xué)中文系當(dāng)教授的工資,是絕對買不起這棟別墅的,一百多萬啊。全是早已在美國讀書、工作、定居的兒子、兒媳給他們置辦的。他和老妻去過美國站暫居,但絕對不想將這把老骨頭丟在那里,他們只能活在滿耳滿眼都是中國語言文字的氛圍里,否則就興味索然。天倫之樂與母語之愉,他們只能選擇后者,熊掌和魚不可兼得。
可住在這里不到半年,老妻因病住院了,一檢查,是癌癥晚期,藥石無效,余堪予和從美國趕回來的兒子,想把老人接回家去,別墅比病房舒適,但老人執(zhí)拗地拒絕了。她說:“堪予,就讓我在這里告別人世吧。死在別墅里,魂就留在那里了,你會更傷感的!”一個月后,老妻去了另一個世界,兒子希望父親和他一起去美國居住,余堪予搖搖頭說:“我就留在這里與書為伴吧。你們放心,我身體還健朗?!?/p>
于是,別墅里就剩下了余堪予孤零零一個人,還有他的影子。
假如他是住在住宅樓里,鄰居之間總可以打打交道。但這是與周圍的住宅樓有著不小的空間距離的別墅,而且睽睽眾目中那種復(fù)雜的情緒不言而喻,他們采取的是遠(yuǎn)觀而不近交的態(tài)勢。何況,余堪予在那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學(xué)術(shù)機(jī)構(gòu)呆久了,養(yǎng)成了不隨便拜訪人也不讓人輕易叩訪的習(xí)慣。除早晨出門散散步,中午、傍晚到社區(qū)一個定點(diǎn)飯店用餐外,基本上都蝸居在家。一樓是客廳、臥室、廚房、餐廳,二樓、三樓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書柜、書架,當(dāng)然還有寫作的書案,陳年的書味飄裊在空氣里,并幻變成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簡化字,極鮮明地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中。
今天,余堪予照例很早就起來了,翻了一陣書,看看壁上的大掛鐘,快七點(diǎn)了。窗外下起了密集的雨,仲春的雨還夾帶著寒意。他每早都是這個時候出門散步,到八點(diǎn)鐘準(zhǔn)時回到家里,用完自備的早餐,然后就扎到書山里去。他拎了把尼龍傘,走出家門,把門銷上,然后穿過前庭,走出柵欄門,再把門帶關(guān)。雨點(diǎn)打在撐開的傘蓋上,啪啪啦啦地響,假如是一把油紙傘,雨聲就會好聽得多。荷塘里已有新葉了,荷蓋不大,但已浮出水面了,像一把把小傘。他想起了元人盍西村《蓮塘雨聲》中的詩句:“忽聞疏雨打新荷,有夢都驚破?!?/p>
他的夢早驚破了,按年歲,眼下正是含頤弄孫的時候,可兩個男孫都在遙遠(yuǎn)的美國,英文名字是兒子、兒媳所取,他心里是不認(rèn)可的,中文名字是他敲定的,一個叫余鼎,一個叫余鼐,都只十歲上下,不可望也不可及,他只擔(dān)著“爺爺”的名分。隔洋電話里,兩個孫子常用英語叫他“爺爺”,叫得他愁眉緊結(jié),還得裝出樂呵呵的聲音答應(yīng)。
什么叫“孫”呢?“子之子曰孫,從系。系,續(xù)也?!睎|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的,“系”本像一束絲之形,絲是連綿不斷的,象征子孫連續(xù)不斷??捎嗫坝璧摹白印焙汀皩O”,都只剩下一個名義了,他不由得嘆了口長氣。
余堪予款款而行,而后立在荷塘邊了。
白雨跳珠,圓荷輕搖,腥紅色的小鯉魚,快樂地嬉戲,無憂無慮的樣子。
“爺爺,快來躲躲雨吧。你的褲腳都濕了!”
誰是爺爺?誰在喊爺爺?余堪予朝四面看看,沒有其他的人。聲音來自荷塘對面那個亭子里,有個小男孩正對著他喊話。他看了看自己的褲腳,果然濕了。
“爺爺,快來躲雨,會著涼的!”
余堪予心里兀地?zé)崃?在這一刻,他有了真格兒當(dāng)爺爺?shù)母杏X,對面亭子里的那個小男孩,就是他的孫子了。
他答應(yīng)一聲:“來啦……”
他舉著傘,繞著荷塘的石板路走過去,步子很快很穩(wěn),不一會就走進(jìn)了亭子。
“爺爺,你一點(diǎn)也不愛惜身體,干什么站在雨中傻看,會感冒的?!?/p>
“小朋友,你批評得對,爺爺下次不這樣了?!庇嗫坝枰贿吺諅?一邊笑著說。
小男孩長得很結(jié)實(shí),也就十歲的樣子,圓圓的腦袋,蓄著平頭,眼睛很大很亮。石桌上放著他的書包,還有一本《語文》書攤在書包上。
余堪予坐下來,問:“你怎么在這里呢?”
“我出門時沒帶傘,走到這里正好下雨,就躲進(jìn)來了?!?/p>
“你住在這里面?”
“不,我住在外面的那個棚戶區(qū)。學(xué)校在這個社區(qū)的后門外邊,穿過社區(qū)去上學(xué),路要近得多?!?/p>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彭友?!?/p>
大概是職業(yè)習(xí)慣使然,余堪予的口袋里總帶著圓珠筆和小紙片,為的是將無意中聽到的什么日常用語記下來,比如“扮酷”、“作秀”、“露馬腳”、“穿幫”、“大腕”、“老板”……然后在書房里析源辨流,再寫出一篇篇的文章,發(fā)給約稿的報刊。他掏出筆和紙片,寫下“彭友”兩個字,然后問:“對嗎?”
“對的。”
“你爸爸有文化哩?!砗汀笸?加上一個‘友字,又上口又好記?!?/p>
“是我爺爺起的名字,他是教小學(xué)的,可惜早幾年得病死了。我喜歡爺爺,他教我認(rèn)過很多字。我現(xiàn)在都上三年級了,做夢時總是夢見爺爺。我爸爸叫彭大宇,是下崗工人,早上出去,晚上才回來?!?/p>
“你媽呢?”
“我媽叫章妮,她嫌我爸窮,也說我是個負(fù)擔(dān),早走開另過了?!?/p>
彭友臉上的笑意收斂了,目光黯淡下來。
余堪予的心一顫,人老話多啊,一不小心就觸到孩子的痛處了,便慌忙岔開話題,問道:“彭友,你知道‘友字是什么意思嗎?”
彭友使勁地?fù)u了搖頭。
余堪予認(rèn)真地在小紙片上,分別寫下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友”字。
“爺爺,你在畫畫吧?”
“不,是寫‘友字。這個字是表示兩個人右手和右手握在一起,就像現(xiàn)在好朋友見面握手一樣,這就是‘友字的來由?!?/p>
彭友高興起來,說:“爺爺,讓我們握手吧,以后,我們就是好朋友了?!?/p>
余堪予立即伸出了右手,慈愛地和彭友的右手握在一起,他感到那只小手,又涼又冷,眼睛忽地濕了。
雨還在下,雨點(diǎn)雖小了些,但依舊密。
彭友說:“我該走了,要不,會遲到的?!?/p>
余堪予說:“你沒有傘,爺爺正好要散步,我送你去,好嗎?”
“謝謝爺爺。”
余堪予一手牽著背好書包的彭友,一手舉著傘,走出了亭子。他把傘偏向彭友那一邊,叮囑彭友靠緊他,別濕了衣服和書包。
“爺爺,你真像我的爺爺。你不能這樣舉著傘,傘舉偏了,你淋了雨會著涼的?!?/p>
“傘沒偏……沒偏!”
二十分鐘后,他們走進(jìn)了“希望小學(xué)”,穿過操場,一直走到教學(xué)大樓的走廊上。
“彭友,中午你在哪里吃飯?”
“在學(xué)校的食堂吃,兩塊錢一餐,蠻好的?!?/p>
“中午,爺爺領(lǐng)你到飯店去吃,好嗎?”
“不!不能麻煩爺爺?!?/p>
余堪予嘆了一口氣。假如是自己的孫子,他肯定會興高采烈地答應(yīng)。這孩子雖小,懂事卻早。
“爺爺,下午放學(xué)后,我會到那個亭子里做作業(yè)。家里光線暗,白天都要開燈,太浪費(fèi)電了?!?/p>
“彭友,爺爺也去那里,陪著你做作業(yè),好不好?”
“好。爺爺,再見!”
“再見!”
這一天,余堪予覺得特別的悠長和無奈,翻翻這本書,看看那本書,眼睛盯著一個一個的字,字卻嵌不到心里去。忽兒在書柜、書架前,漫無目的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忽兒又坐到書案邊,鋪開稿紙,想寫點(diǎn)什么,但筆在手中凝然不動。中午,天放晴了,他到小飯店去用餐,兩菜一湯,沒吃幾口就感到難以下咽,匆匆忙忙又趕回家來。按常規(guī),他該睡個午覺,卻怎么也睡不著,于是,斜靠在床頭,瞪著眼看著從窗口射到壁上的一方陽光,怎么一寸一寸地向西斜去……
壁上的大掛鐘,清亮地敲了五下。五點(diǎn)了!彭友該放學(xué)了,應(yīng)該在亭子里做作業(yè)了。
余堪予慌忙下了床,然后“咚咚咚”地上了三樓,站在窗前,從這里可以看到那個亭子的全貌。彭友已經(jīng)坐在亭子的石桌邊了,一邊做作業(yè),一邊往這邊看,心里肯定在埋怨:這個爺爺失約了。
余堪予拍了拍自己的腦袋,老了,精神不濟(jì)了,怎么一不留神就睡過去了呢?他知道彭友在學(xué)校食堂,吃兩塊錢一頓的伙食,肯定是比較差的,也許還沒吃飽。沒有父母不心痛孩子,但困窘的經(jīng)濟(jì)條件明白地?cái)[著,也只能如此了。他無法理解的是彭友的媽媽,就這么瀟瀟灑灑地走了,一點(diǎn)都不牽掛,唉 。他去食品柜里,尋出一瓶牛奶、一盒餅干和兩個蘋果,用一個小網(wǎng)兜裝好,快步出門朝那個亭子走去。
聽見他的腳步聲,彭友高興得跳起來,大聲說:“爺爺,你真的來了!”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說話當(dāng)然作數(shù),不過,遲到了?!?/p>
“爺爺是君子。不像我媽,說要來看我,卻難得來一次?!?/p>
余堪予進(jìn)亭坐下,問:“作業(yè)做完了嗎?”
“數(shù)學(xué)做完了。還寫了一篇作文,想請爺爺看看,好嗎?”
“當(dāng)然好。不過,爺爺遲到了,沒守約,該罰!我給你帶來些零食,你答應(yīng)吃,我才給你看作文?!?/p>
彭友猶豫了,說:“我爸爸說過,不要隨便吃人家的東西。”
“你爸爸的話沒有錯。不過,我們握了手,是好朋友呀,你當(dāng)然可以吃。”
“好……吧?!?/p>
“來,先喝這瓶牛奶,然后吃餅干,再吃蘋果?!?/p>
“這么多,我怎么吃得下?爺爺,我只喝牛奶就行了。”
“吃不完不要緊,其余的帶回去,和你爸爸一起吃。告訴你爸,送東西的是個老爺爺,是個文字學(xué)家,決不是壞人。他的孫子在國外,看見你,就像看見他的孫子一樣,決沒有別的意思。彭友,你記住了嗎?”
“記住了?!?/p>
彭友開始用吸管小口小口地喝牛奶,喝得很慢很慢,臉上的笑很好看。
余堪予翻開作文本,開始讀這篇名叫《走過吉平山莊》的作文。他發(fā)現(xiàn)彭友的文學(xué)感覺很敏銳,先寫從棚戶區(qū)走出來的那種又臟又亂的體會,再寫吉平山莊的美麗風(fēng)光,對比很強(qiáng)烈;然后寫亭中躲雨,遇到一位可親可敬的爺爺,并舉著傘把他送到學(xué)校。文章最后說:“我的爺爺在幾年前離開了人世,但我在這個下雨的早晨,分明又有了一個愛我關(guān)心我的爺爺!”
猛然間,余堪予的淚水奪眶而出。
“爺爺,你怎么哭了?”
“你的作文感動我了!其實(shí),當(dāng)你早晨叫我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又有了一個孫子。”
彭友喝完了牛奶,把塑料瓶和吸管,丟到亭子外的一個垃圾箱里,再飛快地走回來。
“彭友,你在作文里說,從家里出來,看見瓦瓴上站著一只烏鴉在叫。但你粗心了,你把這個‘烏字寫成了‘鳥字。”
余堪予從口袋里掏出圓珠筆和小紙片,用繁體和簡體寫出“烏”和“鳥”兩個字。然后說:“繁體和簡體的‘鳥比‘烏多了一‘點(diǎn),這一‘點(diǎn)是代表眼睛?!?/p>
“爺爺,難道烏鴉就沒有眼睛?”
“我孫子的腦瓜子管用,這個問題提得好。烏鴉的羽毛是什么顏色的?”
“黑色的?!?/p>
“對,黑就是烏。烏鴉的眼珠子是黑的,羽毛也是黑的,所以站在遠(yuǎn)處的它,眼珠你就看不見了。古人創(chuàng)造這個字,費(fèi)了心思哩。記住了嗎?”
“記住了?!?/p>
“你把這個字改正過來吧?!?/p>
“好。明天,老師一定會夸贊我的,爺爺都說這篇作文不錯哩。”
淡淡的夕光閃爍在天邊。余堪予看看表,快六點(diǎn)了?!芭碛?該回家去了,你爸爸也要下班了?!?/p>
“嗯,爺爺。在爸爸到家之前,我會去開爐、煮飯、洗菜,就只等他回來炒菜了。爸爸干的是搬運(yùn)活,太累了?!?/p>
“彭友,你干活也要當(dāng)心。把這些吃的東西都帶走吧。明早,我們還在這里見面,好嗎?”
“好。爺爺,我走了!”
“去吧,去吧?!?/p>
余堪予一直把彭友送到山莊的前門外,然后看著那個小小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
暮色漸漸地飄落下來。
這一夜,余堪予睡得特別香,而且是一個整覺睡到凌晨五點(diǎn)多鐘才醒。起床、洗漱、看書、吃早餐,這個過程沒有任何阻隔、拖拉和停滯,流暢得像一部演奏成功的樂曲。他在六點(diǎn)半鐘的時候,就坐在荷塘邊的亭子里了?!按宏幋挂安萸嗲唷?看樣子今天沒有太陽,也不會下雨,但在他的心里卻是一片明亮的陽光。
彭友躡手躡腳地走進(jìn)亭子,并站在余堪予的背后,余堪予正在沉思一個什么漢字的來源,了無覺察。當(dāng)一雙小手從背后伸出來蒙住他的雙眼,然后聽到了一個稚嫩的聲音:“爺爺,你猜我是誰?”
余堪予微微笑了,故意說:“我怎么猜得出呢?”
“你猜猜!”
“讓我想一想,是不是彭友?對,應(yīng)該是彭友!”
那雙小手松開了,說:“我知道爺爺早猜出來了,是不是?”
“是。你的腳步再輕,我也聽得出來。你進(jìn)亭子后,還彎了一下腰,把一包東西放在地上。”
“爺爺真逗。”
彭友從地上拿起一個鼓鼓脹脹的食品塑料袋,雙手遞給余堪予:“爺爺,我爸爸送給你的。”
“這是什么呀?”
“椿,椿樹的嫩葉。爸爸天不亮騎著自行車,到農(nóng)貿(mào)市場去買回來的,洗了好幾遍,讓我?guī)Ыo你。還說:你可以用椿煎雞蛋,可以用開水燙一燙后蘸醬油、辣椒粉吃。他說這東西不值錢,請你務(wù)必收下?!?/p>
余堪予說:“這是真正的綠色食物,貴重哩,我收下,你代我謝謝你爸爸?!?/p>
在這一刻,余堪予真的很感動,這個沒見過面的彭大宇,雖落魄而禮數(shù)周全,殊為不易。他把塑料袋放在石桌的一角,又從口袋里拿出紙和筆,寫了個“亭”字?!芭碛?這個字你肯定認(rèn)識,為什么這種建筑要叫‘亭呢?”
“爺爺,我真的不知道?!?/p>
余堪予又寫了一個“停”字,說:“彭友,我們現(xiàn)在坐在亭子里,是停住腳步休息。古人說:‘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停下來可以歇息的簡單建筑,就叫作‘亭?!?/p>
“爺爺,你懂得真多,我們老師沒這樣說過?!?/p>
余堪予哈哈大笑,然后說:“該去上學(xué)了,爺爺送你?!?/p>
“可不敢勞駕爺爺了,又沒下雨,我可以自個兒走去。再見!”
彭友說完,朝余堪予揮了揮手,一溜煙跑了。
余堪予也不散步了,拎起這一袋子椿回了家。盡管已用過早餐,但椿的芬香強(qiáng)烈地刺激著他的鼻子,使他口角生津。他忙用開水燙出一大撮椿,擱在一個大瓷碟里,淋上醬油、醋、辣椒油,再倒了一小杯白酒,坐在餐廳里品嘗起來。椿的葉芽又嫩又脆又香,以之佐酒,其味深長。中午呢,他決定不去飯店了,屆時就用椿煎蛋作主菜,再切兩根法式香腸,熬一小碗粥,堪稱美味佳肴。他想起了遠(yuǎn)在美國的兒子、兒媳,孝心是有的,電話里老問他錢夠不夠花,還會不管他同意不同意,按時寄來美元??伤麄儏s不能給他送來椿,送來老人所需要的精神慰藉。而彭大宇和彭友,卻給他帶來了不可言喻的快樂,這不就是天倫之樂嗎?
這一天,心頭揮之不去的椿香,使余堪予運(yùn)筆如神,他為一本叫作《漢字趣說》的刊物,寫了一篇《“春”與“椿”》的文章,考據(jù)中充滿了抒情的意味,文字也很靈動,就像一篇散文。寫完后,再在電腦上打出來,然后發(fā)了出去。他有些得意,居然文風(fēng)都有所變化,對于普及文字學(xué)不失為一種新招數(shù)。
下午四點(diǎn)多鐘,余堪予在三樓的窗前,看見彭友蹦蹦跳跳地進(jìn)了亭子,然后坐下來做作業(yè)。他立即去用一個塑料袋,從冰箱里拿出幾包密封袋裝的火腿、香腸、牛肉,還有一瓶“青島干紅”葡萄酒。他要讓彭友捎給彭大宇作為回贈,如果彭友不肯要,他就送上門去!
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入夏了。
余堪予覺得日子過得好快。每天早晚,和彭友可以兩次相聚,聊聊天,檢查一下孩子的語文作業(yè),再說一兩個漢字的來龍去脈。但彭大宇一次也沒見過,聽彭友說彭大宇不但每天早出晚歸,有時晚上還得加班;星期六、星期天則去另一個單位打零工,為的是多賺幾個錢,好存下來供彭友將來上大學(xué)用。余堪予欽佩這個未曾謀面的中年漢子,有責(zé)任心,吃得苦,而且不俗。余堪予問過彭友關(guān)于他爸爸的許多情況,得到的答復(fù)讓余堪予稍稍放下心來:彭大宇身體還算壯實(shí);和工友、鄰居相處很融洽;在家里忙完了家務(wù)總要看看書、讀讀報、寫寫日記……每當(dāng)余堪予想到彭大宇,總會脫口而出地說:“時窮節(jié)乃見,不容易!不容易!”
在這個初夏的黃昏,余堪予和彭友又相聚在亭子里。
彭友做完了作業(yè),又聽余堪予有聲有色地說了“夏”字的來由。忽然問:“爺爺,你能幫我一個忙嗎?”
“怎么不能,你快說?!?/p>
“今晚,我們班主任要召開一個家長會,每個學(xué)生的家長必須到。可爸爸今晚要加班,老板說誰都不能請假,否則就別在這里干了,爺爺,你能代我爸爸去開會嗎?”
彭友的眼里含著淚水,兩只手不停地搓著,看得出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說出這番話。
“我去!我去!我以你爺爺?shù)纳矸萑?”
“我知道你會答應(yīng)的。班主任問我誰來開會,我說我爺爺會七點(diǎn)半準(zhǔn)時到!”
“答得好。爺爺就是家長中的一員嘛?!?/p>
彭友突然離開座位,撲進(jìn)余堪予的懷里,嬌聲嬌氣地叫道:“爺爺,爺爺,我的好爺爺!”
“就讓爺爺招待你吃頓晚飯吧,然后,你在我家里等我回來?!?/p>
“不啦,爺爺。爸爸加班的時間不長,我得在家里等他,要不他會擔(dān)心的。”
“好孫子,你做得對,爺爺沒你想得周到。我?guī)砹藥讉€俄式面包、一包烤肉和幾瓶酸奶,你爸爸回家時,讓他填填肚子?!?/p>
“謝謝爺爺,我走啦?!?/p>
……
余堪予已經(jīng)記不清有多少年沒有開過這樣的家長會了,一種久遠(yuǎn)的屬于親情的激動,催促他在七點(diǎn)鐘的時候,就坐在教室正中的第一排了。來的都是中青年的父親或母親,只有他白須白眉,成為一道很特殊的風(fēng)景。開會之前,有一個“自報家門”的程序,由年輕的女班主任點(diǎn)到某個學(xué)生的名字時,家長必須站起來自我介紹:姓名、身份、職業(yè)。班主任對于排名順序,似乎作了周密的安排,排在前面的,家長必是處長、科長、企業(yè)家、公務(wù)員,其次才是教師、工人或進(jìn)城打工的農(nóng)民工。班主任把彭友的名字排在靠后的位置,因?yàn)榕泶笥钍莻€下崗工人,眼下不過是個打工者。
余堪予有些憤怒起來,這才叫“斯文掃地”,他沒想到為人師表的老師也會這樣俗氣!
“彭友!”班主任叫到這個名字時,似乎很不情愿。
余堪予緩緩地站起來,微笑了一下,大聲說:“我是彭友的爺爺,叫余堪予。本人曾供職于省城的社會科學(xué)院,擔(dān)任過該院副院長、文字學(xué)研究所所長,系著名文字學(xué)家、博士導(dǎo)師,享受國務(wù)院津貼,著書五十余部,名字及事跡散見于美、英、法、俄等二十幾個國家的《世界名人辭典》。謝謝?!?/p>
會場里突然靜下來,彭友的爺爺不姓彭,大概是姥爺吧,接著,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
這是余堪予第一次這樣自矜地介紹自己,他是為了譏諷這種可悲的社會風(fēng)氣,為了彭大宇這個層面的所有人的尊嚴(yán)。
班主任特意走過來,恭謙地說:“余老,對不起,這是我的疏忽,請?jiān)?。?/p>
余堪予也笑著說:“家長榮未必子孫貴,彭友將來有不有出息,全靠他的努力。你說是吧?”
家長會拖得很長,議題其實(shí)很簡單:為外地一所鄉(xiāng)村貧困小學(xué)的重建捐款。班主任強(qiáng)調(diào)再少不能少于一百元,多則不限。那些剛才自我介紹排名在前的人,紛紛搶著報數(shù)、交錢,一百元、兩百元,最多的也就五百元。
“余老,你呢?”班主任笑盈盈地問。
余堪予說:“三千元吧!”說完,掏出皮包,數(shù)出三千元遞過去。
整個會場又靜下來。
余堪予說:“我可以走了嗎?家里還有些事?!?/p>
“請便。請便?!?/p>
班主任禮貌地把他送到教室門口,而且等他走遠(yuǎn)了,才轉(zhuǎn)回身去。
一彎新月升得老高了,余堪予看看手表,快十點(diǎn)鐘了。當(dāng)他走到荷塘亭子邊,準(zhǔn)備繞塘而回家時,彭友跑過來,大聲說:“爺爺,我爸下班早,我們在這里等你哩?!?/p>
亭子里果然有一個中等個兒的中年人,濃眉、亮眼,垂手而立。
“余老,我剛下班回家,聽彭友一說,趕快過來了,太謝謝你了。”
“別客氣,一家人呀。上我家去,喝杯茶,說會兒話?!?/p>
彭大宇說:“不打擾你了。如果你不忙,我們就坐在亭子里說會兒話?!?/p>
“行。”
于是,三個人圍桌而坐。月光如水,潑灑在石桌上,盈盈的一層,似乎可以用手去舀起來。
余堪予先講了今晚開家長會的內(nèi)容,當(dāng)然也說了他的一些看法。
彭大宇說:“三千元,不管怎么說,要由我來還你?!?/p>
“大宇,我是以彭友爺爺?shù)纳矸菥璧?他算得上是我的孫子吧。你說還錢,就是見外了,此話不可再說,好嗎?”
“好……吧。”
“大宇,我有兩件事要和你商量:彭友的媽媽什么責(zé)任都不想承擔(dān),你打工又很忙,而我……是一個孤老頭子,很寂寞。假如你同意的話,就讓彭友住和吃都在我這里,放學(xué)后由我來輔導(dǎo)他。你不必付費(fèi),按外國的規(guī)矩,我請彭友來陪我,我得付他的工資,正好兩下相抵,誰也不欠誰的。我已經(jīng)離不開彭友了,你能滿足一個老人的心愿嗎?”
彭大宇顫聲說道:“是你要幫我,就像父親要幫兒子一樣。只是彭友不懂事,會給你這位爺爺添許多麻煩。作為一個大學(xué)者,你還有許多大事要做,不敢耽擱你啊?!?/p>
“大宇,我就當(dāng)你同意了。第二件事,我一個老人,處理一些家務(wù)事,費(fèi)時又費(fèi)力。每個星期的兩個休息日,你就來這里打工,搞衛(wèi)生、做飯,上街采買各種東西。但我必須付工資,你還必須收下,否則,我另請別人。你可以和你兒子親近,閑下來可以任意看書,我相信你不會拒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