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效省電的酷睿2微架構,到性能強悍無比的酷睿i7處理器;從開創(chuàng)無線應用的迅馳筆記本電腦,到更加自由、高速的WIMAX技術;從創(chuàng)新的High-K(鉿材料)的發(fā)現,到革命性的45納米制程徹底改變處理器的能效比……這些技術背后,隱藏著-個神秘的團體,這個團體可謂是整個Intel公司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也是這些年Intel成功與發(fā)展的基礎。借著這次ResearchDay(研究日)活動,我們有幸與他們——InteILabs(英特爾研究院)的“Rock Slars'(搖滾明星們)面對面。相信你也和我一樣,對InteI Labs充滿了好奇,那就一起來瞧瞧Intel位于美國加州圣克拉拉(硅谷)總部的神秘之處吧!
和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相似但不同,Research Day(研究日)是Intel每年一次的研究成果展示活動,用于介紹Intel Labs(英特爾研究院)面向未來準備的大量最新技術,甚至一些仍只是概念,代表的是一種科技發(fā)展方向和趨勢。而IDF多是成果展示,細化到具體產品和各種解決方案。這樣說吧,很多IDF上展示的技術早在2-3年前的Research Day上就已經展示過了。這就是Research Day的魅力所在。
今年的研究日是Intel舉辦的第七次活動,整個活動在加州山景城的計算機歷史博物館拉開了序幕,由來自Intel實驗室的“搖滾明星們”現場展示了四十多項技術規(guī)劃與概念,涉及環(huán)保生態(tài),互聯(lián)網3D圖形,無線移動,企業(yè)IT等諸多領域。
活動一開始便是英特爾首席技術官兼Intel研究院總負責人賈斯汀(JustinRattnen的致辭,他簡單介紹了Intel實驗室的工作內容和構成(全球10個研究所,超過1000名研究員),并表示:“今天英特爾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里所做的工作將會從根本上改變未來的計算和通信,讓人們能夠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且能耗更低的計算體驗,從而對人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有趣的是,英特爾新近廣告“不同的巨星,同樣的閃耀”中的兩位主角:計算機與外圍設備的連接標準USB的聯(lián)合發(fā)明人巴特(Ajay Bhan)和無線電源和機器人研究的先鋒人物史密斯(Joshua Smith)也出席了本次活動。不過和廣告上的人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身高,長相,皮膚和頭發(fā)的顏色都不一樣,一問才得知,原來廣告中是專業(yè)演員出演,而真正的明星也許并不愿意上鏡頭。無論怎樣,我們終于見到了另一個領域的明星,想想他們就是USB和無線輸電(后續(xù)會介紹到)的發(fā)明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環(huán)保創(chuàng)新旨在通過更智能的計算機能耗方式來改善環(huán)境,并應用相應的技術解決現實問題。
互聯(lián)網3D圖形研究范圍包括:超逼真圖形、自然人機界面、3D互聯(lián)網、社交網絡、萬億級架構和編程技術。
移動技術開發(fā)那些能夠幫助用戶在日常移動生活中保持在線互聯(lián)、實現連續(xù)計算的技術。
企業(yè)級技術旨在開發(fā)可擴展、有助于保護隱私和具有安全性的通用互聯(lián)網基礎架構。
花絮:俗話說“好事多磨”,就在記者出發(fā)的當天(6月16日),北京的天氣突然雷雨交加,不得已飛機只能迫降太原,等天氣轉好再到北京時,飛往舊金山的航班已經起飛。原定行程從重慶至北京再轉機飛舊金山只能取消,不得已只能改簽——先飛洛杉磯,再轉機到舊金山,最后乘車至圣克拉拉。原先總共不到20小時的行程變成了30多個小時,等趕到圣克拉拉時,已是當地時間第二天凌晨1點。幸好早上加州明媚的陽光驅散了疲勞,迎接我們的是全新一天的開始——Research Day(6月17日)在計算機歷史博物館展開。
We are RocK StarS……
誰是Rock Starts?在Intel最新的廣告中,一位戴眼鏡、身著Intel工裝的工程師,面帶微笑、春風得意地緩步走入辦公室,Intel員工如同見到自己的偶像般,異常的興奮和激動,于是紛紛索要簽名,爭先恐后與其拍照……最后的廣告語是:“不同的巨星。同樣的閃耀”。如果你看過國外的版本就更好理解了,“Our rock stars aren't like your rock stars”(我們的“搖滾明星”不是你們的搖滾明星)。換句話講,Intel員工們的明星是業(yè)內的高級工程師和各種技術的發(fā)明者,以他們?yōu)榘駱樱e極探索新技術改善人們的生活,而不是和普通人一樣崇拜影視明星。
中國版廣告的主角J·史密斯乃Intel Labs負責無線電源和機器人研究的先鋒人物。今天我們有幸在Research Day活動中見到了其本人。不過,廣告中的J·史密斯是由專業(yè)演員飾演,同時為了贏得中國觀眾的認同,特別挑選了一位華裔演員,而J·史密斯本人則是老美。
展示區(qū)部分新技術一覽
在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的二樓,是Intel本次Research Day的展示區(qū)和Dem0研討區(qū)。來自Intel研究院的近百名“Rock Starts”展示了他們在各個領域超過45項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大多數是我們前所未聞的新技術,新概念,有的令人耳目一新,充滿期待,有的則看似有點無聊——也許明星都有點瘋狂,他們也不例外,只要我們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不會認為他們是一群瘋了的家伙就行了。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挑選了Research DayN示區(qū)中的部分技術進行講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www.mcplive.cn觀看。
讓NB看網路視頻更省電——通信輔助式平臺電源管理
這項研究主要是分析Intel移動平臺連續(xù)從網絡獲取數據時(例如目前流行的網絡視頻播放),如何能延長電池的續(xù)航時間。其成果是通過調整發(fā)射、接收和I/O中斷等事件,使CPU和平臺能夠更快進入并長時間保持低功耗狀態(tài)。這種增強型電源管理方式可為各種負載節(jié)省高達30%的cPU能量損耗。
每個人都是環(huán)境監(jiān)測者——移動社區(qū)環(huán)境數據感應
網絡的興起和無處不在的移動設備,為人們創(chuàng)建新應用模式提供了獨特的機會。而這項在我們很多人看來并不感興趣的研究中,英特爾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如何讓移動設備集成環(huán)境傳感器,這樣全世界的日常用戶就能收集并共享大量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能影響環(huán)境政策和法規(guī),還可支持大量新的科學和醫(yī)療研究。正在展示的是一個可隨身攜帶的樣機。用來收集空氣質量數據,并通過手機網絡上傳數據到一個網站,供大家直觀地查看并討論。
未來的游戲怎么玩一虛擬光擊劍決斗
去年,英特爾與微軟在伊利諾斯大學共同注資建立了通用并行計算研究中心(UPCRC),研究如何將(多核)并行計算應用程序推向主流。而今天會場上也演示了許多基于并行計算技術的Demo。其中最讓記者們興奮的一個程
序,就是利用攝像頭捕捉玩家影像,經過計算機處理后,讓兩個聯(lián)網且處于不同空間的玩家可在同一個3D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互動,共同完成任務,或者一起玩擊劍或跳繩這樣的游戲。
網絡版的分歧終端機——互聯(lián)網的爭議信息檢索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我們現在已經習慣在網絡上獲取各種信息??墒牵@些信息真的準確,真實嗎?這就需要網絡版的分歧終端機來解決。這項研究是Intel Labs的早期研究項目之一,目的是使互聯(lián)網用戶更輕松地穿越布滿矛盾信息的雷區(qū)。用戶在線瀏覽新聞、博客或網站時,如果其它信息來源與某一觀點有矛盾,頁面自動就會突出顯示這段文字。點擊這段文字,比如“每日一杯酒有利于健康”,就會跳出一個論點圖框,顯示對立雙方觀點信息的來源。
豐富你的起居室——MID充當萬能遙控器
“輕裝上陣,暢想生活”的概念源自Intel Labs的設想,期望通過無線技術來提供更強大的移動應用體驗。例如在臥室,我們可以將筆記本電腦、MID和消費類電子設備(例如機頂盒,高清電視機,游戲主機等)通過無線技術串聯(lián)在一起,以實現這些設備單獨使用時所不能實現的娛樂體驗。例如你可以利用MID充當萬能遙控器,控制筆記本電腦播放MP3音樂,同時打開電視機和機頂盒,選擇你最喜歡的體育頻道,接著又將數碼相機里的照片傳送到MID上觀賞……
上課講話要小心——Classic PC上的聲音監(jiān)控程序
這是Intel的研究人員正在演示一個基于ClassicPC的智能程序,它能通過Classic PC上的麥克風采集環(huán)境聲音并分析,從而將兩臺或多臺環(huán)境聲音差不多的Classic PC組成一個組(前提是這些Classic PC都接入網絡并都運行此程序)。這樣,就能方便中小學生在課堂聽課,學習小組聚會、班級活動時自動切換群組,省去了操作軟件的麻煩和時間。當然,對于大學生而言,我相信他們更情愿卸載這個程序,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實時光線追蹤——三維水和三維顯示
盡管Intel的Larrabee遲遲未能見到其廬山真面目,但基于眾核架構的運算——實時光線追蹤技術(利用光物理學逼真地渲染交互式三維場景)已經進入實用階段。在這項演示中,Intel展示了實時光線追蹤研究項目中的最新創(chuàng)新技術,包括更逼真的3D水面以及一次渲染500多個動畫人物的能力。其中一個版本還將在立體顯示屏上渲染多攝像機視圖,觀眾無需特殊的眼鏡就可以看到三維場景。
在空氣中傳播電能——無線電源研究
在5年前(迅馳技術推出以前),我們很難想象筆記本電腦可以剪掉網線,實現無線上網。而在這項我本人認為最值得贊賞的技術問世以前,我們更不能想象,Intel研究人員已經將下一個目標鎖定,那就是剪掉筆記本電腦最后那根線——電源線。
Intel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名為“無線共振能源連接(WREL)”的無線電源技術。其無線電力傳輸的能力可在一定范圍內為手機,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設備“隔空充電”。據悉,這項研究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其原理是利用“共振”原理——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能高效傳輸能量。研究人員已經成功運用上圖裝置在1米距離點亮一個60瓦的電燈泡。未來的目標包括如何擴大無線電力的覆蓋范圍,如何在一個房間中同時為多臺設備充電,如何提高傳輸效率等。至于我提出的“輻射”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Intel的工程師回答說,所有研究都是基于國際安全標準展開的,未來用戶可以放心使用這些新技術。
探秘Intel總部
除了Research Day展示區(qū)外,本次活動我們還有幸參觀了Intel位于硅谷的總部及其博物館。盡管時間匆忙,但是我們仍看到了兩項Intel最尖端、最神秘的技術——硅光子技術(SiliconPhotonics)和眾核萬億次計算(Teraflops)。
硅光子技術(Silicon Photonics)
簡單的理解,硅光電技術就是用光來替代傳統(tǒng)的銅導線傳輸信號,以獲得更高的傳輸帶寬。研究人員早在上個世紀末就設想如果能將光纖設備集成到芯片中,那必將使得處理器乃至整個PC的傳輸效率發(fā)生質的改變———這也就是后來出現的“光腦”的概念。
但問題在于傳統(tǒng)的光傳輸設備異常昂貴,且體積較大,無法“集成”到芯片內部。直到近兩年,Intel才率先宣布成功將激光的產生,傳輸,編碼,解碼都集成到了一塊芯片當中去,硅光子(Silicon Photonics)技術終于成功地在單片硅晶中得到了實現!這預示著我們即將進入一個200Gbps,甚至更高帶寬都很稀松平常的時代。
眾核萬億次計算(Teraftops)
1Teraflops=1000 Giga flops,也就是萬億次浮點運算能力。去年Intel就曾展示過其80核CPU原型,據稱它可以每秒完成Teraflops運算。而今天,我們終于在Intel總部近距離接觸到了80核心處理器,并且看到了未來萬億次計算能力能為我們做些什么。
(在本期的趨勢與技術欄目中,我們?yōu)榇蠹覝蕚淞?0核處理器及硅光電技術的深度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作進一步了解。)
寫在最后
雖然此行比較辛苦,而且時間緊迫,但是我們依然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也對Intel及其研究院有了更深入和直觀的認識,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無法將這些內容全部一一進行詳解,你也可以登錄www.mcplive.cn觀看更多Research Day的圖片和Demo錄像,而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的內容保證讓你大開眼界,你還可以與編輯和更多網友一起,就未來技術發(fā)表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期待你的參與。
最后,送上幾張美國加州美麗的風景,還有一個小小的有獎競猜。