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娣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是以班級這樣的群體模式進行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學習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單獨練習為主,全班同學不分差異,統(tǒng)一在教師的指揮下練習。這種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處于被管理、被訓練 的被動地位,忽視了學生愛好、興趣、特長的發(fā)展。隨著學生知識、能力、興趣、特長和個性品質方面差異的增長,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集中授課制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已不能與此相適應?,F代教育思想主張“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為主體”、“個性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等,同時主張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相結合。體育課中的小團體合作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特長、能力和個性品質方面的差異,充分考慮小組間的合作與競爭的平衡性,以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合作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為出發(fā)點,將學生分成實力相當的幾組,通過學生間的互幫互助,互教互學,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使課堂教學在民主、合作、競爭的氛圍中取得滿意的效果。
一、小團體合作教學的形式和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小團體合作教學是以小組合作活動為基本單位,放手讓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組練習,用民主化教育形式,系統(tǒng)地利用教學動態(tài)因素間的合作互動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來改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與鍛煉,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形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具體形式和方法如下:
1.將全班學生根據體能、學習能力、興趣、特長搭配組合成幾組,每組組員10至12人。小組組員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wěn)定,以便于組員合作的穩(wěn)定性。同時根據教學內容的改變每隔一段時間調整各組組員,使組員能在不同的組別里取長補短,制定新的目標,使整個班級融為一體,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難易程度,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地設計教法,課上教師與學生一起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后集中學習,通過教師形象的示范和講解,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強調保護和幫助措施,指定小組活動區(qū)域。如在進行女生的形體課教學中,教師先教一套組合動作,同時教師在授課時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觀察她們的學習情況,把她們按不同的層次分配到各小組去,使得每組的實力大致相當。
3.學生由小組長帶領分頭練習。教師巡回觀察,適時引導,及時糾正,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保證學生自主地練習。同時教師必須做到在練習前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教學組織方法、練習方法。各小組長做到按教師的要求帶領各組學生認真練習,互幫互助,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教師利用練習間隙,集中學生進行點評和小結。教師通過示范和講解,強調技術動作的細節(jié)和完整性,并對各小組訓練情況和動作編排情況作點評,讓完成技術動作突出的學生進行示范。
5.學生通過練習和提高后,教師組織比賽和評比。教師組織各小組進行比賽演練,讓各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充分調動各小組的積極性和競爭性,其間教師做好協調評判工作。比賽演練后教師對各小組的比賽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并對每個小組中的創(chuàng)新動作給以肯定。同時對表現特別出色的小組進行表揚并全班進行推廣學習。
6.教師對學生進行檢查和評價。通過評價學生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承認學生努力的結果,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對各小組進行積極評價,取長補短,讓他們共同進步。
二、小團體合作教學的作用
1.促進課堂民主化,增強學生主體化
小團體合作教學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機會在無壓力、輕松的氛圍中,對伙伴的動作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形成一個主體的練習網絡。教師在課堂上起著主導、巡視、協調者的角色,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提供了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真正主動、愉快地練習,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認知、情感發(fā)展,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體育課的樂趣,增強了體育課的魅力。
2.培養(yǎng)競爭意識、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小團體練習以合作為主,團體間以競爭為主,競爭與合作并進,促使課堂氣氛緊張而愉快。通過小團體合作練習使較差的學生感到伙伴的幫助,分享小團體成功的喜悅,感受到自己是小團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增加了自己的責任感和信心。成績優(yōu)異者發(fā)揮其特長,互幫互助,互相提高,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為了小團體的榮譽全體組員緊密配合,出主意,想辦法,沒有埋怨和責怪,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使他們在合作中增進了解和友誼,大家取長補短,顯示了平等和諧的關系,同時增加了他們小團體戰(zhàn)術配合的能力。在動作的創(chuàng)編和練習過程中各成員共同動腦筋,想動作,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3.提高教學效果,形成良好師生關系
體育課小團體合作教學通過學習的合作與競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使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同時使學生在小團體競爭中發(fā)揮團體優(yōu)勢,協同作戰(zhàn),力爭上游,積極向上,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體育課小團體合作教學采用民主化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面向學生全體,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潛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做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因此大大融洽了師生關系,提高了教學質量。
體育課小團體合作教學體現了師生合一的思想,將教與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以教為主,而是以學為主,教與學相長,由學生跟著學,轉向學生自主學,充分體現了教學組織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大大提高了體育課教學效果,從而使得體育課小團體合作教學真正體現出素質教育的創(chuàng)造性、全面性、主體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阮曉燕,《淺議小學體育教學中“自主學練”教學模式的嘗試》,《江蘇省學校體育優(yōu)秀文集》
[2] 《對體育教學中教法和學法的探討》,《中國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